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50条记录
方斑东风螺人工养殖、环境生理和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方斑东风螺作为新兴的养殖品种,其养殖技术、疾病防控、环境生理和营养需求研究尚不完善。本文综述了方斑东风螺在人工育苗、病害防控、营养需求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方斑东风螺现阶段的研究进行讨论并展望,以期为方斑东风螺人工养殖和饲料营养需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养殖技术 病害 环境生理 营养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探究我国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Sri Lankan cassava mosaic virus,SLCMV)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以感染SLCMV的木薯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DNA-A和DNA-B基因组全长,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比较其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特征;构建了强、弱致病力分离物(SLCMV-Colombo和SLCMV-DG1922)的侵染性克隆,分别将 2 种致病力分离物的DNA-A和DNA-B组分进行重组,接种烟草(Nicotiana tabacum),比较 2 种分离物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我国SLCMV为"旧世界"双组份菜豆花叶病毒,编码包括AV2基因在内的 8 个开放阅读框(ORFs);具有双生病毒典型的共同序列(CR)、重复序列、TATABox和TAATATT↓AC茎环结构,Rep蛋白羧基末端有 7 个氨基酸缺失;我国SLCMV的基因组、编码和非编码区与柬埔寨、泰国和越南分离物的相似性在 97.0%~100.0%之间,与印度和斯里兰卡早期的分离物相似性为 86.5%~98.6%,DNA-B 组份与印度木薯花叶病毒株系(ICMV)编码区序列相似性为 95.0%~97.6%,与其他 9 个非洲木薯花叶病毒株系序列之间的序列相似性均低于 80.0%.侵染性克隆接种结果证实,强致病力分离物SLCMV-Col的DNA-A(Col-A)组份在烟草叶片表现典型花叶症状中起主要作用,而我国分离物的DNA-B(DG1922-B)能协同Col-A对烟草产生强致病性.本研究分析了我国SLCMV的全基因组结构,建立的侵染性克隆及其技术为进一步解析SLCMV致病性机理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

关键词: 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 分子特征 侵染性克隆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天然橡胶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热带农业科技 2024

摘要:海南省天然橡胶种植面积51.86万hm2,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土地资源丰富,加上光、热、水资源充足,十分适宜发展橡胶林下经济,当前橡胶林下经济已初步探索并形成了林-药、林-果、林-菌、林-花、林-蔬、林-苗、林-粮、林-禽、林-畜、林-蚯、林-蜂等模式,"以短养长、一地多收"的产业效益逐渐显现,对胶农增收和胶企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还存在橡胶林下经济规模化与产业化程度偏低、林下经济种养管理技术不足以及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等问题.针对问题和靶向发力,文章提出建立健全政策引导和支持体系、加大林下种养和加工技术研发力度、推进橡胶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和提升品牌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天然橡胶 林下经济 产业发展 对策 海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天然橡胶产业支持政策及启示

中国热带农业 2024

摘要: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战略资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天然橡胶产业扶持政策.为了更好地借鉴天然橡胶主产国的经验,从生产、市场、贸易等角度对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天然橡胶产业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进行对比分析,对完善我国天然橡胶产业政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天然橡胶 产业政策 种植补贴 生产激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存条件对不同成熟度黄金百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热带农业工程 2024

摘要:以黄果百香果新品系(热选砧2号)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常温高湿(20℃,80%RH),中高温中湿(30~35℃,60%RH)条件下研究不同成熟度果实的耐储性及储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高湿条件下储藏第14 d,70%转色的果实的TSS、TA以及TSS/TA与100%转色的果实的相应理化指标差异不明显,但外观品质上70%转色的果实明显优于100%转色的果实,而30%转色的TSS、TSS/TA显著低于70%转色和100%转色的果实。中高温中湿条件下储藏第7 d,70%转色的果实略有皱缩,100%转色的果实皱缩严重,不同成熟度间的果实TSS、TA以及TSS/TA均没有显著差异。与常温高湿条件相比,中高温中湿储藏第7 d的果实TSS、TA均较低,而TSS/TA则较高,100%转色的果实在两种储藏条件下TSS/TA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对于长时间储藏而言,选用70%转色的果实最有利于保持果实的储藏品质,对于短时间储藏,常温高湿储藏可选用100%转色的果实,中高温中湿储藏可选用70%转色的果实。

关键词: 黄金百香果 储藏条件 成熟度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油梨品种果面蜡质超微结构和组分分析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油梨品种果面蜡质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为深入研究蜡质功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5个不同油梨品种(Peterson、RKYYL6-2、Pollock、Walter Hole和RKYYL8-13)为研究材料,利用阿拉伯树胶分离果实外蜡,通过三氯甲烷提取果实内蜡,利用扫描电镜、GC-MS和GC-FID对油梨果面蜡质的超微结构、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油梨蜡质的晶体结构主要为相互堆叠的片状和颗粒状。油梨外蜡的化学成分由六大类物质组成,分别为烷烃、醛类、酸类、醇类、甾醇和单酰甘油;除以上物质外,油梨内蜡的化学成分还包括生育酚。5个油梨品种的外蜡含量为0.17~0.87μg·cm-2,内蜡含量为2.00~8.22μg·cm-2;其中,RKYYL6-2的外蜡、内蜡含量最低,而Walter Hole的外蜡、内蜡含量最高。进一步对外蜡、内蜡各组分含量在不同品种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Walter Hole外蜡、内蜡中的烷烃(C27除外)、醛类、酸类和醇类含量高于其他品种,且Walter Hole内蜡中的生育酚含量在5个品种中最高;Peterson外蜡、内蜡中的甾醇含量在所有品种中最高;Peterson外蜡中的单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Walter Hole内蜡中的单酰甘油含量在5个品种中最高。【结论】油梨蜡质的晶体结构通常为片状和颗粒状,不同油梨品种的果实在外蜡、内蜡的含量和化学组成上差异明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油梨蜡质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油梨 果实 表皮蜡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红和无刺黄龙火龙果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甜菜色素组分及含量差异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大红和无刺黄龙火龙果果实色泽差异的形成机理,以大红和无刺黄龙火龙果坐果后 13、16、19、22、25、28 d共 6 个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部位(果肉、果皮、萼片)的色泽参数、甜菜色素总含量、组分和相对含量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红果肉a*值坐果后 16 d逐渐增加呈现红色;果皮与萼片a*值坐果后 19 d前为负值,19~28 d为正值且呈上升趋势,b*值坐果后 22 d显著增加而后下降,表现为由绿色先转为红黄色而后转为红色.无刺黄龙果皮与萼片a*值在 25 d前为负值,28 d绝对值趋近于 0,b*值坐果后 13~19 d呈平稳趋势,而后显著上升,表现为由绿色转为黄色.大红共检测到 11 种甜菜色素组分,以甜菜苷含量最高;总含量逐渐增加,28 d增加显著.无刺黄龙共检测到 6 种甜菜色素组分,以亮氨酸-甜菜黄素含量最高,果肉仅含甜菜苷配基和酪氨酸;果肉甜菜色素总含量差异不显著,果皮与萼片逐渐增加.2 个品种间仅有甜菜苷配基 1 种共有组分.通过相关性分析可得,大红 3 个部位的a*值与甜菜色素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甜菜苷的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无刺黄龙果皮、萼片的b*值与甜菜色素总含量和亮氨酸-甜菜黄素的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果肉甜菜色素总含量与a*、b*、L*值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对 2 个品种的甜菜色素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大红提取了 4 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9.23%;第 1 主成分甜菜红素类贡献率为 34.30%,主要综合了甜菜苷、丙二酰甜菜苷等组分;第 2 主成分甜菜红素及代谢物综合类贡献率为 21.35%,主要综合了 2,17-Decarboxyphyllocactin、甜菜醛氨酸等.无刺黄龙提取了 2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 84.21%;第 1 主成分甜菜黄素类贡献率为 61.71%,主要综合了亮氨酸-甜菜黄素、酪氨酸-甜菜黄素等组分,这为火龙果色泽的评价和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综上所述,大红火龙果和无刺黄龙果皮与萼片随着甜菜色素的增加逐渐转色;无刺黄龙果肉仅含甜菜色素代谢物,未发生转色;结合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推测,大红果实的红色主要由甜菜苷、丙二酰甜菜苷、2,17-Decarboxyphyllocactin贡献,无刺黄龙果皮与萼片的黄色主要由亮氨酸-甜菜黄素贡献,这为火龙果色泽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阐述了火龙果果实色泽差异的形成机理,为探究火龙果果实的着色机制、色泽的评价及甜菜色素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火龙果 色泽 甜菜色素 组分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氯化钠对椰子幼苗叶片主要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深入了解施用氯化钠对椰子幼苗叶片主要营养元素的影响,设不同氯化钠施用量处理,分别于试验处理后的第0、30、60、90 d采集叶片测定氮、磷、钾、钙、镁、钠等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显示:各处理的叶片钠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90 d时钠含量比对照增加102.15%~163.44%.0.82%NaCl处理下,所测得的各元素含量在处理后第90 d均为最高,而高浓度处理(1.23%和1.64%NaCl)相较对照则会降低叶片N、P、K、Ca、Mg含量,表明施用适量NaCl可以促进椰子幼苗对以上各元素的吸收,但过量施用会产生离子拮抗效应.

关键词: 椰子 幼苗 氯化钠 施用量 营养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半腐烂茎干提取物对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增效作用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提高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的使用效率,为该虫的物理防治策略制定提供参考,对二疣犀甲的非成虫期发育场所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椰子半腐烂茎干提取物与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的协同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共在8种场所发现二疣犀甲的不同虫态,包括棕榈茎干腐烂物、锯末堆、椰糠和粪肥混合物等;以椰子半腐烂茎干为提取原料,供试溶剂中以甲醇和乙醇对浸提物的提取率最高,分别为13.11%和11.66%,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挥发物提取率为0.03%;不同溶剂浸提物处理中,以石油醚浸提物诱集到的虫口数量较多,为3.33头;挥发物平均诱集虫数为8.67头;添加挥发物后,显著增加了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对成虫的诱集总量,增效率为45.83%;添加浸提物和挥发物均显著增加了信息素对二疣犀甲雌虫的诱集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的高效利用及相关增效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二疣犀甲 椰子半腐烂茎干提取物 聚集信息素 增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42份种质资源的倍性鉴定及基因组大小分析

热带生物学报 2024

摘要:为了满足火龙果的产业发展需求,必须开展火龙果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收集和评价火龙果种质资源,并开展火龙果的杂交育种,是火龙果育种的主要路径。火龙果种质资源多样,遗传倍性情况不明,对种质资源的倍性进行鉴定是育种创新不可缺少的环节。本研究建立了火龙果茎尖染色体制片体系,并采用茎尖染色体制片技术以及流式细胞技术对42份火龙果种质资源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1)火龙果茎尖染色体制片在前低渗时间为2 h、解离时间为1.5 h、酶解时间为1 h、后低渗时间为30 min时,染色体分散程度较好,背景清晰,没有出现重叠的现象,具有完整的细胞。2)火龙果茎尖倍性稳定,是最可靠的检测材料,老熟的茎条含有大量的四倍体和八倍体细胞,不宜做倍性鉴定材料。3)42份火龙果种质资源中有二倍体材料41份,四倍体材料1份,无三倍体材料。4)以‘金都一号’为参照,进行基因组大小的预估,发现有15份火龙果种质资源的1C-value(1C)≤1.34 Gb,为极小型基因组,27份火龙果种质资源的1C值在1.35~3.34 Gb之间,为小型基因组。

关键词: 火龙果 种质资源 染色体制片技术 流式细胞技术 遗传倍性 基因组大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