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种质资源宁春4号的研究和利用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品种宁春4号不仅是中国的一个优良春小麦品种,也是一个优异的种质资源。它含有来自美洲、欧洲、亚洲、澳洲优良小麦品种的遗传物质,含有Rht2等基因,具有1、17+18、5+10优质HMW-GS组合,以及Glu-A3b、Glu-B3f优质LMW-GS组合,属于非1BL/1RS易位系小麦品种。与其他宁夏春小麦品种相比,宁春4号在不同生育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内的平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光饱和点最小;从孕穗期至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最高值最大。宁春4号与部分小麦近缘属种杂交表现出较高的可杂交性,利用其做亲本与其他小麦杂交已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由于长期坚持对宁春4号小麦品种提纯复壮,使其在生产上28年不衰退。宁春4号是一种兼性类型的小麦品种,现已筛选出冬性宁春4号,品质有较大的改善。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宁春4号 谷蛋白亚基 远缘杂交 遗传类群


引黄灌区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 》 2009
摘要:简述了国内外玉米超高产栽培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分析了宁夏玉米生产中存在问题和高产制约因素,介绍了宁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研究进展,提出了宁夏玉米实现超高产(>1000kg/666.7m2)目标的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延长灵武长枣鲜果供应期的措施
《宁夏农林科技 》 2009
摘要:灵武长枣是宁夏最优良的鲜食枣品种,营养丰富,医、食同源是最时尚的保健食品;味好、色美、品质优良,是消费者最喜爱的美味果品;加之政府政策扶持,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前景美好。随着树龄的不断增大,产量将成倍的递增。灵武长枣是一个鲜食品种,不耐贮藏,成熟期集中,面对几千万斤、几亿斤的鲜果在10多天内拥入市场如何处理?因此研究延长灵武长枣鲜果供应期,拉长采摘时间是一个急待解决的新课题。


壳聚糖涂膜对枸杞鲜果常温保鲜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壳聚糖涂膜对枸杞鲜果保鲜的作用。[方法]以"宁杞1号"枸杞鲜果为试验材料,在常温下,用不同浓度壳聚糖对枸杞鲜果进行涂膜,探讨其对枸杞鲜果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25%的壳聚糖涂膜枸杞鲜果的腐烂指数和失重率在所有处理中最低,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保鲜效果最好。[结论]壳聚糖涂膜液处理有利于枸杞鲜果保鲜。


钩腺大戟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钩腺大戟(Euphorbia sieboldianaMerr et Decme.)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钩腺大戟根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 I)、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2,4-dihydroxy-6-methoxy-3-alde-hydoacetophenone,Ⅱ、1-(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1-(2,4-dihydroxy-6-methoxy-3-methylphenyl)ethanone,Ⅲ]、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十八醇酯(octadecanyl-3-methoxy-4-hydroxy-benzeneacrylate IV)、β-谷甾醇(-βsitosterol,V)、二十八烷醇(1-octacosanol,VI)。[结论]所分得的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采收期和品种对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在同一采收期下,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在低温贮藏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灵武长枣在不同采收期中,全红果的果肉硬度小于大半红果,头蓬果高于三蓬果;全红果的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可溶性果胶含量均高于大半红果;三蓬果的葡萄糖、果糖含量高于头蓬果,头蓬全红果的蔗糖、总糖含量高于三蓬全红果;抗坏血酸含量在各个采收期变化不明显。同一采收期的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在贮藏95天后,3个品种的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蔗糖、总糖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梨枣的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含量下降均最多;灵武长枣采收时抗坏血酸含量最高且降解最少;冬枣蔗糖含量下降了88.5个百分点;灵武长枣、冬枣可滴定酸含量有所增加,而梨枣出现下降;冬枣的果糖上升了113.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是贮藏后风味更为浓甜的主要原因。


滩羊及其杂改群体中BMRP—IB基因的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 》 2009
摘要:以控制BooroolaMerino羊多胎性能的BMP—IB基因作为侯选基因,运用PCR—RFLP方法对纯种滩羊、杂改个体及其后代进行了绵羊多胎主效基因BMPR-IB基因A746G突变检测,发现在纯种滩羊和杂改羊中均有带影响其繁殖性能的基因突变个体。在3个不同群体中发现三种基因型(BB、B+、++),其中宁夏滩羊和滩寒杂交群体中发现++、B+两种基因型,在小尾寒羊群体中发现有BB、B+、++三种基因型。在滩羊与小尾寒羊杂改群体及其后代中的基因突变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且能够稳定地遗传,但基因型以杂合子为主,纯合子个体较少。在滩羊纯种中的基因突变率比较低,并且基因突变个体为杂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