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及提升措施建议
《中国马铃薯 》 2010
摘要:本文在对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现状进行简要阐述后,认为甘肃马铃薯产业涉及的品种选育、种薯繁育、商品生产、贮藏保鲜、加工转化、市场销售等6大环节已发展完备,但发展不平衡,不配套,产业链没有形成有效对接,整个产业大而不强,缺乏产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各环节自身还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后,进而提出了"设立育种专项"等进一步提升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特色优势的措施建议12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10
摘要: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6号(原系号9404)由甘肃省农科院啤酒原料研究所以883-50-2母本,吉5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广、酿造品质优良等特点,株高80cm左右,生育期102d左右,属中熟品种。全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460.3kg/hm2,比对照品种甘啤4号(产量7912.35kg/hm2)增产6.9%;黑龙江试验平均产量6720.0kg/hm2,较对照甘啤4号增产15.5%;内蒙古海拉尔旱地试验,平均产量4804.5kg/hm2,较对照甘啤4号增产11.3%。适宜甘肃省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新疆、内蒙古自治区同类地区种植。通过甘肃省、内蒙古、黑龙江多点试验表明,甘啤6号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沿黄灌区、西北及内蒙古、黑龙江等同类地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GS-19的选育
《农业科技通讯 》 2010
摘要: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自主发现的温敏雄性不育材料为试材,通过移栽、自交和测交选育出优良花椰菜雄性不育系GS-19。GS-19植株长势中强,花球扁圆,白色,不育株率达100%,不育性稳定,开花结实性状优良,有效花数多,结实性好,利用GS-19选配的组合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绿洲灌区马铃薯间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马铃薯与不同绿肥的间作模式。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为根茬处理高于压青处理,以马铃薯间作针叶豌豆(根茬)的折合产量最高,为27515.15 kg/hm2,较单作马铃薯增产14.7%。马铃薯间作箭豌豆混播毛叶苕子,绿肥鲜草产量最高,根瘤数最多,且明显高于其它处理。马铃薯间作针叶豌豆无论是根茬还是压青处理,不同层次土壤的含水量变化相对其它处理稳定;马铃薯间作甜豌豆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根茬处理高于压青处理,间作箭豌豆混播毛叶苕子(根茬)和(压青)处理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低于单作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种业 》 2010
摘要:对来源于甘肃省不同地州的148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22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甘肃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地州间存在明显差异,多样性以陇南、天水、平凉、庆阳、定西富集地,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5941~1.2126;而河西地区的武威、张掖、酒泉、金昌,陇中地区的兰州、临夏、白银多样性相对较低,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9627~0.5679。②甘肃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各地区间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差异也十分明显,22种性状在各地区的多样性有不同差异,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2.1093。③22个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则以开花日数、穗轴粗、行粒数、主茎叶片数、黑粉病、抽丝日数、穗粗、穗位高、穗长、抽雄日数、雄穗分枝数等11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大,多样性指数范围在2.0996~2.0056,粒型(0.5465)、小斑病病级(0.5499)、轴色(0.5829)和穗型(0.8701)等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小。研究表明甘肃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较大,遗传较丰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贮运保鲜技术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10
摘要: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的重要食用真菌之一,其保鲜期短是双孢蘑菇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的瓶颈。从适时采收、修整分级、及时预冷、包装、适温贮藏、保鲜剂处理、运输等方面总结了双孢蘑菇的贮运保鲜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陇薯6号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长江蔬菜 》 2010
摘要:淀粉及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6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原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15天左右,晚熟,株型半直立,主茎分枝数多,株高70~80cm。茎绿色,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限量灌溉不同品种冬小麦茎可溶性糖与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品种冬小麦灌浆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SS)、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差异,探讨限量灌溉条件下SS与产量和WUE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北方12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进行大田试验。【结果】不同冬小麦品种之间产量、WUE、SS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SS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且灌浆中后期差异达到最大。冬小麦灌浆期SS与产量、WUE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相关性在灌浆中后期和后期达到极显著;【结论】限量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期SS可作为筛选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种的参考指标之一。
关键词: 冬小麦 限量灌溉 穗下节可溶性糖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