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热带果树对绿额翠尺蛾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绿额翠尺蛾Thalassodes proquadraria Inouce是为害荔枝、杧果等热带果树的重要害虫。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4~28℃、湿度70%~90%)观察了荔枝等11种热带果树对绿额翠尺蛾发育历期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荔枝、杧果、龙眼、莲雾等4种热带果树上绿额翠尺蛾均能完成世代发育及后代能正常繁殖,为其寄主植物,菠萝蜜、杨桃、香蕉、番荔枝、枇杷、番石榴、柚不是其寄主植物;取食龙眼的世代历期和成虫寿命最长,显著长于荔枝、杧果、莲雾,存活率和产卵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种群趋势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荔枝>杧果>莲雾>龙眼,荔枝是绿额翠尺蛾最适宜的寄主,其次是杧果和莲雾,龙眼是最不适宜的寄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幼苗对不同品种氮肥的吸收、利用与分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5N示踪盆栽试验研究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幼苗对尿素、硫酸铵、硝酸钙及硝酸铵等4种氮肥的吸收、利用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4种氮肥处理植株不同部位的15N丰度平均值介于1.04%~1.37%,橡胶树幼苗各器官氮素含量来自肥料氮的百分比(Ndff%)介于27.64%~41.70%,15N丰度和Ndff%均以硝酸钙处理最高,尿素处理最低;不同器官相比较,以韧皮部最高,主茎、主茎皮和细根次之,粗根、叶片和叶柄最低。4种肥料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别,而残留率以尿素最低,硫酸铵最高;损失率以尿素最高,硫酸铵最低。综上所述,尿素的损失率高,橡胶树幼苗对尿素的吸收性较差,而对硝酸钙和硝酸铵具有较好的吸收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菠萝种质DNA指纹图谱构建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来自9个国家或地区的26份菠萝种质为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了DNA指纹图谱的构建。筛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8对SSR引物共检测到35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位点数平均为4.38,引物的多态性条带百分比平均高达92.92%,PIC值介于0.26~0.39之间,平均为0.33。利用这8对SSR引物构建了26份菠萝种质的指纹图谱,并对菠萝种质做遗传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菠萝种质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421~0.974之间,平均为0.689,26份菠萝种质在遗传相似系数0.633处被划分为3类。该研究结果将为菠萝种质鉴定、分类及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含硫蔬菜中46种农药残留量
《分析测试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GC-MS/MS)建立了含硫蔬菜(葱、姜、韭菜和大蒜)中46种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提取溶剂、固相萃取柱及洗脱溶液进行优化。样品以1%乙酸乙腈提取,Carbon/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多反应(MRM)模式进行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表明,46种农药在0.05~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01~0.003 mg/kg。在0.01,0.05,0.10 mg/kg 3个浓度加标水平下,46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0%~1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7.3%。该方法测定的农药种类较全,涵盖了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等多类农药,且背景干扰少,灵敏度高,适合于基质复杂的含硫蔬菜中多农药残留的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越南产沉香的GC-MS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感观评价和化学成分方面,对越南红土沉香与越南黄熟香、吊口沉香以及报道的奇楠沉香和普通沉香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红土沉香木心为紫褐色;与报道的奇楠沉香比较,奇楠沉香油脂丰富,易于切割成卷,而红土沉香油脂含量不高(6.16%),较硬,不易切割。采用GC-MS技术分析越南红土沉香、黄熟香和吊口沉香乙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发现红土沉香油脂中2-(2-苯乙基)色酮和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的相对含量之和高达51.57%,其油脂的成分组成与奇楠沉香油脂接近,而黄熟香和吊口沉香中二者相对含量之和分别为0.77%和0.78%。说明红土沉香是介于普通沉香与奇楠沉香之间,质量更接近于奇楠沉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子穿梭体介导的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及应用
《化学进展 》 2015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将电子传递给胞外电子受体的现象非常普遍,电子穿梭体(electron shuttle,ES)是介导胞外电子传递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具体的机制尚未明晰。一部分微生物自身能分泌一些物质作为内生ES,另一部分微生物能利用天然存在或人工合成的某些物质作为外生ES,并将其携带的电子传递至微生物胞外电子受体。ES介导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的基本过程为:氧化态电子穿梭体(ES_(ox))接受电子变成还原态(ESred),ESred传递电子给胞外电子受体,自身再次氧化成ES_(ox),从而循环往复。本文重点介绍不同种类ES及其电子穿梭机制,以及ES的分子扩散、氧化还原电势及电子转移能力对胞外电子传递过程的影响。ES介导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直接影响污染物转化和微生物产电,因此在污染修复及生物能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胞外电子传递 电子穿梭体 氧化还原 污染物生物降解 生物能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微粉碎对毛竹笋微观结构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超微粉碎对毛竹笋微观结构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对超微粉碎不同时间的毛竹笋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用国标检测等方法对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糖类及金属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粉体粒径显著变小,颗粒表面纤维结构被明显破坏;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增多,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含量减少;糖类含量上升,蛋白质、脂肪和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根据红外光谱图可知,超微粉碎后其中的氢键作用和糖类吸收峰均有所增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凝胶色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豇豆中9种农药残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同时检测豇豆中9种农药残留的凝胶色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豇豆样品用乙腈提取,经凝胶色谱(GPC)净化后,以甲醇和1.0mmol·L-1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经Waters BEH C18色谱柱分离后进行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分析检测。9种农药的线性范围在0.01~0.50mg·L-1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对豇豆样品进行加标试验,9种农药的回收率在72.2%~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在0.6%~8.9%之间。
关键词: 凝胶色谱净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农药残留 豇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铜水平对斑节对虾血细胞中酚氧化酶原系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四川动物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铜离子添加水平(0 mg·kg-1、10 mg·kg-1、25 mg·kg-1、40 mg·kg-1、55 mg·kg-1和110 mg·kg-1)的饲料喂养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8周,测定对虾血细胞中酚氧化酶原系统相关基因(pro PO1、pro PO2、PE、PPAF和BGBP)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铜添加水平为40~55 mg·kg-1时,proPO1的表达量显著上升;当铜添加水平为25~55 mg·kg-1时,pro PO2、PE和PPAF的表达量显著上升;铜添加水平对BGBP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血清PO活力也在铜添加水平为25~55 mg·kg-1时显著提高。这些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铜离子可诱导pro PO1、pro PO2、PE和PPAF表达量的上调,从而提高血清PO活力。根据上述结果,针对提高酚氧化酶原系统免疫功能,在本基础饲料配方中适宜的铜添加水平为25~55 mg·kg-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