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兰州地区葡萄品种的引种研究
《甘肃科技 》 2010
摘要:通过对甘肃省农科院葡萄品种园引入的葡萄品种进行调查,从地上地下的管理、花果期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抗逆性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选出的20个葡萄品种表现良好,易栽培,果实品质好,易丰产,适合兰州地区栽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物拌种对燕麦抗蚜性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 2010
摘要:用2种种衣剂各6个浓度梯度分别对皮燕麦、裸燕麦进行拌种,调查不同处理下燕麦拔节期蚜虫危害情况,成熟后进行考种,研究蚜害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拌种皮燕麦在300 mL/50 kg时达到抗虫水平;吡虫啉拌种裸燕麦在低浓度下(100 mL/50 kg)即发挥效力。噻虫嗪拌种皮燕麦和裸燕麦,在最低浓度(100 mL/50 kg)时就达到抗虫水平。I/I*值与燕麦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燕麦株高和种子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蚜害越严重,由蚜虫引起的燕麦红叶病也越严重,燕麦植株矮化,种子产量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北部高原地区谷子品种遗传差异的SSR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60对谷子SSR分子标记,对中国北部高原生态区6个谷子农家品种和14个谷子育成品种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0对谷子SSR引物中,只有7对引物扩增出了特异性条带;7对引物共检测出19条特异性带,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2.71条带。引物AC408-2检测出的特异性带最多(5条),引物P24检测出的特异性带最少(1条)。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表明,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11~0.86,20个品种可归为四大类,其中6个农家品种分别归属于三大类中,农家品种遗传变异较育成品种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对河西绿洲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和作物吸钾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行了钾肥不同用量的田间试验,以验证河西绿洲富钾的灌漠土壤施用钾肥对小麦/玉米带田是否有增产效果。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K处理,施K2O分别为:0、751、50、2253、00 kg/hm2。结果表明,钾肥能提高小麦/玉米带田栽培条件下两种作物产量,和不施钾肥相比,小麦带增产5.1%~8.9%,玉米带增产2.8%~8.1%,小麦/玉米带田总产提高3.3%~7.8%;当施钾量为75 kg/hm2,小麦/玉米带田总产量为最高,达12 994kg/hm2,与不施钾肥相比,总产量增加936 kg/hm2,增产7.8%。钾肥能提高小麦秸秆钾含量和吸钾量,与不施钾肥相比,小麦秸秆含钾量提高4.31%~7.84%,吸钾量提高6.2%~9.6%;但玉米秸秆钾含量和吸钾量有所降低,与不施钾肥相比,玉米秸秆含钾量减少20%~24.86%,吸钾量减少25.7%~28.7%。这是否是小麦和玉米在带田种植条件下存在着对钾素吸收的竞争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国甘菊蒸馏水有机成分分析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 2010
摘要:研究为明确德国甘菊(German Chamomile)蒸馏水的有机成分,以确立其应有的应用价值,采用在上海种植的德国甘菊干花朵,使用水蒸气蒸馏装置,在油水分离器下层获取德国甘菊蒸馏水,选用弱极性大孔树脂SP70与非极性大孔树脂HZ801分别对其进行静态吸附-解吸,去除有机溶剂后进行GC-MS分析并与德国甘菊精油成分对比。结果表明:一、德国甘菊蒸馏水中除了含有精油中的主要成分斯巴醇、氧化红没药醇、母菊奠、金合欢烯等成分外还有一些水溶性成分如芹菜素、薄荷醇等也在蒸馏水中检出。二、大孔树脂SP70吸附的蒸馏水成分种类远多于HZ801,但HZ801对烷烃类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以上结论为德国甘菊蒸馏水的保健价值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建立该类产品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地区近50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环境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河西地区17站点近5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了逐日ET0,以Mann-Kendall法对各站不同季节、年ET0平均总量进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武威、古浪、天祝3站年ET0呈增加趋势,其余14站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有9站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春、夏、秋、冬四季酒泉地区和张掖地区各站ET0值均呈下降趋势,武威地区各站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前者ET0值下降趋势总体较后者明显。典型站点ET0与气候要素多元线形回归分析表明:风速是不同季节、不同站点影响ET0变化的首要因子。其次,最高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也是影响年ET0及各站点不同季节ET0变化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方程 河西地区 演变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嘉峪关市新城镇洋葱干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嘉峪关市新城镇中沟2队、中沟6队、新城4队、新城8队及长城2队的洋葱干腐病植株病原进行了分离,共获得89株镰刀菌单孢株系.依据Booth和Burgess分类系统,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其中尖孢镰刀菌所占比例最大,为69.66%,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1.99%和8.35%.室内平皿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都有致病性,病情指数依次为60.2、20.4和20.1,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能力最强,是引起洋葱干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而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作为洋葱干腐病病原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病抗性的解剖学及其细胞学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酸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病抗性的内在机理,以抗病材料酸黄瓜与感病材料北京截头为试材,对南方根结线虫侵入与幼虫发育、根的解剖学及线虫侵入诱导形成的取食位点的细胞学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抗病材料酸黄瓜根系中线虫侵入率极显著低于感病材料北京截头(P<0.01),酸黄瓜能够有效抵抗南方根结线虫的侵入;抗、感材料根系中雌雄虫个体比例分别为1∶12和1∶5(P<0.01),抗性反应能够抑制线虫取食和幼虫发育;酸黄瓜根的解剖结构与普通栽培黄瓜相似,酸黄瓜的根不具有结构抗性;抗病反应中细胞发生过敏性坏死,感病反应中无此类现象发生。抗侵入、抑制取食和坏死反应是抗病材料酸黄瓜抗性反应的主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业科技通讯 》 2010
摘要: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优势主产区之一。近几年,随着全省粮食实现自给,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受比较效益鼓励和市场需求拉动,中药材生产呈现持续规模化发展的强劲势头。2007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由20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