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特殊生态环境发展名特优柑橘生产
《湖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一般名特优柑橘的商品生产,除需首先有性状特别优异的名牌品种之外,同样重要的还需有保证其优异性状得以充分发挥的最适生态环境及与之配套的先进培管技术。笔者就如何选择利用较适宜的小气候等特殊生态环境,进行批量生产名特优柑橘这一特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近年柑橘特优品种鉴评的标准,除仍继续重视内质之外,外观指标的比重,已有明显提高,如1986年全国柑橘鉴评会上果形大


“845”防病1号对蚕病的防治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70年代以来,各蚕业研究部门先后研制出百菌清、优氯净、抗菌剂“402”、防消散、新洁尔灭、防病1号、蚕康宁、敌孢霉等蚕病消毒剂。在这些药物中,有的虽然对真菌孢子具有杀灭作用,但却不能与石灰浆混合,有的刺激性、腐蚀性较强,有的对人畜毒性太大,有的成本过高,因而难以大面积推广。


水稻微沟通气栽培方法及增产机理
《湖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我省有相当大一部分低产稻田是由于土壤水分过多,通气条件差,土壤冷烂、有效养分含量低;还有部分水田在绿肥压青后,土壤有毒物质增加,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水稻产量低。为此,我们于1990~1991年进行了以通气增温、协调土壤水、气矛盾为主要目的的水稻微沟通气栽培方法的田间试验。


OMT/PGH基因导入湖北白猪后的整合与表达
《湖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湖北白猪为实验材料,采用显微注射和猪精子做载体两种方法导入OMT/PGH基因,共产仔161头。取仔猪耳、尾组织,用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文检测,判定25头整合。显微注射法的转基因效率为2.96%,精子载体法的转基因效率为4%。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清,在非诱导状态下,有11头转基因猪生长激素的浓度为对照组的2.03~6.7倍,其2~5月龄的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5.23%。当饲料中Zn离子的含量达到1670ppm时,转基因猪的生长速度显著加快。


白三叶越夏性的初步研究
《中国草地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白三叶在湖北低山丘陵区的越夏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越夏返青标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白三叶越夏性是品种(类型),高温干旱的适应性,生长年限及栽培管理条件综合因素的反应,而夏季高温下的土壤含水率是影响白三叶越夏率的主要限制因子。白三叶草地土壤(0~10cm)含水率(x_2)与越夏率(y-1)的相关关系为y=-26.59+7.15x(r=0.8846)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


新抗生素杀枯肽发酵营养条件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新抗生素杀枯肽摇瓶发酵营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筛选出CP—3摇瓶发酵培养基,使该素摇瓶发酵单位提高了161%,发酵周期由6天缩短到4天,培养基成本大幅度下降,已接近工业化生产水平。


啤酒、饲料兼用型高产大麦良种“88-56”
《湖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啤酒、饲料兼用型高产大麦良种“88-56”是以(毛1ד80435”)为母本、(“8031”×早3)为父本复合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二棱毛大麦。


桔全爪螨种群密度与树体受害程度及受害分布的研究
《浙江柑桔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是柑桔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防治指标的研究多以为害引起的经济损失为依据,很少考虑其空间格局和防治的生态学效应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有关桔全爪螨防治指标的探讨至少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柑桔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害损失不易准确测定;2、过低的防治密度限制了天敌种群的发展,以致造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选择与鉴定的思考
《杂交水稻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光敏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是光温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高温临界温度高、低温临界温度低、光敏温度范围宽、光温互补作用强的不育类型最为适用。低温临界温度低的选择关键是在长日低温条件下选不育株;高温临界温度高的选择关键是在短日高温条件下选可育株。在进行人控低温临界温度指标的鉴定时,应尽量模拟盛夏低温的光温条件。


湖北稻种资源对“两病”“两虫”抗感反应鉴定及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稻瘟病、白叶枯病、褐稻虱和白背飞虱(以下简称两病两虫)是湖北乃至全国稻区的主要病虫害。选用抗病虫良种是防治两病两虫最经济可靠的措施和途径,抗病虫资源是抗病虫育种的物质基础和抗性基因源泉,抗病虫鉴定是筛选和发掘抗源的主要手段。湖北是我国兼有南北过渡和东西交叉双重特点的水稻集中产区,省内稻作历史悠久,地形、气候均较复杂。从而籼粳共存,粘糯共茂,早、中、晚稻,水、陆稻、深水稻都相继栽播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