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京郊地区3种典型农田系统硝酸盐污染现状调查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北京市3种典型的农田系统(粮田、菜田和果园)土壤氮素累积、蔬菜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状况。【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方法,采集不同类型农田土壤、蔬菜和地下水样品,并对样品属性进行翔实记录,根据测试结果和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土壤氮素累积严重,菜田0~3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平均为46.2mg·kg-1,是粮田的3.8倍;果园0~3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是粮田的1.2倍。菜田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平均为13.8mg·kg-1,是粮田地下水的2.8倍,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率为44.8%,是粮田地下水超标率的3.3倍。果园地下水硝酸盐含量为9.3mg·kg-1,是粮田地下水的1.9倍,地下水超标率为23.5%,是粮田的1.7倍。蔬菜硝酸盐污染严重,绿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含量最高,为2685.5mg·kg-1,其次是根茎类、白菜类、果菜类。根茎类、绿叶菜类、瓜果类和白菜类超标率分别为80.9%、37.9%、29.7%和2.2%。【结论】土壤、植株和地下水硝酸盐含量与氮肥施用量直接相关,菜田和果园施肥量大,其土壤硝酸盐累积明显,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率高,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态因子的冬小麦产量遥感估测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冬小麦遥感估产的精确性与适用性,在河南省的孟州市和沁阳市利用GPS定位布设田间试验,利用P-6卫星数据进行了冬小麦遥感估产研究。通过对遥感植被指数和冬小麦长势与产量GPS定位数据的综合分析,基于遥感影像信息获取的瞬时性和准确性,结合小麦灌浆期生态条件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利用开花期遥感影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灌浆期生态因子(气温、日照、氮素营养、土壤水分)建立了冬小麦产量遥感估测模型,并检验了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较为一致,利用开花期遥感影像NDVI和灌浆期生态数据估测冬小麦产量的RMSE值为369.27 kg.ha-1,相对误差为6.45%。模型估测性能好,且具有一定的解释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在南方根结线虫危害条件下,接种摩西球囊霉(G.mosseae)、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蜜色无梗囊霉(A.mellea)及其混合接种的黄瓜与对照相比,黄瓜植株的株高、及地上部干重无显著差异;接种AM真菌可显著降低黄瓜根系虫瘿数和根结指数,进而降低根结线虫病的发病指数,防治效果最好的是G.mosseae(编号:BGC JX 01)以及G.mosseae(2种)、G.etunicatum和A.mellea4种AM真菌等量混和接种,防治效果均超过了40%.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南方根结线虫 黄瓜 发病指数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某猪场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诊断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ELISA、PCR、RT-PCR及细胞培养等方法对山东某猪场流产、死胎及出生后几天死亡的小猪进行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毒(PRV),圆环病毒2型(PCV-2),细小病毒(PP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五种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检测,并应用ELISA猪瘟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猪瘟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猪瘟病毒与圆环病毒2型为阳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均为阴性。根据结果判定该猪场发生猪瘟病毒与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其中以猪瘟感染最为严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熊蜂ISSR-PCR体系的建立与优化及其在亲缘关系分析中的应用
《昆虫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 Pérez为实验材料,建立并优化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扩增多态反应体系,并运用ISSR标记和NTSYS聚类软件分析群内亲缘关系和亚家系组成。结果表明:在10μL的PC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适宜终浓度为1×PCR缓冲液、0.3 mmoL/L反应底物、1.25μmol/L引物、3 mmol/L镁离子、2.5 U Taq酶和8.18~23.76μg/mL DNA模板。用此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小峰熊蜂基因组DNA进行ISSR-PCR扩增,能有效分析群内亲缘关系和亚家系组成。
关键词: 熊蜂 小峰熊蜂 ISSR-PCR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交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翅肩花蝽对铁杉球蚜的捕食作用
《昆虫知识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用铁杉球Adelges tsugae Annand(Hemlock woolly adelgids)蚜卵、1~4龄若虫、成虫饲养斑翅肩花蝽Tetraphleps galchanoides Ghauri,研究斑翅肩花蝽对铁杉球蚜Adelges tsugae Annand(Hemlock woolly adelgids)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斑翅肩花蝽对铁杉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反应,对球蚜密度的捕食干扰反应可能存在种内的干扰作用。对于同一发育期同一密度猎物,斑翅肩花蝽成虫或若虫在高密度条件下的日均捕食量均显著高于低猎物密度下的日均捕食量;而对于不同发育期不同密度猎物,斑翅肩花蝽在低猎物密度时对测定的铁杉球蚜6个不同虫态无明显选择性;在中、高密度时斑翅肩花蝽对测定的铁杉球蚜的不同虫态表现出明显喜好性差异,若虫最喜好食铁杉球蚜卵和1龄若虫,成虫最喜好食铁杉球蚜4龄若虫和成虫。为评价和利用斑翅肩花蝽对铁杉球蚜防治作用进行了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能值分析的农业土地利用强度
《农业工程学报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的剧增,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农业系统产生影响,需要以一个共同基准对农业土地利用强度进行量化。该研究以北京远郊区县为例,将各种形式的社会经济数据用转换因子(能值转换率)转换到太阳能值,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方法来识别研究区的农业土地利用强度的特征和分类。提取了4个农业投入强度分量和6个产出强度分量,并分别综合成投入强度指数和产出强度指数。通过K-means聚类将农业强度分成6类,其中低投入中产出、低投入低产出类型分别占研究区的34%和27%。研究结果表明,PCA为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强度的总体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指标,并且能值方法可以将分析数据统一到一个共同的标准,使得本研究的结果更具有可解释性。
关键词: 农业土地利用强度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能值 北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间作对土壤和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量氮肥施用,易造成菜地土壤硝酸盐累积并引起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和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为降低菜田氮素累积及环境污染风险,采用根深差异蔬菜间作的方法,研究其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异规律和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选择根系较深的萝卜和根系较浅的芹菜进行间作种植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在作物的生长前期还是收获期,此种间作增加了0~20cm土层NO3--N含量,同时降低了20cm以下土层NO3--N含量,能够减少土壤中NO3--N的向下移动。从土壤NO3--N累积剖面分布规律看,间作区0~40cm土层NO3--N累积量高于单作区,而40~100cm土层NO3--N累积量低于单作区,间作区土壤0~100cm土层NO3--N总累积量减少,收获期分别比萝卜和芹菜单作区降低1.4%、9.0%。间作有降低萝卜和芹菜硝酸盐的趋势,而间作区萝卜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单作区,同时间作显著提高了萝卜产量,此种间作还能够减少氮素的表观损失。总之,合理搭配的蔬菜间作既能够增强土壤对氮素的保蓄能力,减少土壤NO3--N淋移,对蔬菜产量和品质也有一定正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