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夏引黄灌区大豆产业化体系发展前景及对策
《大豆科技 》 2009
摘要: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大豆产业化发展优势的分析,指出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发展大豆产业化体系的具体措施,对于本区乃至西北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芪的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
《宁夏农林科技 》 2009
摘要:黄芪是深根性植物,以土层深厚、透气性强的沙质土壤及石灰性壤质土壤生长较好。栽培中以育苗移栽为好。采收时以生长4~5年者为最好。因黄芪是豆科植物,易感病虫害,所以,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是主要环节。


生物农药对小十三星瓢虫的敏感性测定
《北方园艺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喷雾法,以10%吡虫啉做对照,分别测定2种生物农药1.8%阿维菌素乳油、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对小十三星瓢虫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毒性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苦参碱>吡虫啉(对照药剂)。阿维菌素的毒力最高为LC503.71807 mg/L是对照药剂的3.96倍,其次苦参碱LC504.18463 mg/L是对照药剂的3.52倍,说明生物农药对小十三星瓢虫比较敏感,生物农药毒力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新烟碱类)的毒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追赶跨越中构建和谐宁夏
《管理观察 》 2009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是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关键环节上来把握和推进。宁夏作为西北的一个小省区,就是要在追赶跨越中构建和谐,就是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在加快追赶、奋力崛起的大局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两种钾源对马铃薯养分累积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马铃薯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钾源(硫酸钾与氯化钾)对马铃薯养分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以提高马铃薯苗期与花期植株中钾的含量,马铃薯花期硫酸钾和氯化钾处理植株中钾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0%和3.5%。与对照比较,硫酸钾与氯化钾处理产量分别增产7.1%和12.0%,淀粉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4%和14.5%。两种钾源间比较,氯化钾处理要优于硫酸钾处理,氯化钾处理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于硫酸钾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可以用氯化钾肥料替代硫酸钾,不会对马铃薯产生负面影响,但用量不宜超过本试验条件下的90 kg/hm2。


膜技术在苦咸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应用
《宁夏农林科技 》 2009
摘要:综述了膜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以及膜技术在苦咸水淡化上的应用与进展。利用膜技术淡化苦咸水对苦咸水较多的西部省区来说,将是解决饮水困难,制取优质饮用水的有效途径之一。


甘草胭脂蚧药剂防治与农业防治协调控制技术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有效控制甘草重大害虫—甘草胭脂蚧,本文开展了甘草胭脂蚧药剂防治与农业防治协调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甘草不同种植深度对甘草胭脂蚧的寄生和扩散影响较大,10cm深时甘草胭脂蚧寄生数量最多,为14.8头/株,扩散距离最远,为18.6cm,其次为15cm、20cm深,25cm深甘草胭脂蚧寄生数量、扩散距离均显著少于、短于10cm、15cm深的,分别为2.8头/株和10.4cm。药剂防治结果表明,药后15d,鱼藤酮对甘草胭脂蚧的防效最好,校正虫口减退率可达94.13%,其次为啶虫脒、烟碱,吡虫啉相对较低;药后30d,鱼藤酮的防效为60.56%,持效期较长。可见,甘草深种植结合有效药剂防治,对甘草胭脂蚧起到很好地协调控制作用。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马铃薯不同间作方式研究
《中国马铃薯 》 2009
摘要:以玉米和马铃薯不同间作处理为研究对象,对间作后的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节水效果等综合性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立体复合种植处理中,以2行玉米间作3行马铃薯(用地比例为1∶1.5)处理经济效益最高,每667m2产值可达1703.0元,分别是单种玉米和单种马铃薯产值的130.75%、107.7%,每667m2获得了1517.1~1703元的经济效益和每立方米3.78~3.79元的单方水生产率,其节水效果、经济效益等综合表现均高于现有灌区主栽作物及其间作模式,在宁夏黄灌区是一项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栽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