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冷饭团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的野生植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论述了冷饭团的引种栽培、果实营养及药用成分,并对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冷饭团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冷饭团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观赏价值
利用前景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播种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对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辣椒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辣椒发芽率呈增加趋势;当播种密度大于1 100粒/m2时,辣椒发芽率趋于平稳,但产量下降;当密度小于1 100粒/m2时,随着播种密度的减少,辣椒发芽率降低,产量也呈下降趋势。说明,播种密度为1 100粒/m2时,辣椒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理想。
关键词:
辣椒
育苗
密度
产量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DNA快速扩增技术及基因检测的常用手段。应用PCR技术原理,研究建立了仔猪水肿病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敏感性测定模板浓度为4.5 pg,特异性测定仔猪水肿溶血性大肠杆菌在230 bp出现特异扩增带。通过对24份疑似仔猪水肿病样本的检测,测得仔猪水肿病的阳性率为75%(18/24);用血清型鉴定试验检测,检出率为54.17%(13/24);两种试验对比检测的符合率为72.22%(13/18)。表明:仔猪水肿病PCR检测方法具有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检测快速等优点,为仔猪水肿病临床诊断提供了快速检测参考依据。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仔猪水肿病
诊断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钟6号、长红3号和解放钟3个枇杷品种为试材,观察果实锈斑发生规律,探讨发病原因,并提出其防治的措施。3个枇杷品种锈斑病的易感性有很大的差异,早钟6号最感病,解放钟次之,长红3号锈斑果发病率最低;果皮蜡质层和细胞壁自发荧光强弱与锈斑病的感病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发病率高的早钟6号果皮蜡质层薄,果皮细胞壁自发荧光最弱,而发病率低的长红3号果皮蜡质层最厚,细胞壁自发荧光强且均匀。枇杷果实锈斑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在不良外界条件下形成微创口,随着果实膨大生长,伤口撕裂,表皮下的局部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木栓细胞团突破表皮而形成肉眼可见的锈斑;人工抹去表皮毛,可形成微创口,显著加剧锈斑果的发生,而套袋处理可大大降低锈斑发生率,并且越早套袋效果越好。
关键词:
枇杷
果实
锈斑病
显微结构
套袋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定义和发展历史作了简要陈述,分析了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实践,着重讨论了贵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外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组织现状
问题与对策
贵州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快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提高贵州省梨的种植水平,在收集整理贵州梨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综合各方面专家知识的基础上,利用Paid4.0农业专家系统工具平台,结合多媒体技术构建了梨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决策、知识仓库和视频点播3部分。
关键词:
梨
专家系统
栽培
智能决策
《园艺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东方百合‘真情’(‘CoAmore’)为母本,以‘元帅’(‘Acapulco’)为父本采用三倍体培育方法(专利号:ZL03153342.6)培育出东方百合新品种‘中华红’,3年田间试验表明:整体性状稳定,花色鲜红色,柱头紫黑色,茎杆绿色,明显区别于父母本,经济性状优良,适应性强,易繁殖,是一个优良的切花品种。
关键词:
东方百合
2n配子
品种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州某羊场山羊群患有以淋巴结肿大、化脓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疑似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从10只患病羊的淋巴结脓肿中分离得到10株病原菌,经对该病原菌进行病原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致病性等鉴定,结果该病菌为致病性伪结核棒状杆菌,该病确诊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
关键词:
山羊
感染
伪结核棒状杆菌病
诊断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三系不育系G98A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花时、柱头外露率、开颖角度和异交结实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98A在湿热条件下,花时早、开花集中、柱头外露率高、开颖角度增大、异交结实率高,开花习性好,容易使不育系的繁殖和制种取得高产,降低种子的生产成本;在温凉条件下,花时迟、开花分散、柱头外露率降低、开颖角度变小,异交结实率低,开花习性差,不利于不育系的繁殖和制种。
关键词:
水稻
三系不育系
开花习性
结实率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恢复系Q568对赤霉素不敏感是制约其组合制种产量的瓶颈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不同时期施用赤霉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施用赤霉素对恢复系Q568制种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幼穗分化Ⅷ期至抽穗1%期间施用效果最理想,主要是能使Q568穗颈节和倒2节伸长,植株增高,使父本株高有效高于母本,更多花粉能飘散在母本穗层空间,提高异交结实率;在幼穗分化Ⅷ期至抽穗1%期间不同用量对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在抽穗5%至10%期间不同用量对产量差异显著,在一定范围内,赤霉素用量增加制种产量随之增加。相关性分析得出,父母本株高差与母本穗层花粉量、母本穗层花粉量与异交结实率、异交结实率与小区制种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水稻
恢复系
Q568
赤霉素
制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