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坦布苏病毒GX株对雏鸭的感染性和致病性试验

动物医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0年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 TMUV)感染引起的以种鸡产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为了解其对鸭的感染性和致病性,以鸭源TMUV-JM株为对照,评估引起鸡产蛋下降的鸡源TMUV-GX株对雏鸭的感染性和致病性。结果显示,TMUV-JM株和TMUV-GX株感染组雏鸭均出现了食欲减退、拉绿色稀粪和生长阻滞,肝脏、肺脏、肾脏均表现出相似的病理变化,TMUV GX株感染组脑组织可见小胶质细胞增多;TMUV-JM株和TMUV-GX株感染雏鸭后,在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脑组织中均具有较高的病毒载量,感染组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TMUV-GX株对雏鸭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致病性,具有在鸭群中广泛传播的生物学基础。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产蛋下降 感染性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不同产区马铃薯栽培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我国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为今后马铃薯育种目标的制定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马铃薯主产区收集48个国内种植广泛且性状优良的马铃薯栽培品种,测定鲜薯的干物质、淀粉、总糖、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法对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8个马铃薯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在13.71%~20.01%,平均值为16.85%;淀粉含量在7.94%~15.72%,平均值为11.24%;其中,中薯17号、中薯5号、陇薯7号和康尼贝克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较高,具有作为全粉或淀粉加工品种的潜力.48个马铃薯品种鲜薯总糖含量在55.25~287.70 mg/g,平均值为140.10 mg/g;可溶性糖含量在2.60~26.78 mg/g,平均值为7.81 mg/g;还原糖含量在0.16~6.08 mg/g,平均值为3.12 mg/g;其中,云薯304、中薯16号、中薯26号、大西洋(石家庄)和中薯18号的还原糖含量较低.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品质性状存在差异,河北张家口和甘肃兰州的马铃薯品种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较高;云南昆明和河北石家庄的马铃薯品种干物质和淀粉含量相对较低;云南昆明和河北张家口的马铃薯品种还原糖含量较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聚类分析将48个马铃薯品种分为3类,第I类包含青薯168、HF-10、丽薯10号和陇薯7号,具有较高的干物质、淀粉和总糖含量;第Ⅱ类包含青薯6号、青薯9号(西宁)、下寨65、丽薯6号、青薯10号和乐薯1号,具有较低的总糖含量;其余品种无明显的优势性状特点.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77~2.03,总糖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淀粉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结论]我国马铃薯品种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总体水平较低,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将近一半的品种还原糖含量满足油炸食品生产要求.与淀粉和干物质含量相比,糖含量受环境因素及栽培措施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PLC法同时测定黄芩汤中5种成分

中成药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黄芩汤中芍药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甘草酸铵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水提液的分析采用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3 mm×100 mm, 2.7μm);流动相0.2%磷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5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4.33%~105.79%,RSD 0.11%~1.00%。结论 该方法精密稳定,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芩汤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黄芩汤 化学成分 UPL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点、面光谱技术的生鱼片品质检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生作是消费者钟爱的菜式之一,其品质主要受蛋白质、脂肪、含水率指标影响。传统品质检测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专业要求高,无法满足产业品质快速监管需求。因此,以草鱼生鱼片为研究对象,用点光谱(光纤光谱)、面光谱(高光谱成像)技术作为研究手段进行对比,探究一种快速、高效的生鱼片蛋白质、脂肪、含水率检测方法。研究发现:点光谱技术在鱼生鱼片品质无损检测上比面光谱技术更优,其光谱数据经卷积平滑法(SG)+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偏最小二乘(PLSR)建模后,蛋白质的指标训练集决定系数(R~2)为0.995 7,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0 6,验证集决定系数(R~2)为0.941 9,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2 4;脂肪指标训练集R~2为0.999 3, RMSE为0.000 6,验证集R~2为0.997 6, RMSE为0.001 7;含水率训练集R~2为0.999 2, RMSE为0.001 7,验证集R~2为0.094 1, RMSE为0.014 4,均可较准确地获取生鱼片蛋白质、脂肪含量,但对水分含量识别效果不佳,可能是鱼肉含水率差异非常小所致。

关键词: 草鱼 点光谱技术 光纤光谱 面光谱技术 高光谱成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冷冻方式对芒果块冻结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了芒果块在液氮喷雾速冻(Liquid Nitrogen Spray Freezing,LNF-40~-100℃)下的冷冻特性及品质变化规律,并以冰柜冻结(Refrigerator Freezing,RF-20℃)、浸渍冷冻(Normal Immersion Freezing,IF-20℃)作对比.结果表明:芒果的最大冻结浓缩状态的冻结终点温度(T'm)为-17.98℃,放热焓△H=-236.8 J/g;冻结速率(Freezing Rate,r)为0.14~1.40℃/min,其中LNF-100℃的r较其他组分别提高了900%~7.63%;换热系数比值(d)较RF-20℃组提高了4.6倍;冷冻总时间和穿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时间较RF-20℃、IF-20℃组分别缩短了9042、4657 s,5475、870 s;色泽也接近新鲜芒果;硬度保留率为83.12%;汁液流失率为2.75%;总酚、抗氧化活性、Vc保留率达到90%以上;胞外多糖增加了0.44 mg/g;冷冻前后的菌落总数降低0.84 lg CFU/g;Pearson分析出不同冷冻方式对芒果块品质影响,△E、汁液流失率、总酚、Vc可作为有效评价的依据;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证实LNF-100℃能显著降低芒果块冷冻过程中质量劣化.本研究为高品质、高效率冷冻芒果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芒果块 液氮喷雾速冻 冻结效率 冻结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位基因控制的茄子果色遗传效应解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果实颜色是影响茄子商品价值的重要性状。通过解析两白果亲本杂交构建的F2代群体紫红果单株和白果单株特殊分离比产生的原因,为阐明茄子果实颜色形成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花青素合成结构基因ANS(P)突变的白花白果母本19141、未知突变基因位点的白花白果父本19142及其紫红果F1、果色分离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探讨上位基因控制的茄子果色遗传规律;克隆已知的茄子果色相关D(SmMYB1)和Y(SmDFR)基因,探明父本19142突变的果色基因和方式;开发基因内分子标记,对F2进行基因分型以及与其他果皮无花青素沉着茄子亲本杂交验证,解析上位基因调控茄子果色遗传的分子基础。【结果】E4450 F2紫红果和白果单株分离比符合3对上位基因控制的27﹕37的分离比率,19141的P基因位点发生突变,基因型为DDppYY,19142的D和Y基因位点同时发生了突变,基因型为ddPPyy。克隆测序发现,19142的SmMYB1发生可变剪接,导致第2外显子跳跃。19142的SmDFR起始密码子上游-326 bp的SNP(C→G),导致启动子缺失了1个CAAT-box顺式作用元件;在第2外显子最后一个碱基G变C,发生剪切位点突变。基于SmMYB1、SmANS和SmDFR遗传变异,开发了基因内分子标记对E4450 F2单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发现基因型与表型完全吻合;D_P_Y_对应紫花紫红果表型,ddP_Y_基因型对应紫花白果表型,D_ppY_、D_P_yy、D_ppyy、ddppY_、ddP_yy和ddppyy基因型对应白花白果表型。19142与白果自交系19147(dtdtPPYY)和绿果自交系19144(DDPPyy)分别杂交,结果发现F1果色分别为白色和绿色,果皮无花青素沉着,这进一步证明了19142是SmMYB1和SmDFR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结论】2个果皮无花青素沉着的茄子亲本杂交,如果F1代果皮有花青素沉着,且F2代有花青素沉着单株和无花青素沉着果色单株分离比符合27﹕37,则是由于其中的一个亲本在花青素合成通路的1个基因位点发生了突变,另外一个亲本在花青素合成通路的另外2个基因位点发生了突变。两个果皮无花青素沉着亲本杂交,F1果皮能够合成花青素而呈现紫红,是由于3个上位基因位点D、P和Y同时处于显性状态,花青素合成得以恢复。结构基因SmANS或SmDFR突变抑制植株各个部位花青素合成;转录因子SmMYB1调控具有组织特异性,其突变抑制果皮花青素合成,却不抑制花中花青素合成。

关键词: 茄子 果色 上位基因 花青素 遗传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港澳大湾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通过检索中国企业数据库和知识产权数据库,查阅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惠州市等花卉产业相关年鉴,深入研究分析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发展情况。结果显示,广东花卉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但相对于全国花卉种植面积增长速度,广东花卉种植面积占比呈下降趋势;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发展集中了广东大部分花卉产业经营主体;花卉种植的发展瓶颈突显,广州市、佛山市和惠州市花卉种植面积均呈现下降趋势;花卉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种植企业数量占比出现下降趋势,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企业数量占比出现上升趋势;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平台丰富。现阶段主要问题是各市花卉产业发展不平衡、花卉产业规划缺位,花卉种植用地属性问题突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今后依托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制定相关规划,统筹兼顾坚守耕地红线和深挖土地资源,做好花卉产业升级、拓展与转移,建立参与国内市场大循环的花卉市场流通体系,以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提升花卉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积极酝酿筹备各类花文化活动。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 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经营主体 产业升级 产业转移 花文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源罗伊氏乳杆菌LR1对断奶后42 d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猪源罗伊氏乳杆菌LR1对断奶后42 d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21日龄体重接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144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CON组)、基础饲粮中添加75 mg/kg金霉素和100 mg/kg喹乙醇(抗生素组,AO组)、基础饲粮中添加5×1010CFU/kg猪源罗伊氏乳杆菌LR1(罗伊氏乳杆菌组,LR1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公母各占1/2。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LR1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2)与CON组相比,LR1组十二指肠、空肠以及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的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3)与CON组相比,LR1组结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与闭合蛋白(Occludin)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4)与CON组相比,LR1组空肠黏液素-2(MUC-2)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 <0.05),且结肠黏液素-1(MUC-1)和MUC-2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5)与CON组相比,LR1组回肠猪β防御素3(pBD3)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肠β防御素2(pBD2)、pBD3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6)与CON组相比,LR1组结肠Toll样受体2(TLR2)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可知,在饲粮中添加猪源性罗伊氏乳杆菌LR1可以提高仔猪在断奶后42 d的生长性能,并通过改善小肠绒毛形态,增加仔猪结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黏液素、抗菌肽及Toll样受体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善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

关键词: 断奶仔猪 罗伊氏乳杆菌LR1 生长性能 肠道形态 肠道上皮屏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显齿蛇葡萄叶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产多酚类物质研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显齿蛇葡萄叶富含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很高开发利用价值的新资源食品原料。以显齿蛇葡萄幼叶为外植体诱导出了2种典型的愈伤组织,通过激素优化和连续筛选获得了性状优良的愈伤组织,在此基础上建立并优化了显齿蛇葡萄叶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对悬浮培养细胞中的主要多酚类物质进行了鉴定,并评价了多酚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MS)和高效液相色谱(HLPC)检测技术,分别从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中鉴定出了7种和10种多酚类化合物,其中原花青素B1、(+)-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为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中共有的物质,且含量较高,其中以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最高,在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中分别达到了5 020.965μg/g和1 044.725μg/g。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悬浮培养细胞多酚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和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分别为30.681μg/mL和3.685μg/mL,相同质量浓度下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和总还原能力均强于维生素C,其抗氧化能力主要源于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儿茶素。希望研究可为显齿蛇葡萄细胞培养及其多酚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调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显齿蛇葡萄叶 藤茶 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细胞 多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稻区越冬代大螟种群动态监测及遗传多态性差异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订行之有效的大螟Sesamia inferens区域综合防治策略,2018—2022年对广东省珠三角稻区、粤东稻区、粤西稻区和粤北稻区9个市的越冬代大螟进行调查和采样,于室内对样品进行DNA提取、扩增和序列分析,采用线粒体COI、COII等分子标记技术对越冬代大螟进行单倍型分析、系统发育树分析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2018—2022年广东省稻区越冬代大螟虫量很高,粤东稻区和珠三角稻区平均虫量均大于大发生量。在越冬代大螟幼虫线粒体COI基因样本中共检测出20个单倍型,89个多态位点,总群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840,固定系数为0.473,基因流为0.56,总群体的Tajima’s D值为-1.965,Fu’s Fs值为-2.454。在越冬代大螟幼虫线粒体COII基因样本中共检测出19个单倍型,372个多态位点,总群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790,固定系数为0.816,基因流为0.11,总群体的Tajima’s D值为3.224,Fu’s Fs值为54.260。表明广东省不同稻区越冬代大螟种群间的遗传多态性较高,亲缘关系近,但存在着遗传分化现象,种群间遗传分化现象主要原因为遗传漂变,种群未经历明显扩张。

关键词: 越冬代大螟 虫量 监测 地理种群 遗传分化 COI COII 基因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