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西部地区农业信息资源集成整合研究(英文)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 2009
摘要:概述了中国西部地区农业信息资源集成整合的实质与意义。从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库、协同管理、服务应用4方面介绍了西部地区农业信息资源集成整合的方法。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集成整合应统筹该地区的网络环境和不同系统、不同部门建成的信息场所与设施,实现资源与网络设施的对接;通过标准化处理,将不同类型信息资源组织为相同的数据格式,建立统一标准的若干个数据库,将离散的信息资源重组与关联,构成完整的数据库群;建立跨系统、跨部门的农业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联合体,各方可协同进行数据的二次开发、分析和决策;应建立专业的行业信息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探讨了农业信息资源的集成整合技术,其技术核心在于:通过软件手段解决分布式应用的集成,通过消息控制完成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在介绍了几种常用信息终端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实现农业信息资源传播的途径。提出了实现西部地区农业信息资源集成整合的措施:建立西部农业信息资源共享联盟,实现管理联合、资源共享;丰富农业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质量,建设资源中心,创新开发技术;构建基于环境、网络和密码安全3个层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下粳稻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基因与环境互作下粳稻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各性状加性及显性方差比率均达极显著水平,株高、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千粒质量等性状加性方差比率较大,结实率、单株产量的显性方差比率较大,株高、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单株产量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的方差比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长的加性×环境和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方差比率均达极显著水平,着粒密度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方差比率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粳稻 农艺性状 加性-显性 遗传效应


引黄灌区菜用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
《宁夏农林科技 》 2009
摘要:对引进的16个马铃薯品种从植物学性状、薯块经济性状、生育期、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筛选出早熟品种郑薯6号、中薯3号、中薯5号、费乌瑞特拟作为引黄灌区菜用马铃薯主栽品种。


“土壤封闭剂”在干旱风沙区观赏林木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瑞士"土壤封闭剂(Guilspar)"(简称G土壤封闭剂)保持土壤水分及其对观赏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在盐池风沙区选用具有生态林建设及园艺观赏价值的红花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var.decaisneana)为研究对象,在G土壤封闭剂浓度为4%的条件下,进行不同剂量喷施应用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G土壤封闭剂能够有效抑制土壤水分损失,增加土壤含水量,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且随着其喷施剂量的增加,其土壤含水量也随之增加,其中喷施量为12L/m2(C6)效果最好,比对照提高土壤含水量48%。但当增加到一定剂量,其保水效果有所下降,不利于植物生长。


枸杞果实发育时期及特性观察
《宁夏农林科技 》 2009
摘要:通过对"宁杞1号"枸杞果实发育过程观察,对现行的果实发育时期划分标准提出了修改建议。指出鉴于枸杞果实的浆果特性,在果实发育时期的划分上,应在依据果实外部特征的同时,借鉴果实内部结构与物质变化,采用果实内外特征相结合的划分方法,可能更为客观。并据此进行了果实发育阶段划分,对各个发育时期的果实特征和内部特点进行了描述,对与果实生长发育有关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玉米南繁种植关键技术
《宁夏农林科技 》 2009
摘要:海南三亚是我国冬季玉米南繁最佳的基地。三亚市属于热带海洋气候,地处东经109°19′,北纬18°8′,平均温度23.8℃,海拔8m。9月份到4月份大于10℃有效积温为3469℃,适宜种植玉米。随着商业育种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作为加速育种进程的玉米南育、南繁工作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本文以作者南育工作实践为基础,结合了全国同行经验教训,以期为做好玉米南繁工作提供借鉴。


宁单13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宁夏农林科技 》 2009
摘要:宁单13号(又名LB-15)是以自交系9058×8218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具有穗位低、结实好、耐密植、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宁夏引、扬黄灌区单种或与小麦套种。2009年3月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宁审玉2009001,正在申请新品种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