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防虫网防治蔬菜害虫技术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防虫网在蔬菜害虫防治方面的应用技术,验证不同防虫网的防治效果,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调查、资料搜集以及田间试验,明确了防虫网的应用方式、指标参数、配套栽培与防治措施等.试验示范的结果表明:科学使用防虫网,防控蔬菜害虫的效果明显,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50%以上,蔬菜检测合格率100%,该项技术在蔬菜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褪黑素对冷藏后芒果果实冷害和后熟的影响及生理机制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采后‘贵妃’芒果为试材,在0.5 mmol/L褪黑素(melatonin,MT)溶液中浸泡1 h,晾干后置于4℃贮藏28 d,随后转移至室温(25℃)贮藏4 d,探究MT对冷藏后芒果果实冷害(chilling injury,CI)和成熟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结果显示,MT处理有效降低了芒果果实的CI指数,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并加速了色相值和硬度下降;MT处理促进了水溶性果胶和螯合性果胶含量升高,提高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β-半乳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加速了果胶甲酯酶活性下降,从而导致细胞壁降解和果实软化。此外,MT处理提高了果实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MiACS和MiACO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了MiETR1、MiERS1、MiERF1、MiEIN2、MiCBF1和MiICE1并下调MiCTR1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MT能有效改善冷藏后芒果果实后熟恢复能力并减轻其CI。
关键词: 芒果 褪黑素 冷害 货架期 细胞壁代谢 乙烯生物合成


菠萝蜜多糖在DSS肠炎大鼠血液中的代谢标志物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高液相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分析菠萝蜜多糖(JFP-Ps)在DSS肠炎大鼠血清中代谢物全谱的变化,代谢组学分析技术探究JFP-Ps在DSS肠炎大鼠血液中的差异代谢标志物。结果表明,JFP-Ps主要引起氨基酸、多肽及其类似物、嘌呤和嘧啶及其衍生物、脂类和类脂分子等代谢物的变化。大鼠血清中与肠炎相关的代谢通路有5条,分别为精氨酸的生物合成、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途径。结论:JFP-Ps可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及影响相关通路,改善DSS肠炎大鼠的症状。
关键词: 菠萝蜜多糖 肠炎大鼠 血液 超高液相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代谢组学


海岛小花蝽成虫耐饥力调查及温度对其捕食茶黄蓟马的影响
《中国植保导刊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室温不同饥饿条件下海岛小花蝽成虫的耐饥力以及不同温度对其捕食茶黄蓟马的影响,分别开展试验进行研究,发现在无添加、添加杧果梗、添加蜂蜜的条件下,海岛小花蝽雌成虫存活时长分别为14.64、40.56、36.72 h,雄成虫存活时长分别为15.12、38.44、30.00 h,添加杧果梗或蜂蜜显著延长了成虫的存活时间,说明在无猎物的情况下,海岛小花蝽可依靠植物提供的营养物质存活.不同温度下,海岛小花蝽成虫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及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模型.在16~32 ℃内,随着温度升高,海岛小花蝽捕食效能逐渐增强;在同一温度下,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海南草地贪夜蛾生物型鉴定与分析
《中国植保导刊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海南是草地贪夜蛾北迁虫源的重要越冬基地.为监测分析其入侵海南的种群生物型,采用COⅠ和Tpi两种分子标记及碳稳定同位素测定方法,对2020-2022年三亚、海口、儋州高空测报灯诱集的草地贪夜蛾样品进行生物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COⅠ基因序列比对草地贪夜蛾水稻型占52.08%,玉米型占47.92%;基于Tpi基因第四外显子gTpi183Y位点鉴定均为玉米型,且gTpi192Y和gTpi198Y位点将玉米型分为了 3个亚型:Tpi-Ca1(占比47.73%)、Tpi-Ca2(占比11.36%)、Tpi-Ca1/Ca2(占比40.91%);碳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2020-2022年草地贪夜蛾取食C4(玉米)植物比例分别为42.86%、57.89%、58.34%,同时取食C3(水稻)、C4植物比例分别为57.14%、42.11%、33.33%,而取食C3植物只有2022年8.33%的样本.本研究有助于跟踪监测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的生物型情况,为精准监测和早期预警提供参考.


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无花果蜡蚧在海南首次报道及其风险分析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 2024
摘要:无花果蜡蚧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23年3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南滨农场首次发现无花果蜡蚧暴发危害槟榔.为明确该虫在海南的风险性等级,本研究从定性和半定量角度开展无花果蜡蚧在海南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无花果蜡蚧在海南的风险性综合评价值R为2.56,属特别危险有害生物,应迅速开展积极防治和监测预警,制定和启动防控应急预案.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和无花果蜡蚧在海南风险性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风险管理措施.


海口市城市公园自生植物多样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生植物生长适应强,能自然生长繁衍并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要材料.本研究采用典型样方法对海口市 16 处城市公园分布的自生植物进行调查,以便全面了解海口市城市公园自生植物的多样性水平,并为节约型园林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6 处城市公园共记录自生植物 220 种,隶属于 59 科 176 属.其中本地种 154 种,占 70.00%;外来种 66 种,占 30.00%;外来入侵种 48 种,占 22.27%.自生植物中以菊科、禾本科和豆科所含种类最丰富,3 科共计 64 属 75 种,占自生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 36.36%和 34.09%.自生植物中多年生草本和一年生草本最多,分别为 113 种(51.36%)和 97 种(44.09%).自生植物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良好的园林应用潜力.在未来的城市园林建设中,应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提高乡土植物比例,并根据不同环境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生植物景观.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制备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探索制备咖啡果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绿色新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省时、高效、环保的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UAE-DESs)制备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方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其工艺参数.采用加热法制备了 8 种氯化胆碱基的DESs作为提取溶剂,并与传统水提法作对比.结果表明:氯化胆碱与尿素摩尔比为1∶2的DES体系制备的咖啡果皮SDF得率最高,为10.10%±0.11%,显著高于传统水提法(6.50%±0.22%).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DES组成(摩尔比、含水量、液固比)和超声波处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咖啡果皮SDF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SM)结合 Box-Behnken 设计(BBD)对 SDF 得率进行优化,考察 DES含水量、液固比、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 SDF得率的影响.根据 RSM的优化结果,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DES含水量为 39.91%,液固比为 32.37 mL/g,超声功率为 305.20 W,超声时间为 33.80 min,在此条件下,咖啡果皮SDF得率最大,为 10.74%±0.14%,与其预测值 10.80%接近.因此,DES 作为一种高效、无污染的绿色溶剂,可用于咖啡果皮SDF 的制备.本研究结果将为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参考,并在咖啡副产物的增值利用、生产新型高附加值产品以及开发天然功能性食品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一种可降低PCR假阴性的槟榔潜隐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可降低PCR假阴性的槟榔隐症病毒(arecapalmvelarivirus 1,APV1)检测方法,参考已报告的槟榔引物保守基因,设计槟榔内标准物引物和APV1引物,槟榔内标准物引物合成3对,APV1引物合成2对,进行PCR扩增筛选槟榔内标准物引物和APV1引物.运用双重PCR扩增方法,优化反应参数.内标准物引物和APV1引物的最适引物浓度比为1∶4,内标准物引物终浓度为0.2 μmol/L,APV1引物终浓度为0.8 μmol/L,最适退火温度为54 ℃,最适循环次数为30次.灵敏度结果表明,槟榔cDNA浓度稀释到10-6时,仍能扩增出目的条带.特异性结果显示,只有槟榔能检测到内标准物和APV1扩增出的目的条带.利用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对海南省万宁市的40份槟榔样品进行了检测,发现有25份样品感染APV1.本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槟榔潜隐病毒PCR假阴性提供理论依据.


杧果铁还原酶(FRO)编码基因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铁(Fe)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参与植物体内多种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有关铁素吸收、转运和分配吸收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体现在一年生模式作物,果树中铁吸收与转运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依然未知.本研究从二倍体杧果桂热 82 中克隆并鉴定了 11 个铁还原酶(FRO)编码基因,命名为MiFRO1~MiFRO11;除 MiFRO1缺失Motif2~Motif5 基序外,其他MiFROs均含有 10 个典型的Motif基序,除MiFRO3 具有独特的三级结构外,其他MiFROs拥有相近的三级结构;11 种不同科、属植物FRO蛋白的氨基酸水平一致性约为 42.07%,MiFROs的氨基酸水平一致性约为 62.43%;系统进化树表明 MiFROs 倾向于单独聚集在一起,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其他 10 种植物的同源蛋白进化距离较远;实时荧光定量 PCR 表明MiFRO8在杧果树体中的整体表达水平最高,MiFRO4、MiFRO5、MiFRO8和MiFRO11在成年树体新生叶片和嫁接苗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MiFRO6和MiFRO7在成年树体新生韧皮部和嫁接苗茎部的表达水平最高,MiFRO1和MiFRO10在幼果的表达水平最高,MiFRO2和MiFRO9在嫁接苗根部的表达量最高,而MiFRO3在盛开期花朵中的表达量最高.此外,MiFROs在根部易受缺铁和NaCl胁迫的诱导而显著增加;MiFRO3、MiFRO5和MiFRO8受高铁毒害的抑制,表达量降低;MiFRO2、MiFRO5、MiFRO7受ABA胁迫,其表达量增加;MiFRO1、MiFRO5受PEG胁迫,其表达量增加,MiFRO2、MiFRO6和MiFRO7受低温(4℃)抑制,其表达量降低,但MiFROs对热胁迫(45℃)不敏感.本研究为明确杧果铁的吸收与转运机制提供基因资源,并为解析热带作物果树铁素营养与高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