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不同稻秸基质处理对高羊茅无土草皮成坪天数及坪用价值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不同处理稻秸基质(处理Ⅰ:稻秸+猪粪便+秸秆腐熟剂;处理Ⅱ:稻秸+猪粪便;处理Ⅲ:稻秸+尿素+秸秆腐熟剂;处理Ⅳ:稻秸+尿素)和不同基质厚度(10,15,20,25和30mm)对草皮成坪天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成坪天数影响最大的是处理Ⅰ基质,其次是基质厚度,再者是处理Ⅲ基质,其他2种基质对成坪天数的影响最小。在坪用价值为限定条件下,得出最优基质组合,其配比为处理Ⅰ为600g,处理Ⅱ为600 g,处理Ⅲ为0 g,处理Ⅳ为600 g,基质厚度为20 mm,成坪时间为36.33 d,坪用价值权重值为108.61。

关键词: 稻秸 无土草皮 高羊茅 正交设计 腐熟 成坪天数 坪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夏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模式及侵染率动态变化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染色镜检法观察栽培及野生半夏丛枝菌根,研究其类型、结构,阐述栽培及野生半夏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模式及全年中侵染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半夏根内存在菌丝、丛枝、泡囊等典型丛枝菌根结构,菌根结构类型包括Arum型、Paris型及其交叉型等。丛枝菌根真菌对半夏的侵染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从早春开始上升,夏秋季达到顶峰,而后开始下降;且同一季节中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野生半夏高于栽培半夏。表明,野生半夏生长环境更适宜丛枝菌根真菌生长,栽培半夏退化可能与半夏共生真菌有关。

关键词: 半夏 丛枝菌根 结构类型 侵染率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铬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毒性效应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油菜种子在重金属铬胁迫下的萌发情况,以及铬对幼苗萌发的毒性效应,用不同浓度的Cr6+处理油菜种子,研究Cr6+对油研10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铬浓度提高,油菜种子发芽率(势)、苗/根长、生物量及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抑制率下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各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铬对油菜根长抑制率最显著。以根长受铬胁迫抑制率求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8.860 8x2-110.851 6x+330.625 1。油研10号种子萌发在铬胁迫下的半致死浓度和极限浓度分别为123.57 mg/L和330.63 mg/L。

关键词: 油菜 种子 铬胁迫 萌发 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黄褐籽双低恢复系D4315R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恢复系D4315R是1998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从安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常规黑籽双低品系02R通过多年多代的系统选育,于2003年选育成的黄褐籽双低高油分恢复材料,平均含油率达41.67%~43.9%,最高达43.5%~47.97%,硫甙含量平均为22.3~23.51μmol/(g.饼),且变异较小,芥酸平均含量小于1,饼粕蛋白含量在36%左右。

关键词: 黄褐籽 双低油菜 高油分 恢复系D4315R 甘蓝型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蔗新品种(系)引种比较试验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选出适宜贵州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果蔗优新良种,对新引进的16个果蔗新品种与自育新品系00-126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最好的品种4个,分别为GY07-15、黔蔗00-126、GY07-04和GY07-16,产量分别为8 752.6 kg/667m2、9 886.2 kg/667m2、8 324.3 kg/667m2和8 453.2 kg/667m2,较CK1(6 673.5 kg/667m2)分别增产31.2%、48.1%、24.7%和26.7%;较CK2(4 163 kg/667m2)分别增产110.3%、137.5%、99.9%和103.1%,抗性强,适应性好,综合表现突出,不仅外观色泽亮丽,而且口感优异,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潜力。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5个,分别为GY07-13、GY07-06、GY07-09、GY07-11和GY07-07,产量分别为7 645.4 kg、7 629.2 kg、7 124.8 kg、6 891.5 kg和7 324.7 kg,较CK1增产3.3%~14.6%,较CK2增产65.5%~83.7%。这9个品种(系)列为宿根观察或区试研究以探讨其推广应用价值,为贵州果蔗生产中品种更新做好资源储备,其余品种表现相对较差,作资源保存。

关键词: 果蔗新品种(系) 引种 品种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SSR标记的多重PCR试验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自交系4011为试验材料,选用玉米SSR核心引物20对,利用单重SS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采用逐步递加引物对的方法,尝试了二重、三重、四重、五重、六重PCR试验。结果筛选出了6个适宜六重PCR扩增的SSR标记组合:phi053/umc2084/umc1196/bnlg1154/mmc0151/bnlg1025、umc1231/umc1196/phi053/umc1222/mmc0151/bnlg1025、umc1231/umc1196/phi053/umc1222/bnlg240/bnlg1025、umc1231/umc1196/phi053/umc1222/1154/bnlg249、bnlg1451/umc1196/phi053/umc1019/phi072/bnlg1025、bnlg1451/umc1196/phi053/umc1545/bnlg2291/bnlg1025。这些标记组合的PCR扩增和PAGE电泳检测良好,从而可提高SSR标记检测的效率,并且降低试验成本。

关键词: 玉米 SSR标记 多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运筹对辣椒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调控对辣椒不同生育期生物量、养分吸收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生育前期水肥调控对生物量影响不大,中后期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植株生物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当水分亏缺时,根系生长受阻,其生物量下降,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导致辣椒产量减少。水肥调控对构成辣椒产量的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椒果产量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差异。在相同的水肥条件下N和K的含量依次为叶>果>茎,而P的含量则是果>叶>茎。

关键词: 水肥运筹 辣椒 生物量 养分含量 产量构成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早花果和晚花果大小及其生长发育期的温度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钟6号和长红3号枇杷为材料,调查了枇杷早花果和晚花果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及其果实生长期间的平均温度和昼夜温差。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果实呈S型生长动态,其发育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为果实膨大缓慢期,包括细胞分裂期;阶段Ⅱ为果实快速膨大期;阶段Ⅲ为生长减缓期。早花果单果重均比迟花果大,整个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平均温度高于迟花果。

关键词: 枇杷 果实发育 果实大小 温度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社区公共产权资源管理制度影响因素研究:以贵州省K乡“牲畜银行”为例(英文)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贵州省K乡4个村寨的"牲畜银行"为案例,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影响农村公共财产资源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各村"牲畜银行"的运行受到内源因素如村庄历史、民族、社会结构等与外界的干预(如当地政府的发展项目、市场变化等)的双重影响,提出在基层社区层面的制度设计必须认真分析这些因素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并寻求社区内部的与外部的有效合作机制。

关键词: 公共产权资源 社区管理制度 “牲畜银行”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黄壤铝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土壤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摸清贵州黄壤铝形态特征,采用连续提取法分析了贵州黄壤铝的不同形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酸性黄壤中结晶态铝氢氧化物和原生、次生矿物态铝平均含量为68.67gkg-1,占总铝的97.58%;活性铝(包括交换态铝、吸附态羟基铝和有机络合态铝)平均含量为1.66gkg-1,仅占2.42%。在影响黄壤铝形态分布的土壤因子中,土壤类型对土壤交换态铝、吸附态羟基铝和剩余铝的影响排序为白鳝泥>黄泥土>黄砂泥土,对有机配合态铝为黄泥土>白鳝泥、黄砂泥土;母质对交换态铝和有机配合态铝的影响排序为砂页岩>白云岩>页岩>老风化壳,对吸附态羟基铝和剩余铝则为页岩>白云岩>砂页岩;交换态铝、吸附态羟基铝与土壤交换酸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70**和0.721**),有机络合态铝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r=0.668**),而与土壤交换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761**)。

关键词: 土壤铝形态 交换态铝 吸附态羟基铝 有机络合态铝 剩余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