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高纬寒地直播和插秧栽培方式对黑粳10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2016-2017年采用早熟水稻品种黑粳10号,在黑河市进行插秧和直播两种栽培方式生产试验,黑粳10号两种栽培方式在当地都能安全成熟,实践证明,黑粳10号在当地进行直播生产前景广阔。

关键词: 高纬寒地 黑粳10号 直播 插秧 产量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低温大豆品种(系)的筛选与研究

中国种业 2018

摘要:耐低温大豆品种的筛选不但有利于低温年大豆生产,提高大豆抗冷性,确保大豆稳产,而且有利于大豆免耕技术的推广。选用11个大豆品种(系)进行萌发期耐低温(6℃)筛选研究,筛选出耐冷型大豆品种2个,分别为金源55与合农60;敏感型品种1个,为黑农48;中抗型品种(系)8个。试验结果表明,在6℃低温条件下,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系)相对发芽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低温胁迫下大豆发芽的最佳调查时间为低温处理14d;大豆抗冷性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大豆 低温 筛选 抗冷性 相对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对黑龙江地区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4年4点次田间试验,研究控释尿素、普通尿素及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比例混合施用对黑龙江地区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缓控释尿素结合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混合施用比例为4:6),水稻产量水平与普通尿素一次基施加一次追施(普通尿素基肥与分蘖肥的比例为4:6)效果相当。一定氮肥用量条件下,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比例合理搭配,可以在减少氮肥用量20%的条件下,仍能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水平。养分专家系统(NE)推荐施肥处理平衡了氮磷钾肥用量及比例,水稻产量最高,肥料利用效率最高,较农民习惯施肥氮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1.9 kg kg~(-1)和1.7%;在100%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氮量条件下,控释尿素占75%(处理3)、60%(处理4)、45%(处理5)和30%(处理6)分别比100%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处理2)水稻增产26.5%、16.8%、9.7%和3.8%;氮肥农学效率增加10.6 kg kg~(-1)、8.5 kg kg~(-1)、4.7 kg kg~(-1)和1.7 kg kg~(-1),氮肥表观回收率增加15.0%、13.5%、7.6%和6.0%;在黑龙江地区水稻生产上,氮用量在N 157.5~180 kg hm~(-2)范围内,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以控释尿素比例在45%~75%效果较好。

关键词: 控释尿素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密度对寒地超级稻‘龙粳31’产量的互作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试验采用单因子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肥密度互作对寒地超级稻‘龙粳31’产量、干物质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产量与氮肥、密度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同时氮肥密度对产量互作效应明显,中等施氮量和较高密度互作更易获得高产。互作效应下氮肥取135.0 kg/hm2、密度取34.6穴/m2时,产量最高达9948.17 kg/hm2。高氮肥高密度配合,齐穗期干物质重最重,但此时产量却显著下降。高氮肥和高密度配合更容易获得较多穗数;但中等施氮量和较低的密度配合更易获得大穗;氮肥密度与千粒重不存在互作效应。因此科学合理的氮肥、密度相互配合,从而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适宜的齐穗期干物质重,才能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寒地 超级稻 互作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合玉29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18

摘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高产玉米研究所于2009年利用自育系合选08(郑58×7922)为母本、自育系合选07(美国杂交种二环系)为父本杂交组配出合301,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玉2017014)。该组合在多点鉴定过程中表现出高产、稳产,茎秆坚硬抗倒伏,叶部病害发病少等特点,2013-2016年参加全省试验,均较对照鑫鑫1号显著增产;2014-2015年区域试验增产8.8%;2016年生产试验增产6.09%。

关键词: 玉米 合玉29 抗倒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创新在蔬菜产业链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农业经济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从蔬菜生产产业链条的产前、产中、产后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科技创新在蔬菜全产业链中的发展建议。产前保障基础设施、使用优良品种及农机具、消除信息壁垒;产中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产后建立冷链物流体系、研发功能型蔬菜,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以推动我国蔬菜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

关键词: 蔬菜 产业链 科技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养殖废水厌氧发酵初期产酸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序批式厌氧发酵试验装置,研究了温度对生猪养殖废水厌氧发酵产酸初期影响。利用16rs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驯化的接种污泥中菌群结构的变化,从而分析温度对厌氧初期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fattyacids,VFAs)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温厌氧条件下,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酸效果受厌氧温度的影响。发酵产酸温度提高,有利于厌氧体系有机物的降解以及VFAs生成速率的提高。16rs D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中温厌氧条件下,高温驯化有利于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a)、芽胞杆菌(Bacilli)和互营养菌(Synergistia)等菌群丰度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厌氧体系纤维素降解以及VFAs的产酸速率。

关键词: 废水 温度 发酵 生猪养殖 挥发性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金属硫蛋白基因(rgMT)遗传转化的紫花苜蓿耐盐性分析

草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从水稻(Oryza sativa)中克隆出的一个金属硫蛋白基因(rgMT)转化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农菁1号"中,经PCR和Northern blot技术对获得的抗性植株进行了检测,证明rgMT基因已整合到苜蓿基因组中并在转基因植株中转录表达。以野生型苜蓿为对照,对获得的转基因苜蓿株系在不同浓度NaCl、NaHCO3胁迫下的表型和生理指标测定发现,NaCl、NaHCO3胁迫处理后,野生型苜蓿受胁迫严重甚至死亡,转基因苜蓿受胁迫较轻。转基因苜蓿的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细胞膜透性显著低于野生型,野生型苜蓿叶片中积累的过氧化氢高于转基因苜蓿的叶片中积累的过氧化氢。研究结果表明,rgMT基因已在苜蓿中表达,并且提高了转基因苜蓿的耐盐性。

关键词: 水稻金属硫蛋白基因 紫花苜蓿 遗传转化 生理指标 耐盐性 过氧化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雌性系华南型黄瓜“欣剑”的选育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瓜母本全雌系Y-20与父本自交系W-52配制的杂交种,育成了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一个强雌性华南型黄瓜品种。该品种耐低温弱光,单性结实能力强,节节有瓜,具有丰产的特性。瓜条整齐,刺瘤少,瓜色鲜绿,具有清香味浓,抗霜霉病、枯萎病。

关键词: 黄瓜 华南型 雌性系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杂粮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杂粮在中国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杂粮这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本研究综述了黑龙江省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概述了黑龙江省杂粮的种植特点,阐明了杂粮加工现状,介绍了杂粮进出口贸易情况,展望了黑龙江在杂粮领域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及相应对策,为以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杂粮 黑龙江省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