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上海崇明县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 2009 CSCD
摘要:植被覆盖度是用于描述和评价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基于1989、2001、2006年的TM/ETM+遥感数据,以上海市崇明县为研究区域,利用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出不同时期内崇明县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1年,植被覆盖度负向变化地表约10.17%,正向变化约20.58%,乡镇和湿地区域正向变化的面积大于负向变化,农场区域则相反;2001-2006年,负向变化约29.1%,正向变化约12%,农场和湿地区域正向变化的面积大于负向变化,乡镇区域则相反,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各土地用地类型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呈现出生态退化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茱萸发酵酒制备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山茱萸发酵酒的制备工艺,该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山茱萸干果浸泡后压榨物的水解酶种类与用量,以及果汁发酵工艺中活性干酵母种类、蔗糖添加方式、化学降酸剂类型;通过正交试验优选蔗糖、酵母及酒石酸钾的最佳用量;再由单因素试验选取用于后发酵液的澄清剂种类及用量。山茱萸发酵酒最佳制备工艺为:压榨物用3.0mL/L戊聚糖复合酶L水解;过滤得到的果汁经1.0g/L碳酸钾+10.0g/L酒石酸钾降酸后用0.50g/L活性干酵母VL3发酵,48h后加100.0g/L蔗糖继续发酵至CO2达失重平衡;分离得到的酒液经后发酵15d后用2.00g/L精制果胶酶进行澄清。验证试验表明该优化工艺条件具有可重复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蔺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研究
《植物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成熟且具活力的马蔺种子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与不同浓度比例的2,4-D、BA、NAA、KT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构成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根等培养基的组合方案,对马蔺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有显著影响,MS+2,4-D 4mg·L-1+BA2mg·L-1、MS+2,4-D 4mg·L-1+BA5 mg·L-1和MS+2,4-D 2mg·L-1+KT1.5mg·L-1为最佳诱导培养基,诱导出愈率均在58%以上,显著高于其它培养基组合方案(p<0.05);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BA4mg·L-1和MS+BA1 mg·L-1+NAA0.15mg·L-1,绿苗分化率高达100%,生长势好,状态叶和分化芽丛质量好;适宜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BA2mg·L-1+NAA0.1mg·L-1、MS+BA1mg·L-1+NAA0.2mg·L-1;1/2MS为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1/2MS+IBA0.5mg·L-1、1/2MS+IBA0.5mg·L-1+NAA0.5mg·L-1两种组合也相对较好;试管苗不需炼苗可直接出瓶移栽于V田土∶V河沙=2∶1的土壤基质,成活率在95%以上。从而为马蔺提供了一套从"成熟种胚—诱导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继代增殖—生根—试管苗移栽"等整个过程中各环节的最佳培养基和操作规程的组培快繁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反演
《农业工程学报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践中,大尺度上测量叶面积指数(LAI)很难实现,利用遥感技术进行LAI的定量反演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该文应用MODIS地表反射率数据反演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假设MODIS像元由作物和土壤混合,建立了SAILH模型与裸土反射率组成的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LAI反演,获得了北京顺义冬小麦种植区在2001年4月1个时间序列的LAI。研究表明,此方法能够较好的获取大区域尺度上的LAI,对冬小麦长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遥感 监测 叶面积指数(LAI) MODIS数据 反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丙烯酰胺(PAM)对黄土溅蚀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用摩根溅蚀盘测定土壤的溅蚀量,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对溅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聚丙烯酰胺(PAM)会改变土壤的溅蚀速率,不同浓度PAM溶液对溅蚀速率的影响程度不同,而且随降雨历时的延长结皮对溅蚀速率的影响作用会占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在降雨初期,由于PAM的聚合作用,使得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加,土壤溅蚀速率较小,随着时间的延长,溅蚀速率开始上升,但是当土壤表面开始发育结皮时,结皮的形成使土壤表面抗溅蚀的强度增强,土壤溅蚀速率减小。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PAM) 人工模拟降雨 土壤溅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密植园与间伐园树冠层内叶片光合潜力比较
《应用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成龄苹果密植园和间伐园树冠不同层次和部位叶片光合潜力及辐射通量密度、叶片N含量和比叶重等指标的比较分析,研究了苹果园改造前后辐射能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间伐显著改善了冠层内的辐射环境,间伐园冠层内的辐射分布明显比密植园均匀,相对辐射通量密度小于30%的无效光区接近0,而密植园冠层内的最低相对辐射通量密度为17%,在相对高度0.3以下均为无效光区;间伐园内冠层叶片的光合效率显著提高,间伐园树冠中、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比密植园分别提高了7.8%和10.2%;叶片的最大羧化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苹果园冠层叶片的光合效率与叶片N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叶片N含量又与辐射通量密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可根据冠层叶片相对N含量的垂直分布间接和定量地判断叶片的光合效率或相对辐射通量密度的空间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蟠桃果实生长期糖酸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低果糖型蟠桃品种五月鲜扁干为材料,测定分析果实在生长期间的糖、酸含量变化规律。生长期间五月鲜扁干果实中存在的糖主要是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糖醇,成熟果实中糖主要以蔗糖的形式积累。五月鲜扁干在整个生长期间果糖含量都低于葡萄糖,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其他葡萄糖、果糖含量基本相等的种质材料大致相同,但其果糖含量的变化与这类种质材料有较大的差别。五月鲜扁干果实中存在的酸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和莽草酸,未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奎宁酸含量都很高,成熟时以苹果酸含量为最高。五月鲜扁干中含有柠檬酸,但在整个生长期间柠檬酸含量都不高,且成熟前迅速下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菇蛋白粗提液诱导烟草对TMV的抗性与细胞中防御酶活性的关系
《植物保护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200μg/mL的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枯斑三生烟后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在不同时间测定了烟草植株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枯斑三生烟后,TMV的侵染率下降了70.16%;接种TMV后,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的烟草叶片中的PAL、SOD、CAT和POD活性要明显高于清水对照植株,接种后12 h PAL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为清水对照的1.57倍;接种后24 h SOD和POD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分别为清水对照的1.55倍和1.51倍;接种后36 h CAT活性最高,平菇蛋白粗提液处理为清水对照的1.6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平菇蛋白粗提液诱导烟草抗TMV的活性与烟草叶片内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育性的遗传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套袋自交结实率的遗传模型进行判别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的自交结实率受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比较高,达到了63.66%~85.23%,不同组合和世代间具有一定差异;多基因遗传率0.49%~18.45%,说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性受主基因控制,环境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环境方差占总方差的14.29%~26.85%,因此在转育新不育系时可以对不育性进行早代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不同器官中microRNA表达差异研究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icroRNA(miRNA)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CTAB法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通过设计茎环反转录引物,利用实时RT-PCR技术对草莓根系、花托、茎尖和叶片4种器官中的6种miRNA进行了表达差异研究。以草莓叶片中6种miRNA的表达量为1,差异表达结果显示miR164在草莓花托中高度表达,达到6.615,明显高于根系(0.485)、茎尖(0.371)和叶片(1.000);miR172在茎尖和花托中的表达量都较低,分别为0.029和0.020,在根系中的表达量更低,只有0.0008454;miR167在根系中表达也很低,只有0.053;miR156,miR159和miR165在4种草莓器官中的表达差异不明显。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验证miRNA基因在草莓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草莓 MicroRNA RealtimeRT-PCR 表达 器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