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作物需水量预测模型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神经网络,通过多维度气象因子和参考作物需水量的相关分析,来确立灰色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及网络流程,建立了预测作物需水量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以海南省儋州市1979~2014年的气候数据为输入,作物需水量为输出数据,运用Matlab工具,仿真表明预测曲线与参考作物需水量曲线拟合度较高,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绝对相对误差均值为5.28%,预测精度高,为节水灌溉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神经网络 作物需水量 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枇杷根腐病病菌的6株枇杷主干内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适合工业发酵的抗枇杷根腐病病菌中的枇杷主干内生真菌菌株,对抗枇杷根腐病病菌的6株枇杷主干内生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试菌株中,DPZG15菌株生长适应性最强,对p H值、光无特殊要求,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麦芽糖或蔗糖为碳源、牛肉膏或酵母膏为氮源、25~28℃条件下生长达到最佳水平。

关键词: 枇杷 内生真菌 枇杷根腐病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亲本正反交亲和力与授粉柱头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木薯不同亲本杂交亲和力的差异,分别以华南5号、华南6号、华南7号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统计不同组合间稔实率的差异。同时对受精柱头蛋白质进行分析,研究柱头对杂交亲和力影响的蛋白质调控水平。结果表明:SC5(♀)×SC7(♂)平均稔实率最高为26.22%,SC7(♀)×SC5(♂)平均稔实率最低为11.13%。通过双向电泳和质谱法分析母本SC5和SC7授粉柱头的蛋白质变化,得到27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9个蛋白质出现上调表达,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分别参与碳代谢及能量代谢、分子伴侣和氨基酸代谢;而8个蛋白质下调表达,它们分别参与蛋白质合成及氢氰酸代谢;表明这些代谢途径对木薯亲和力高低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木薯 正反交 稔实率 蛋白质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滞绿机理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滞绿分为功能性滞绿和非功能性滞绿。功能性滞绿与抗旱性、耐高温性紧密相关,是作物重要的抗旱机制,对于增加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非功能性滞绿与叶绿素降解早期过程受阻相关,非功能性突变体是研究叶绿素降解途径的理想材料。文中探讨了植物生理生化、叶绿素降解代谢、SGR基因、植物激素、转录因子等与植物滞绿的关系,并展望了植物滞绿特性在作物改良和农产品贮藏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滞绿 突变体 叶绿素分解代谢 SG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类甜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妃子笑’荔枝(Litchi chinenesis)为试材,通过PCR方法克隆了荔枝类甜蛋白基因Lc TLP(登录号JF682821)的c DNA全长和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对应的g 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无内含子,c DNA序列含有一个672 bp的ORF,编码223个氨基酸残基序列。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c TLP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果皮,在果肉中表达量最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Lc TLP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采后果皮中的表达量高于采前,炭疽菌侵染诱导Lc TLP的表达,失水和低温能抑制Lc TLP的表达。

关键词: 荔枝 类甜蛋白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国际三大检索工具分析海南省科技论文产出情况

科技管理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以海南省科技论文产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4—2013年国际三大数据库收录海南省科技论文的数量、主要发文机构和发文作者、来源期刊、学科领域、语种等因子,以便通过定量数据反映海南省科研热点领域、科研发展水平和学科发展等,为科研管理人员分析和评价部门科技成果以及科研工作者了解学科研究领域与进展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 SCI EI ISTP 海南省 科技论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石斛属植物花朵挥发性成分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石斛属植物花朵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方法结合GC-MS技术测定了鼓槌石斛、罗河石斛、细叶石斛和密花石斛盛花期的花朵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4种石斛属植物花朵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7种,包括酯类、萜烯类、醇类、烷类、醛类、酮类、醌类、芳香族和含氮化合物。4种石斛花朵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差异明显。鼓槌石斛和细叶石斛的主要香气成分是3-蒈烯,相对含量分别为84.606%和71.251%。罗河石斛挥发性成分中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最高(57.449%),其次为D-柠檬烯(22.416%)。密花石斛花朵主要挥发性成分是2-亚甲基-4,8,8-三甲基-4-乙烯基-双环[5.2.0]壬烷(82.013%),其次为α-法尼烯(4.699%)。这些对于香型石斛兰品种的培育和兰花精油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石斛属 花朵 挥发性成分 GC-MS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交设计优化不同药剂引发黄灯笼辣椒种子萌发的最优处理方案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灯笼辣椒种子为试验材料,以赤霉素、硝酸钾、聚乙二醇浓度及浸种时间为试验因素,采用L49(6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引发黄灯笼辣椒种子萌发方法的优化筛选。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引发黄灯笼辣椒种子萌发的最优组合为:0.01g/L GA3、4g/L KNO3和20%PEG混合浸种10h。该处理组合能显著提高黄灯笼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

关键词: 黄灯笼辣椒 正交设计 种子萌发 不同药剂 不同浸种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柱花草种子萌发形态的观察与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观察4种柱花草种子形态特征并分析其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为深入研究柱花草的种子特性、发育机理以及胚萌发提供依据。【方法】对4种柱花草(热研2号柱花草、维拉诺有钩柱花草、西卡柱花草和马弓形柱花草)种子进行萌发试验,观察萌发过程中胚的变化,并测定胚根和胚芽长。【结果】4种柱花草种子的荚果外形、种皮颜色各不相同,其种子萌发的过程基本相同,大体可分为5个形态。不同品种间在子叶颜色、胚芽长出时间和幼芽长度上存在差异,热研2号柱花草、有钩柱花草、西卡柱花草和马弓形柱花草分别在幼芽生长到5.7、4.0、4.0和3.2 cm时子叶展开;有钩柱花草萌发第5 d时胚芽伸出,其他3种柱花草均在萌发第4 d时胚芽伸出;除西卡柱花草未发出侧根外,其他3种柱花草均有侧根发出;西卡柱花草和热研2号柱花草的幼芽长度较长,其次为有钩柱花草,马弓形柱花草幼芽长度最短。【结论】种子荚果、种皮颜色、萌发时的子叶颜色、胚芽长出时间及幼芽长度的差异可作为柱花草种子特性、发育机理及胚萌发研究的依据。

关键词: 柱花草 种子萌发 形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植物保守miRNAs响应香蕉不同品种的抗枯萎病特性表达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3个对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有不同抗性的香蕉品种:巴西蕉、大蕉、皇帝蕉,以其病叶、病根、正常叶、正常根为材料,利用qPCR技术对3个植物保守miRNA进行差异表达研究。研究表明3个miRNA表达特性各不相同,其中miRNA159a在抗病品种大蕉叶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和组织部位,同时在巴西蕉和皇帝蕉的病株及正常株中表达量较低,且无差异。miRNA165a和miRNA399a在大蕉叶片和根部均有表达,同时在皇帝蕉中相对于正常植株,病叶和病根中相对表达量较高。推测这些miRNA可能在香蕉植株中,响应FOC4侵染诱导表达,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品种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

关键词: 香蕉 miRNA 抗性品种 qPCR 差异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