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芒果中3种杀菌剂残留

农药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芒果中吡唑醚菌酯、腈苯唑和烯唑醇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改进的QuEChERS方法萃取净化:使用不含缓冲盐的乙腈萃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C_(18)吸附剂填料分散净化,离心后过滤膜,经UPLC-MS/MS检测。采用ACQUITY UPLC~(TM)BEH C_(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分离,经流动相为甲醇和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5~500 ng/mL范围内,吡唑醚菌酯、腈苯唑和烯唑醇的质量浓度与相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检出限(LOD)在0.2~0.6μg/kg之间;在0.50(腈苯唑为1.0)、2.5、5.0和50μg/kg4个添加水平下,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0%~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0%~4.6%(n=5)之间。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可用于同时检测芒果中吡唑醚菌酯、腈苯唑和烯唑醇的残留量。

关键词: QuEChERS净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芒果 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蕉产量与果实形态特征的相关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2013年采用"3414"完全试验设计方案,对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 cv.‘Baxi’)成熟期果实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第三梳果指外弧长、果指内弧长、果指周长、第三梳果指重4个经济性状与巴西蕉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果指数与巴西蕉单株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香蕉第三梳平均果指周长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果指内弧长次之,果指外弧长通过内弧长、果指粗、果指重及果指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对巴西蕉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得产量预测回归模型:FDW=-264.680LFOA+752.534FIA+1 274.990FF+375.053NF+2.098DWC-15 694.983,通径分析表明,自变量果指外弧长、内弧长、果指粗及果指重对单株产量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强调高产育种的性状选择上,在果形选择方面,可将重点集中于这4个性状上,从而缩小育种过程中良性性状的选择范围,提高育种效率。

关键词: 巴西蕉 果实 形态参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避雨栽培对芒果开花结果期生态因子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避雨栽培对芒果开花结果期生态因子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我国南方多雨地区芒果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避雨和露地栽培的3年生热农1号芒果为试材,采用温湿度记录仪测定其花期的温度和湿度日变化,利用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其花期、果实生长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及其他主要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芒果避雨栽培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的净光合速率与其他主要生态因子的关联度。【结果】避雨栽培条件下,芒果花期冠层日均温度较露地高0.2~1.3℃,日均相对湿度较露地低1.7%~12.0%;花期和果实生长期的Pn与露地差别不明显;花期避雨棚内、外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水汽压亏缺(Vp)与Pn关系最密切;果实生长期避雨棚内对Pn影响最大的是PAR和蒸腾速率(E),露地则是叶温(Tl)和气温(Ta)。【结论】避雨栽培可有效提高芒果花期冠层日均温度和降低相对湿度,对芒果光合作用无负面影响,我国南方多雨芒果产区可利用避雨设施进行芒果高产、优质栽培。

关键词: 芒果 避雨栽培 生态因子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割龄橡胶树PR107产胶量的月变化特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统收统测的方式对20个割龄的橡胶Hevea brasiliensis PR107无性系树位5-12月产胶量进行测定分析,以研究PR107无性系单株、单位面积干胶产量的月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割龄的株产干胶量和公顷产干胶量的月变化曲线除1 a和12 a表现为多峰型外均表现为双峰型;夏季的6或7月是PR107产胶的高峰期,秋季11月是PR107产胶的另一个高峰期。在4或5月和9月应加强肥水供应以提高树体养分的蓄积。PR107的8个中低割龄和12个高割龄的月株产干胶量与月公顷产干胶量均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PR107中低割龄的月株产干胶量与月公顷产干胶量在5月和7,12月分别有极显著(P<0.01),显著(P<0.05)的线性相关;其他月份中低割龄和5-12月高割龄PR107的月株产干胶量与月公顷产干胶量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综上可见,不同割龄PR107橡胶树的干胶产量显著受采收期影响。

关键词: 经济林学 橡胶树 PR107无性系 株产干胶量 公顷产干胶量 月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撒施石灰石粉对橡胶树细根空间分布及季节动态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酸化对橡胶树细根生长具有严重影响。为了解橡胶树细根生长对土壤酸度改变的响应,本研究在热研7-33-97未开割(7 a)、开割5 a、开割10 a共3个胶园选取样树,采用撒施石灰石粉的方式进行土壤酸度改良,并用土钻法观测橡胶树根系对土壤酸度改变的响应。结果显示:同一割龄胶园中土壤酸化改良植株(改良组)与对照植株(对照组)相比,其细根生物总量显著增加,且均符合开割5 a胶园的最高,开割10 a胶园的最低这一规律。酸性土壤改良后橡胶树细根在垂直与水平方向生物量均有所增加,分布规律无明显改变。不同割龄胶园改良组与对照组中橡胶树细根年内变化趋势均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当年7~9月,年变化规律无明显改变。本研究结果表明,胶园酸性土壤经施用石灰石粉后橡胶树的细根生长量提高,有利于橡胶树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从而改善橡胶树的生长和提高其产量。

关键词: 橡胶树 细根 生物量 石灰石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囊霉属3种AM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巴西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cv.Baxi)试管苗为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Glomus mosseae(Nicol.&Gerd.)Gerdemann、G.aggregatum(Schenck&Smith)Koske和G.etunicatum Becker&Gerdemann对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 of banana)的影响。结果表明:巴西蕉植株的菌根侵染率为23.13%~44.72%,接种AM真菌促进了巴西蕉植株的营养生长,显著地增加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重,显著减少根际土壤周围镰刀菌数量,对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和叶片长度略有提高;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而减轻香蕉枯萎病的危害。单接种AM真菌显著促进巴西蕉植株地上和根部分P和K含量和吸收量;与单接种镰刀菌的植株相比,双接种混合AM真菌与镰刀菌处理能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分P的含量和吸收量及根系部分K的含量和吸收量。结果还表明,混合接种剂的生长防病效果好于单一接种剂。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巴西蕉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蜻蜓凤梨AfPIN的克隆、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蜻蜓凤梨(Aechmea fasciata)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到跟生长素输出载体同源的基因,命名为Af PIN。序列比对分析表明:Af PIN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含有PINs的IM(internalization motif)保守结构和一个高度保守的生长素输出载体(auxin efflux carrier,AEC)蛋白结构域,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豌豆(Pisum sativum)、芥菜(Brassica juncea)、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PIN同源性分别为67%、67%、60%和67%。本研究构建了Ca MV-35S-GUS-Af PIN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拟南芥花序,通过GUS染色和PCR检测,结果表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成功转入拟南芥中。本研究已从蜻蜓凤梨中成功的克隆出Af PIN、构建了Ca MV-35S-GUS-Af PIN表达载体并转化到拟南芥中,为研究Af PIN的基因功能和乙烯诱导凤梨科植物开花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蜻蜓凤梨 Af PIN克隆 表达载体 拟南芥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工艺制备火龙果粉中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增加火龙果中天然红色素的稳定性,实现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以红肉火龙果果肉为原料,研究p H值、金属离子、甜味剂、食品添加剂等因子对其喷雾干燥粉、冻干原粉及冻干包埋粉中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火龙果粉中色素对高温敏感,喷雾干燥粉中的色素损失率高于冻干原粉和冻干包埋粉;色素在p H6的环境中较稳定;Ca2+、K+、Mg2+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Na+有利于提高喷雾干燥粉中色素的稳定性,Zn2+、Al3+不利于色素热稳定性,Fe3+、Cu2+可对果粉中的色素稳定性造成严重损坏;甜味剂等碳水化合物对火龙果粉中色素稳定性无不利影响;丙酸钙不利于色素稳定,过氧化氢明显降低喷雾干燥粉热处理后的色素残留率,亚硫酸钠对3种果粉的色素均可造成严重破坏,抗坏血酸可明显提高3种果粉色素的热稳定性。该结果为促进火龙果粉的加工及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火龙果粉 红色素 稳定性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酸处理对采后芒果常温贮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植酸保持芒果采后品质的相关生理机制,以台农1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Tainong No.1’)为材料,研究植酸处理对芒果在常温(28~30℃)贮藏条件下果实采后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植酸处理防腐保鲜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植酸处理显著降低了芒果的病果率和病情指数,提高了芒果的商品果率,延缓了果皮颜色的转黄,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并且,植酸处理有效保持了果实采后品质,能够显著延缓芒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降低果实固酸比,维持芒果果实较高的Vc含量。同时,植酸处理也提高了芒果果实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并抑制丙二醛含量的积累。结果表明,植酸提高芒果采后品质可能与其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及延缓衰老有关。

关键词: 芒果 植酸 采后品质 采后生理 膜脂过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高良姜生物硒的提取工艺

食品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高良姜生物硒的提取工艺。以高良姜生物硒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Na Cl是合适的提取剂;根据Box-Benhnken设计(BBD)对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工艺优化,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最佳修正工艺为料液比1:13的0.5 mol/L Na Cl溶液89℃水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4 h,高良姜生物硒理论最佳得率为15.89μg/100 g,实际为15.63μg/100 g,相对误差1.64%。优选得到的高良姜生物硒提取工艺方法简便,以此条件进行提取,可得到较高的生物硒含量。

关键词: 高良姜 生物硒 提取工艺 响应面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