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皮礼品西瓜新品种——金秀
《农村百事通 》 2010
摘要:特征特性"金秀"西瓜为中早熟品种,露地栽培生育期95天左右,瓜发育期32天左右,主蔓第7~8节现第1雌花,以后每隔4~5节现1朵雌花。植株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前期较弱,中后期较强,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新品种蜜露的选育
《长江蔬菜 》 2010
摘要:蜜露是以自交系C56(03TM22-1-4)为父本,以自交系C39(03TM29-4-1)为母本配制而成的早熟白兰瓜类型一代杂种。全生育期96d,果实发育期48d。植株生长势旺,抗逆性强、高抗甜瓜白粉病、霜霉病,坐果性强。果实椭圆形,果形指数1.18,果皮灰白色光滑或有少量稀疏裂网纹。果肉绿色,果肉厚4.9cm,腔室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6%,纤维细,质地细软,口感风味好,品质优良。平均单果质量2.75kg,一般产量40388kg/hm2,适宜密植,适宜保护地或西北地区露地种植。目前已累计示范推广约1.5万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必要手段
《中国标准化 》 2010
摘要:前言作为世界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与控制问题,并把它作为一项事关人民安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稳定大事来抓。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三农",甚至事关国家安全的大问题。农业标准化生产是运用统一、优化、协调的原则,通过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食品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亏缺灌溉对石羊河流域主要作物产量和耗水量的影响
《节水灌溉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固定灌溉次数和时间、调整不同生育期灌水定额的方法,研究了亏缺灌溉对石羊河流域春小麦、春玉米、制种油葵、色素辣椒和小麦/玉米等5种作物的产量和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春小麦、制种油葵和色素辣椒进行亏缺灌溉时,可以在少量减产(4.1%~10.1%)的情况下,分别减少耗水量118.9 mm6、6.4 mm和142.3 mm,提高水分利用率27.4%、15.9%和24.7%,提高灌水效益24.7%、22.6%和36.4%。对春玉米和小麦/玉米带田进行亏缺灌溉时,分别减少耗水量121.9 mm和207 mm,提高水分利用率-6.6%和0.2%,提高灌水效益21.7%和28%,但会造成大幅减产,与充分灌溉相比,产量分别减少30%和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农业信息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研究
《农业网络信息 》 2010
摘要:开发了一个实用的、符合用户需求的农业技术信息资源服务平台。该平台以农业技术信息资源共享为出发点、以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为核心、以服务"三农"为目的,大大拓宽了农民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共享农业信息服务,为解决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冬小麦临抗2号为试验材料,在冬灌水(180mm)相同的条件下,其他生育期以灌水量和灌水次数不等共设置5个处理。结果表明,返青期各层土壤有效含水量(AWC)均较低(2.37mm),至拔节期突增(9.88mm),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降低,成熟期降至2.54mm,特别是处理W1和W2在成熟期0~60cm层处于萎蔫点以下。处理间AWC的差异在灌浆期表现最为明显,尤其处理W1和W3,在0~60cm层AWC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差异。冬小麦日耗水强度最大的时期是抽穗~开花期,阶段耗水量最大的时期是播种~返青,冬灌水充足是保证出苗率和后期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基本条件。处理W3具有最高籽粒产量(6296.52kg/hm2)、千粒重(53.12g)和单位面积穗数(61.83万穗/hm2),但相对灌水较少的处理W4(籽粒产量6240.37kg/hm2)而言,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均较低。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千粒重(R=0.99**)、WUE(R=0.97**)、开花期~成熟期耗水量(CAm)(R=0.88*)、全生育期耗水量(CAt)(R=0.88*)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生育后期水分胁迫,加速了冬小麦的衰老进程,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最终表现为产量下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处理W4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逆境胁迫下的亚高山草甸植物脯氨酸累积特点分析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甘南亚高山草甸植物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不同环境梯度条件下6种植物莓叶萎陵菜(Otentillafragarioides)、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 L.)、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的游离脯氨酸的积累与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境(包括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的变化.6种植被叶片内脯氨酸含量随着从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环境的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不同品种植物的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幅度有差异,进一步认为叶片内脯氨酸含量的高低可作为衡量植物抗逆性的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花蕾败育相关基因的cDNA-AFLP差异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Lour.)Olsson)败育花蕾到正常花蕾的10个连续时期的花蕾为材料,采用cDNA-AFLP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败蕾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差异,获得了192个大白菜败蕾相关差异表达片段,随机挑选88个序列进行测序,获得72个新表达序列标签(ESTs),将长度大于100bp的67个ESTs在GenBank进行了登录,登录号为GR308155-GR308221。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其中Blastx比对分值大于80的62条ESTs可分为能量和新陈代谢、膜和运输、转录和翻译、氨基酸合成和加工、信号传导、防御及分类不确定7类。其中EST46、EST3-1、EST13-2、EST20-1和EST30-2等5个ESTs为大白菜花蕾败育材料中新发现的。
关键词: 大白菜 花蕾败育 cDNA-AFLP技术 EST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