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紫茎泽兰种子沉降特征研究
《草地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通过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种子外形特征和冠毛特征进行观测,并利用飞行试验和模拟探讨其飞行能力,以期探索其种子传播规律。通过线性回归得出不同高度飞行速度的相关系数r值比较大,F检验成极显著相关,拟合较好;种子长度、质量和种子冠毛间的夹角与沉降速度呈负相关,冠毛与种子间的夹角呈正相关,随着高度的增加,种子长度与冠毛长度对沉降速度的影响也逐渐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花前胡不同生育期植株大中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贵州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了对白花前胡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白花前胡不同生育期叶片、茎和根的大量元素(氮、磷和钾)和中量元素(钙、镁和硫)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白花前胡叶片、茎和根中各养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变化,氮含量在苗期为叶>茎>根,营养生长期和采收期为叶>根>茎;磷的含量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和采收期均为叶>根>茎;钾含量在苗期和采收期均为茎>叶>根,而在营养生长期为叶>茎>根;钙含量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和采收期均为叶>茎>根;镁含量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和采收期均为叶>茎>根;硫含量在苗期均为叶>茎>根的规律,而营养生长期和采收期呈叶>根>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旱坡地甘蔗品种比较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2012-2013年,用黔蔗06/212、黔蔗06/156、黔蔗06/89、桂糖96/211、云蔗03/45、德蔗03/83和桂糖11号(CK)进行旱坡地新植和宿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参试品种均优于CK,与CK相比,各品种蔗茎产量、蔗糖分和单位面积含糖量分别增加了10.71%~50.86%、1.0~2.7个百分点和18.41%~64.02%。其中,桂糖96/211、德蔗03/83和黔蔗06/212表现较佳,蔗茎产量分别达102.51、112.38和109.10 t/hm2,分别比CK增产37.62%、50.86%、46.46%;蔗糖含量分别达17.37、17.24和17.19 t/hm2,分别比CK增加64.02%、62.80%、62.32%,达到了每667 m2吨糖的技术指标,可作为贵州省旱坡地优良甘蔗品种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西南黄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黄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以贵州黄壤长期定位试验2003~2013共11年土样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土壤碳、氮、磷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指标变化特征,旨为黄壤培肥、增加土壤碳汇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变化较一致,均以有机肥处理较高,且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2)不同处理土壤C/N、C/P、N/P比变化范围为13.49~15.58、13.72~17.86、0.99~1.28,通过各处理变异系数和碳、氮、磷两两相关分析可知,黄壤C/N比较稳定,碳氮变化一致,而C/P、N/P比变化较大;(3)C/N、C/P比与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P比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各不同;(4)与中国和世界土壤C/N/P比平均水平相比,黄壤碳、氮、磷比例失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连作障碍形成机制与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马铃薯是全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连作障碍一直是困扰马铃薯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总结国内外马铃薯连作的研究成果,马铃薯连作障碍形成机制主要有土壤微生物变化、养分比列失调、盐渍化加重、土壤物理结构改变及植物自毒作用等,通过实施轮作、科学施肥、选用耐连作的品种、土壤消毒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连作障碍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国内研究者及技术人员对马铃薯连作障碍的认识主要来自甘肃省等北方产区的报道,其他马铃薯产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对马铃薯连作障碍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有鉴于此,开展各个产区自然条件下,马铃薯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因素及调控措施研究显得极为必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落葵新病害——匍柄霉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菌物研究 》 2016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落葵上一种新病害的发病规律,文中对其病原菌落葵匍柄霉(Stemphylium basellae)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钾,菌丝在15~35℃范围内适宜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 H 5.0,黑暗条件更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病原菌在落葵煎汁培养基上产孢最多,产孢最适碳氮源、最适温度、最适p H和光照条件与菌丝相同。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分别为45℃处理15 min和43℃处理15 min。
关键词: 落葵叶斑病 落葵匍柄霉 营养 p H 温度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蛋白花生新品种黔花生六号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选育品质优、产量高的花生新品种应用于生产,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自育的黔花生一号为母本、引进的粤油200为父本组配,经8年7代成功选育出花生新品种黔花生六号,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蛋白质含量高,抗旱性、抗倒性及休眠性强,高产等特点。适于贵州省海拔1 300m以下地区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6
摘要:蓝莓果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其含水率高,成熟于高温多雨季节,采摘期集中,采后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耐贮性和耐运输性较差。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蓝莓加工业的发展,蓝莓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蓝莓的采后贮藏保鲜技术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是制约蓝莓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贮藏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贮藏效果。本文介绍了蓝莓果实采后的贮藏性能,重点综述了近5年来蓝莓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保鲜技术主要包括冷藏、气调贮藏、辐照处理、1-甲基环丙烯处理、涂膜处理、化学药剂保鲜等主要措施,并对未来蓝莓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巴胺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鸡繁殖性状的相关性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多巴胺(Dopamine,DA)受体基因与鸡繁殖性状的关联性,找出可作为鸡繁殖性状的重要标记,选用贵州省地方鸡种荔波瑶山鸡,采用PCR测序法对5种DA受体基因(DRD1~DRD5)的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并进行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DRD1基因有1073(G→A)1个多态位点,分别与300日龄产蛋量、首次就巢日龄呈极显著相关(P<0.01);DRD2基因上有15个多态位点,分别与繁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14个位点分布于各内含子上,仅有4260(G→C)1个位点位于第6外显子,该位点与开产日龄、300日龄产蛋量和首次就巢日龄呈显著相关(P<0.05);DRD3基因11720(C→G)与300日龄产蛋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该位点CC型个体在试验期间无就巢现象;DRD4基因5365(C→T)与开产日龄存在显著相关(P<0.05),5546(G→A)与首次就巢日龄和首次就巢持续时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以上多态位点可作为与相关繁殖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指标的辅助选择标记。
关键词: 多巴胺受体基因 基因多态位点 荔波瑶山鸡 繁殖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