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以数量为基准的橡胶粒子粒径多样性及年度变化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粒子是胶乳中的重要组分,对胶乳稳定性、橡胶生物合成和加工性能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橡胶粒子的大小和分布在不同种质间的差异及其年变化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以国家橡胶种质资源圃种植的 486 份巴西橡胶野生种和栽培种为研究对象,于 2020-2021 年割胶期间每月采割胶乳,应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分析仪,对橡胶粒子平均径(Da)、中径(Di)、中径/平均径(Di/Da)、粒径≤0.259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质Da范围为 0.313~0.439 μm,变异系数为 0.008~0.206;Di范围为 0.209~0.366 μm,变异系数为 0.009~0.235;Di/Da 为 58.3%~84.9%,变异系数为 0.015~0.123;粒径≤0.259 μm 的橡胶粒子频度范围为31.1%~61.8%,变异系数为 0.013~0.322;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范围为 17.6%~46.4%,变异系数为 0.018~0.588,且 5 项指标在不同种质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适宜作为胶乳特性指标.(2)对 5 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Di与Da的相关系数为 0.781;粒径≤0.259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与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的相关系数为 0.976;相比Da,Di与Di/Da的相关性更大,相关系数达 0.814;相比Da,Di与粒径≤0.259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和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也更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 和-0.632,表明Di具有更强的统计学意义.(3)对Da、Di、Di/Da指标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月份间存在一定差异,Da在 6-8 月、10 月、12 月差异不显著,9 月和 11 月稍低于其他月份;Di在 6-9 月、11 月、12 月间差异不显著,10 月份稍低于其他月份;Di/Da在 6 月、8 月和 9 月之间差异不显著,11 月和 12 月上升,7 月和 10 月明显下降.(4)Da、Di、Di/Da、粒径≤0.259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粒径≤0.197 μm的橡胶粒子频度各月的测定值与年平均值均呈显著相关,隔月测定 3 次(6 月、8 月、10 月,7 月、9 月、11 月,8 月、10 月、12 月)与全年平均值相关系数均达 0.850 以上,可供未来橡胶粒子粒径测试采用.


小花睡莲内生菌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热带睡莲中分离并筛选出有益内生真菌,以小花睡莲(Nymphaea micrantha Guill.&Perr.)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琼脂法对其叶、茎、花中内生菌进行分离,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确定菌株分类地位,采用药敏纸片法对内生菌发酵产物进行抗细菌和抗真菌试验。本研究共分离获得20株睡莲内生菌,其中真菌11株,细菌9株,对筛选的内生菌鉴定得到17株菌测序正常,在系统发育树中明显聚为两大支,均找到与其亲缘关系高度相似的菌株,并且确定了菌株的属。选取的8株内生真菌进行抑菌试验,对不同的供试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F-1 (Chaetomium globosum)、F-3(Diaporthe ueckerae)、S-1 (Gymnascella sp.) 3株内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和较广的抑菌谱。本研究筛选出的内生真菌大多具有抑菌活性,证明了睡莲内生菌有开发新的生防菌剂的巨大潜力,为睡莲内生菌的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红毛丹种苗嫁接繁育技术规范
《园艺与种苗 》 2024
摘要:基于我国红毛丹种苗繁育试验、调查和研究,针对种苗繁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苗圃地选择、砧木品种、砧木苗培育、苗木嫁接、苗木管理、苗木出圃、起苗运输等方面制定出了一套适合海南的红毛丹种苗繁育技术规范。


木棉高效组织培养繁殖技术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棉是木棉科木棉属落叶乔木植物,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观赏植物,是广州市和攀枝花市的市花,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木棉传统的繁殖方式为播种和嫁接繁殖,其种子不易保存、易变质从而降低种子萌发率;而嫁接繁殖成活率更低。因此,本试验开展木棉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以木棉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开展对木棉种子不同消毒方法试验,确定最适合木棉种子的消毒方法,获得无菌种苗;并以无菌种苗为外植体,开展不同基础培养基、顶芽诱导激素组合、顶芽和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及炼苗试验,探索最佳基础培养基、激素组合、诱导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及炼苗方法。结果表明:木棉组织培养最佳基础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卡拉胶7.5 g/L;木棉种子最佳消毒方法为A2:75%乙醇消毒1 min→无菌水清洗5次→50%H2O2溶液消毒4 h→无菌水清洗5次;最佳木棉种子苗顶芽诱导分化幼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6-BA+NAA的组合;最佳诱导及增殖培养基为C2:MS+6-BA 0.5 mg/L+IBA 0.5 mg/L+蔗糖30 g/L+卡拉胶7.5 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E3:1/2 MS+IBA 0.5 mg/L+蔗糖30 g/L+卡拉胶7.5 g/L+活性炭0.2 g/L;最佳炼苗基质为沙子∶泥炭土∶蛭石=1∶1∶1。通过对木棉种子消毒方法、培养基的筛选、激素组合及炼苗试验,对木棉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优化,并建立了高效木棉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为木棉种苗离体保存、优良单株扩繁、健康种苗繁育及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为木棉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


21个品系橡胶树的叶片解剖特征研究
《热带生物学报 》 2024
摘要:为摸清我国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品系间的叶片形态结构差异,为高光效品种选育及适应性评价等提供依据,以‘热研73397’、‘热研917’等21份我国橡胶树主要栽培品系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指甲油印迹法,观测了不同品系橡胶树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等叶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南华1’、‘红星1’以及‘热研917’品系的栅栏组织结构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等较高;‘热垦628’、‘热研106’与‘热研917’的气孔长度,气孔宽度和气孔密度相对较小,推测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一定的抗旱能力。采用系统聚类将上述品种进行分成2类,其中,‘南华1’,‘红星1’,‘海垦1’,‘热研917’品系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组织结构致密度相对较高。综上,‘南华1’,‘红星1’,‘热研917’品系叶片厚度,栅栏组织,组织结构致密度较高,气孔小而密,推测其有更好的光合性能。


低温胁迫对小粒种咖啡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小粒种咖啡的耐寒机制,以1年生小粒种咖啡苗为试材,设置8℃、4℃、0℃、-2℃4个低温胁迫处理,研究不同温度对其植株、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小粒种咖啡植株寒害程度不断加剧,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的Pn、Gs、Tr、WUE、Ls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ΦPSII、qP和ETR整体呈先升后降,Ci、Fo是上升趋势,Fv/Fm则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Chl、Pn、WUE、Ls、ETR、qP、qN等指标对咖啡抗寒起正向作用,Ci、Tr与其他指标呈负相关,起负作用.综上所述,低温胁迫抑制了小粒种咖啡苗期叶片光合作用及削弱叶绿素荧光特性,该研究结果为筛选咖啡优异抗寒种质提供参考,并为开展抗寒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超声改性橡胶籽壳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农业废弃物橡胶籽壳为原料,以KOH为活化剂,与超声处理相结合制备活性炭,通过调整制备处理条件对活性炭的表面结构进行调控,以获得最佳制备条件。采用傅里叶显微红外、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研究活性炭的物理化学特性,考察其吸附能力,并比较超声预处理与未超声预处理的活性炭的特性。研究得出最优制备条件为:剂料比为1∶1,超声作用时间为60 min,活化时间为60 min,活化温度为700℃。超声预处理后的活性炭(UAC)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400 mg/g、碘吸附值为1340.2 mg/g、得率达25.9%,总孔容为0.9511 cm3/g,比表面积为1034.5009 m2/g;未经超声预处理的活性炭(NAC)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00 mg/g,碘吸附值为894.0 mg/g,得率为20.8%,比表面积为690.2461 m2/g,总孔容为0.6830 cm3/g。二者均含羟基、醇羟基、羰基官能团,橡胶籽壳活性炭的氮气吸附等温线为Ⅰ型。KOH活化后的活性炭表面存有大量孔结构,UAC活性炭表面光滑平整,有许多丰富规则的孔结构,优于NAC活性炭。橡胶籽壳的碳(C)含量丰富,经过KOH活化后,UAC和NAC的C含量由原来的56.81%,分别提高到75.97%、64.89%。KOH活化后的样品比橡胶籽壳更加稳定,UAC和NAC样品的总重量分别损失62%和68%之后趋于稳定。综上所述,超声处理制备的活性炭性能更佳,说明超声波的空化效应作用在活性炭结构表面,使其结构发生变化,进而提高其吸附性能、比表面积等。


火龙果HubHLH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及其对冬季补光诱导开花的表达响应
《热带生物学报 》 2024
摘要:为了获得较完整的候选基因,探讨HubHLH基因在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冬季补光诱导开花过程的表达响应,对火龙果HubHLH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出153个HubHLH基因;这些基因的编码蛋白含有176~687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为19.28~74.44 kDa,等电点(pI)为4.81~9.88,均为亲水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大多定位到细胞核。为鉴定HubHLH基因家族的同源性,本研究将153个火龙果HubHLH和120个拟南芥AtbHLH蛋白进行系统发育比较分析。系统发育比较分析结果:火龙果HubHLH基因家族成员被分为12个组,25个亚族;对HubHLH基因家族的保守motif、基因结构及在染色体的位置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亚族的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序组成和基因结构。对HubHLH基因家族的内部复制事件的分析结果表明,有78条片段复制被鉴定为片段重复基因,说明片段复制是HubHLH基因家族的主要扩张力量。此外,基于已测定的关于火龙果冬季补光诱导开花的4个时期转录组数据,筛选到59个HubHLH基因在冬季补光诱导成花过程中有差异表达,随后对这59个HubHLH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发现它们在红光或远红光的反应、对光刺激的反应、有性生殖功能、对辐射的反应等功能上均有富集,说明HubHLH基因家族可能在冬季补光诱导火龙果成花过程中起到了调控作用。
关键词: 火龙果 bHLH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 补光诱导开花 基因差异表达


双波长光度法测定热处理橡胶木中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木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组成比例直接影响淀粉的化学特性,橡胶木热处理过程中,淀粉发生不同程度热降解影响其比例发生变化,分析其含量变化将为热处理橡胶木热解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采用单因素法优化了提取方法参数,并建立了双波长光度法检测橡胶木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检验了该分析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和加标回收率.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标准曲线方程分别为y=0.024 99x-0.113 6和y=0.001 59x-0.000 5,其回归系数R2均为0.998,方法前处理样品简便、快速,分析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回收率稳定,适用于橡胶木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定量分析.分析比较了橡胶木素材及不同温度(125、155、185℃)热处理橡胶木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橡胶木素材中支链淀粉含量远高于直链淀粉,质量比约为8∶1.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至155℃,直链淀粉含量出现明显下降,而温度升高至185℃,支链淀粉含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的表型特征与遗传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分蘖发育相关的水稻突变体是水稻分蘖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的理想材料。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之前由辐射诱变获得,通过田间调查突变体st1的主要农艺性状,发现与野生型SIPI的单株有效分蘖数比较,突变体st1的分蘖数显著增加,达到野生型SIPI的3倍以上。将突变体st1与野生型SIPI杂交获得F1代,种植后发现F1代植株的株高和分蘖数均接近野生型SIPI,收获F1代植株上自交的种子即F2代种子,种植后发现存在株高和分蘖数差异显著的2种表型植株,分别有矮秆多分蘖植株和接近野生型SIPI表型的植株。分别统计这2种表型植株在群体中的数量并通过卡方测验检测。结果表明,F2代群体中矮秆多分蘖植株与接近野生型SIPI表型的植株数量比符合1∶3。利用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测序分析方法定位ST1候选基因,发现有3个主峰,但都没有显著的候选位点。通过qRT-PCR方法检测10个已报道的矮秆多分蘖相关基因在突变体st1中的表达量变化,发现在突变体st1中D53、D3和TE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下降。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多分蘖 突变体st1 表型特征 遗传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