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镍/木棉纤维衍生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
《功能材料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生物质碳因成本低廉、易制备、理化性能优异和具有多孔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吸波领域。然而,其吸波性能仍然受较高电导率引发的不良阻抗限制。在此,使用镍(Ni)改性木棉纤维,并使用不同的碳化温度获得镍/木棉纤维衍生碳(Ni/C)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Ni颗粒的尺寸增加,且木棉纤维表面出现更多的缺陷结构。XRD和XPS结果证明了Ni和木棉纤维衍生碳的成功复合。Raman结果表明碳化温度的升高导致碳组分石墨化程度增加,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传导损耗能力。最后,我们将复合材料与石蜡以5∶95的超低填充比例混合,Ni/C-800展现出-52.6 dB的反射损耗值和8.32 GHz的有效吸收带宽。复合材料优异的吸波性能取决于衰减能力和阻抗匹配的协同、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共同作用以及大比表面积和中空多孔结构造成的多重散射能力的增强。


橡胶树蛋白激酶基因SnRK2.7的克隆及表达
《热带生物学报 》 2024
摘要:为了探索蔗糖非发酵相关蛋白激酶 2(Sucrose non-fermentating1-related protein kinase 2,SnRK2)在巴西橡胶树响应低温胁迫应答中的作用,采用RT-PCR技术,从橡胶树抗寒无性系 93-114的叶片中克隆了SnRK2亚家族的一个成员,命名为HbSnRK2.7.该基因包含一个 1 09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 364个氨基酸.HbSnRK2.7的分子量为 41.39 kD,等电点为 4.70,具有保守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预测其能催化磷酸基从ATP转移到蛋白质底物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上,也是磷酸化位点的集中区域,还具有非生物胁迫所需的结构域和ABA(脱落酸)依赖的HbSnRK2.7激活所需结构域.q-PCR结果显示,HbSnRK2.7基因响应ABA诱导,呈下调表达模式.在ABA处理 8h时,表达量下调到最低点.在低温胁迫下,HbSnRK2.7的表达量极显著降低.低温胁迫 4h和 8h时,HbSnRK2.7持续下调表达,低温胁迫 24h时,HbSnRK2.7表达量下调到最低,大约为非胁迫表达量的 1/2.而且,HbSnRK2.7在不抗寒种质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抗寒种质.这些结果表明,HbSnRK2.7可能作为负调控因子介导橡胶树依赖ABA的低温胁迫抗性形成.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蔗糖非发酵相关蛋白激酶 荧光定量PCR 低温胁迫抗性 脱落酸信号途径


大豆田生境红火蚁工蚁的活动性程度评价
《环境昆虫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刻度图示法观察记录了海口市大豆田生境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的活动性水平,并对蚁巢大小及活动时间与工蚁数量、爬升高度和恢复平静时间等指标值进行了通径分析。对41个蚁巢观察结果表明,除了1个蚁巢外,蚁巢惊扰后60 s时在观测尺平均爬升高度均大于15 s时平均爬升高度,且蚁巢被干扰后观测尺上工蚁数量和爬行高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先快速增加,至45 s时达到最大,尔后逐渐减少至平静。相关分析表明,180 s内阳面平均爬行高度与测试时活动时间的相关性最高,恢复平静时间与蚁巢体积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4572和0.6233。通径分析表明,测试活动时间对15 s时阴面平均爬升高度、15 s时平均爬升高度及180 s内阳面平均爬行高度起正向作用,60 s时阴面平均爬升高度以及60 s时平均爬升高度与蚁巢体积起正向作用,蚁巢地表高度、蚁巢地表面积、蚁巢体积对恢复平静时间起正向作用。研究结果为了解热带地区大豆种植生境红火蚁行为活动特征,以及实施有效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12个石斛属寡花组和顶叶组物种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斛是著名的观赏和药用植物,为探讨石斛属寡花组和顶叶组石斛物种花朵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5种寡花组和7种顶叶组石斛植物盛花期花朵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2种石斛属植物花朵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74种,其中烯类36种、醛类13种、醇类12种、酯类3种、酮类5种、烷烃类3种、芳香族类2种;挥发性物质种类较多的是寡花组中的竹叶石斛,有47种,其次是顶叶组中的鼓槌石斛和苏瓣石斛,分别有37种和35种,最少的是顶叶组中的黄法式石斛,仅有18种,大多石斛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均在20种以上,并且大多以烯类化合物为主,仅有顶叶组中的小黄花石斛和密花石斛以醛类化合物为主。对挥发性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除了少数石斛未聚到原先的分组外,其余的均聚到一起,说明石斛花朵挥发性物质可以作为石斛分组的依据。研究结果可作为顶叶组石斛植物品种选育、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石斛属植物分组具有借鉴意义。


不同采集地猪屎豆资源生产性能与饲料化评价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 Ait)是豆科蝶形花亚科猪屎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粗蛋白质含量高达30%以上,具有作为动物蛋白饲料的巨大潜力.本研究选择前期经过筛选的15份猪屎豆资源,通过评价生产性能、青贮效果和山羊瘤胃内消化率,旨在进一步筛选出高品质资源并推广应用.选定3块试验田,每块试验田设定15个小区(3 m×5 m),将T1~T15分别栽培至小区,待20%开花时进行收割,并测定生产性能,同时取部分样品制备青贮,取半干样品200 g装入一个30 cm×20 cm的聚乙烯青贮袋中,发酵60 d,评价发酵品质.选用4只平均体重16.2 kg单独饲养在代谢笼的海南黑山羊,早上饲喂后2 h,抽取瘤胃液与缓冲液1∶2混合后培养青贮前后的猪屎豆,评价其干物质消化率和瘤胃发酵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猪屎豆单一青贮效果不佳,需结合混合青贮或添加促发酵剂来进一步探究其青贮技术.T1(云南玉溪)、T4(海南海口)和T13(海南东方)品种具有较高粗蛋白质含量和较高的干物质消化率,具有作为培育高产高蛋白牧草的潜力.T13具有显著偏高的生物量.综上,本研究中T13(海南东方)品种具有作为新型蛋白饲料资源进一步利用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 猪屎豆 生产性能 发酵品质 干物质消化率 资源利用


三亚市耕地质量等级年度变更评价及质量提升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可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信息发布制度,并准确掌握区域尺度的耕地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查清影响耕地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有针对性提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对策措施与建议,进而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以三亚市耕地为对象,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年度变更评价。结果表明,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23,其中高等级地(一级地至三级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3.52%,中等级地(四级地至六级地)占49.12%,低等级地(七级地至十级地)占27.36%;三亚市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为障碍层次和渍潜,分别对其提出了改良措施及建议。


蚁巢受扰后红火蚁工蚁外出连续性活动的观察
《热带生物学报 》 2024
摘要:为给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科学监测和准确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刻度图示法对海南岛槟榔园生境中的红火蚁工蚁的爬升高度、数量和恢复平静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工蚁的数量和爬升高度在受扰后时长到45 s时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通径分析显示受扰后180 s内工蚁在阳面爬升高度与蚁巢体积相关性最高,蚁巢体积和活动测试时长对受扰后15 s工蚁阳面爬升高度、受扰后60 s工蚁阴面爬升高度、受扰后60 s工蚁爬升高度和180 s工蚁爬升高度呈正向促进作用,而蚁巢的高和体积对受扰后60 s工蚁阳面爬升高度呈正向促进作用。


荔枝园间作柱花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荔枝园间作柱花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荔枝园间作柱花草提供理论依据。以荔枝园间作柱花草和荔枝单作2种模式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并进行细菌扩增子16S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荔枝园间作柱花草后,0~2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47.52%,有效磷含量极显著提高141.53%,速效钾含量极显著降低125.59%;20~40 cm的土层深度,硝态氮含量极显著提高76.02%,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48.52%,速效钾含量极显著降低188.57%。Alpha细菌多样性方面,在荔枝园间作柱花草后,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中,Chao1指数、AEC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并无显著变化。在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方面,土壤样品中主要的优势菌门均为Acidobacteriota、Proteobacteria、Firmicutes、Chloroflexi、Bacteroidota、Verrucomicrobiota、Actinobacteriota、Gemmatimonadota、Myxococcota,Crenarchaeota为0~20 cm土层深度下间作柱花草后土壤特有相对丰度大于1%菌门,Proteobacteria、Verrucomicrobiota、Gemmatimonadota的相对丰度在间作柱花草后的各土层深度均有提高;在属水平上,在0~20 cm土层,Candidatus_Nitrosotalea为间作柱花草后土壤特有相对丰度大于1%菌属,在0~40 cm土层,Nitrospira为间作柱花草后土壤特有相对丰度大于1%菌属;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主要受有效磷、硝态氮和有机质的影响。综上所述,荔枝园间作柱花草会改善荔枝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对荔枝园土壤的环境条件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木薯MeCYP79D1和MeCYP79D2基因启动子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eCYP79D1和MeCYP79D2基因是调控木薯生氰糖苷合成的关键基因,研究其表达特性对低氰木薯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MeCYP79D1和MeCYP79D2基因在SC8木薯品种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克隆获得了 SC8木薯品种的MeCYP79D1和MeCYP79D2基因启动子,发现它们的启动子上具有ABA、SA、GA、MeJA及生长素等激素响应元件,同时具有低温、干旱、伤害胁迫相关元件.采用ABA、SA、GA3、MeJA、低温处理,证明MeCYP79D1和MeCYP79D2基因表达受激素和低温调控.MeCYP79D1和MeCYP79D2基因主要在须根中表达,其次为嫩叶;在块根发育过程中,MeCYP79D1和MeCYP79D2基因主要在块根形成期和膨大前期表达.此研究结果为解析MeCYP79D1和MeCYP79D2基因表达调控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关键词: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启动子克隆 基因表达 生氰糖苷


不同类型橡胶园间作对竹芋生产力、经济效益和净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和发展橡胶农林复合模式提高综合产出和生态效益,为保障海南省天然橡胶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淀粉作物竹芋(Maranta arundinacea L.)为对象,在幼龄常规胶园(6龄)、幼龄(6龄)和成龄(20龄)的全周期胶园中进行间作,从光照、土壤养分、生产力、经济效益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综合分析竹芋在不同类型胶园中的适宜性。【结果】幼龄常规胶园间作的光照条件最差,间作竹芋产量仅4750 kg/hm2,而幼龄和成龄全周期胶园中间作区域的光照条件较好,产量分别为27 470和11 190 kg/hm2,不同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间作处理竹芋的生物量亦呈相同趋势。不同处理竹芋的营养成分(淀粉、粗蛋白和可溶性糖)总体上无显著变化。幼龄和成龄全周期胶园间作竹芋的经济效益分别为86 185和9285元/hm2,而在幼龄常规胶园中间作则为-21 415元/hm2。从净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看,仅幼龄全周期胶园间作竹芋处理为温室气体的汇(368 kg/hm2),而其他两种处理则为温室气体的源。【结论】幼龄的全周期胶园间作竹芋具有最佳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能兼顾一定的生态效益,是海南省适宜的橡胶农林复合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