科研产出
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的诱变选育
《微生物学通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从郑州果园中分离得到,其代谢产生的抗菌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亚硝基胍(NTG)和微波诱变处理,确定了二者诱变处理的最佳处理剂量:NTG最佳处理浓度为200μg/mL,微波诱变为HI微波挡(850W、脉冲频率2450MHz)处理100s,筛选出13个高效突变株。经传代实验,2株高效突变株N1和W2抑菌圈直径分别稳定在26mm和24mm以上,比出发菌株提高21·8%和14·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南旱区谷子地膜覆盖的土壤水温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覆膜方式降水后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进行定位观测,并观测了谷子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结合作物产量分析了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表明,降水后微集水种植技术的沟内有较好的集水作用,水分可以储备在垄下部位,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剧烈。微集水种植技术在生育期间有集水保墒作用,季末土壤供水能力明显改善。冬闲田处理秋平膜与秋垄沟播前贮水量分别较对照高24.9、7.1mm,且增产效果显著。覆膜处理的谷子产量得到明显提高和农田水分得到高效开发利用。作物各个生育时期以微集水种植技术的集水保墒效果最佳、生育期耗水量较低,表现出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顶谢花酥梨果草间作增效试验
《河南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在梨园其他基本管理一致的基础上 ,实行果草间作的生产方式与清耕法相比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 ,土壤有机质增加 4 5 .1% ,果实单产增加 8.1% ,果实总糖增加 6 .3% ,总收益增加 5 4 .6 %。同时 ,有利于缓解有机肥不足的矛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抗虫棉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从棉花的生育进程、主要农艺性状变化动态、成铃时空分布、棉铃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与品质等方面对目前推广的几个主要抗虫棉品种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33B、国抗 2号综合性状及产量、品质较优 ,高抗 8号、2 0B、SGK32 1次之。 33B、国抗 2号开花前生育进程较慢 ,而后生育进程较快 ;吐絮期 ,33B、国抗 2号主茎叶片数 ,分别为 2 3.9片和 2 3.1片 ,果枝数分别为 1 7.5台和 1 7.3台 ;同时 ,33B、国抗 2号成铃时空分布较为合理、皮棉产量较高 ,是适宜北方棉区大面积种植的较为理想的棉花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施产业化经营 做大做强小麦经济——延津县发展小麦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河南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延津县在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 ,立足国有企业的自身优势 ,主动参与到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过程中 ,运用工业思维发展订单农业 ,实施振兴小麦经济战略 ,取得显著成效。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格局 ;专业化合作组织建立并逐步完善 ,产销结合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明显 ,实现了产销双方的互惠互赢 ;龙头企业成长迅猛 ,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扭转了粮食外销困难的局面 ,实现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