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草莓根部侵染草莓炭疽菌的致病动态变化过程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组织学和细胞学水平上了解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病原菌致病机理及其与寄主的互作机制,通过草莓炭疽菌分生孢子液接种侵染健康草莓幼苗根,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研究草莓根部浸染草莓炭疽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接种12 h,95%的分生孢子萌发;接种24 h,69%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或附着枝并形成侵入钉开始侵染根表皮细胞;接种48 h,产生大量菌丝并纠结成网状;接种4 d,少量的根尖开始变褐;接种9 d,整个根系几乎变为黑褐色,产生少量分生孢子盘;接种13 d,侵染菌丝扩展到主轴根微管柱,新的分生孢子产生,完成一个侵染循环;接种20 d,侵染菌丝入侵到达叶柄和花茎;接种41 d,侵染菌丝扩散到叶柄表面并侵染叶柄腺毛;接种55 d,侵染菌丝入侵到达叶片并侵染叶片腺毛,组织细胞开始崩解死亡,叶片上形成典型的炭疽病病斑。[结论]:C.fragariae能通过根侵染到整株植株,属于系统性侵染。
关键词: 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草莓炭疽病 侵染过程 定殖 附着胞 附着枝 荧光显微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动态辐照对“园蓝”蓝莓品质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延长蓝莓贮藏期为目的,探讨~(60)Co-γ动态辐照对"园蓝(Gardenblue)"蓝莓采后冷藏期品质的影响。辐照剂量分别为0.5、1、1.5 kGy和2kGy,以未辐照(0kGy)的处理为CK,辐照后蓝莓置于(4±1)℃、相对湿度为80%~85%的冷库中,每10天测定各项指标,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蓝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剂量的~(60)Co-γ辐照处理可显著降低蓝莓的腐烂率、失重率,对可溶性固形物及花色苷无显著的副作用,延缓V_C下降;感官评价上可接受性高,硬度效果好,延长了其有效贮藏期。其中以辐照剂量为15kGy的~(60)Co-γ辐照处理对"园蓝(Garden blue)"蓝莓的贮藏效果最为显著,可将其有效贮藏期由原来的30d延长至70d,好果率可达87%,失水率控制在10%以内,感官评价可接受性高,硬度达3.54N,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
关键词: 蓝莓 60Co-γ动态辐照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蜜蜂对火龙果授粉的群势搭配
《蜜蜂杂志 》 2016
摘要:火龙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授粉困难仍然是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现阶段仍然缺乏火龙果授粉蜂群配置的相关研究。如何配置授粉蜂群,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是火龙果产业中最有价值的问题之一。研究以3年生火龙果植株为研究对象,探讨了3组不同授粉蜂群群势配置条件下,火龙果授粉坐果率、授粉成本以及授粉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群势最强的2群6脾蜂群,授粉成功率可达80%以上,但是授粉蜂群损耗近50%,授粉成本最高。利用群势最弱的1群2脾蜂群,授粉成功率最低,但是授粉成本也最低。利用群势相对较强的1群4脾授粉蜂群,在获得70%左右坐果率的同时,又适当地降低了授粉蜂群损耗,从而获得最高的授粉效益。采取合适的蜂群群势搭配,折中授粉成功率和授粉成本,才能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湿热处理过程中水分含量对多孔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本实验将多孔淀粉水分含量分别控制为10%、15%、20%,经高温115℃条件下湿热处理1 h,研究不同水分含量湿热处理对多孔淀粉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湿热处理对多孔淀粉的多孔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吸附性能减弱,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结晶度下降;另外,经湿热处理后多孔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度、透光率降低,而冻融稳定性增强,并随着湿热处理水分含量的增加呈现相应的趋势;随着湿热处理水分含量的增加,淀粉糊的起始糊化温度及热糊稳定性提高,凝沉性增强,糊化峰值粘度降低;经湿热处理后,多孔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在水分含量为15%的湿热处理条件下,抗性淀粉含量较多,为27.67%。湿热处理对多孔淀粉相关性质产生了明显影响,并随处理水分含量的不同存在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覆盖玉米基因组的18对SSR引物,对270份贵州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及六大种质类群代表系进行多样性评价。结果显示:18对引物供检测10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5.7,变幅在2~10,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53。根据SSR分子标记遗传相似系数矩阵,经中心化变换后,按类平均法(UPMGA)聚类分析,分为6大类,其中第Ⅱ大类和第Ⅳ大类又分为2个亚群,与贵州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地理来源和系谱一致,六大种质类群代表系各自单独成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以20%抽样比例,最大遗传距离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库能最大限度保存原种质库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玉米 SSR 地方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等位基因 核心种质库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黄壤区辣椒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氮素利用对新型肥料的响应
《应用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贵州黄壤区施用新型肥料对辣椒种植的增产效应,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保水型(BSX)、稳定性(WDX)、包膜型(BMX)缓释肥和长效氮肥(CXDF)4种新型肥料对‘博辣5号’辣椒的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新型肥料可以明显影响辣椒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与分配,辣椒氮素积累快速增长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较干物质分别提前17~26 d和28~45 d,且氮素积累快速增长持续期也较干物质缩短7~23 d,表明氮素积累的发生时间要先于干物质积累;与普通复合肥(FHF)处理相比,新型肥料处理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均出现明显滞后,以BMX处理的滞后时间最长,但是WDX处理的快速增长持续期较短且最大积累速率最高,说明稳定性缓释肥可实现养分短时间内的高效利用;BSX和BMX处理的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占总干物质和总氮的比例分别为62.9%和20.1%、73.3%和20.5%,而WDX处理则分别为59.3%和11.6%,说明保水型和包膜型缓释肥相对有利于辣椒花后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同化,而稳定性缓释肥则更有利于花前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FHF处理相比,施用新型肥料(保水型、稳定性和包膜型缓释肥)可显著提高辣椒的氮素利用效率,以稳定性缓释肥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66.74kg·kg~(-1)、44.28 kg·kg~(-1)和54.6%.新型肥料适用于贵州辣椒种植栽培,以稳定性缓释肥的施用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代乳粉对成年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笔者所在课题组前期对饲喂代乳粉可以改善黔北麻羊羔羊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代乳粉对瘤胃发酵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中应用代乳粉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将健康无病,体重、年龄一致的成年黔北麻羊6只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每组两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单笼饲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5%、5%代乳粉。试验持续45d,分3期,每期15d,包括14d预饲期和1d采样期。结果显示,1)代乳粉对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产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1组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间瘤胃微晶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及木聚糖酶活数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试验1组、试验2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1组、试验2组的瘤胃乙酸、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数值高于试验1组;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2组血浆葡萄糖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总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血浆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补饲代乳粉可改善黔北麻羊瘤胃发酵参数及部分血浆生化指标;综合来看,以5%水平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性黄壤锰胁迫下油菜产量及氮磷钾锰含量的变化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酸性黄壤中锰对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取酸性黄壤进行土培试验,研究了锰胁迫下油菜生物学性状、产量及氮磷钾锰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锰胁迫可刺激油菜生长,油菜株高、根鲜重、地上部鲜重和籽粒产量略高于正常施肥;中锰胁迫抑制作用显现,油菜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变化不大,根鲜重、根长度略有下降。高锰胁迫明显抑制油菜生长,在苗期至现蕾期,中锰胁迫油菜新叶边缘附近出现淡黄色病斑,高锰胁迫新叶边缘干枯,叶片向上卷缩似"勺"状,此时油菜地上部锰含量达1433 mg/kg。根鲜重、根长、地上部鲜重、籽粒产量分别比施氮磷钾减少15.2 g/株、4.67 cm、16.9 g/株和3.4 g/盆。施用适量碳酸钙可消除酸性黄壤油菜锰中毒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