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1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遗传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遗传特点和变异情况。[方法]选择2008—2013年从江苏、安徽和浙江省家禽中分离的11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用RT-PCR方法对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11株毒株的NA基因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6.2%~99.5%和86.9%~99.1%,均属于欧亚分支。其中9株鸡源毒株属于Y280-like亚系,在NA蛋白颈部63~65位点缺失了3个氨基酸;2株鸭源毒株属于G1-like亚系,在颈部39~40位点缺失了2个氨基酸。11株分离株除了69、146、200、234位点处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比较保守以外,其余的糖基化位点都出现了变异情况。红细胞结合位点(HB)在431~433位点区域比较保守,但在366~373和399~404位点区域的氨基酸发生了明显的变异。抗原决定簇中部分氨基酸序列变异也较为活跃,推测与使用疫苗后的抗体选择有关。NA蛋白酶活性位点处的氨基酸非常保守,没有发生与抗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相关的氨基酸突变。[结论]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养殖鸡群中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仍以Y280-like分支较为常见,鸭群中出现G1-like分支应引起人们的注意。NA基因存在一定的变异,应加强对该类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基因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高粱青贮品质及对山羊饲喂效果的研究
《草地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甜高粱(Sorghum bicolor(Linn.)Moench)青贮品质及其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供试6个甜高梁品种青贮品质特性测定显示:甜高梁青贮发酵品质均良好,但品种间青贮营养品质存在较大差异。以甜高梁青贮+400g精料、甜高梁青贮+200g精料及玉米(Zea mays L)青贮+400g精料(对照)3种日粮方式进行山羊饲喂试验,结果表明:饲喂甜高粱青贮+400g精料组的山羊采食量、增重效果显著高于甜高粱青贮+200g精料组和玉米青贮+400g精料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坦布苏病毒对小鼠的神经致病力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坦布苏病毒(TMUV)对哺乳动物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测定TMUV的增殖能力、神经毒力和神经侵袭力,并对小鼠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和炎性细胞因子测定,研究TMUV对小鼠的神经致病力。结果显示,TMUV可以在小鼠的脑内进行有效的复制;3日龄和3周龄的小鼠经脑内注射TMUV后,可以导致小鼠的发病和死亡,其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10~(0.5)ELD_(50)和1×10~(2.5)ELD_(50);3周龄的小鼠经腹腔注射TMUV后,同样可以引起小鼠的死亡,并且可以在脑内检测到病毒;此外,TMUV还在小鼠脑内引起了神经原的变性、炎性细胞的侵润和过度的炎性细胞因子应答。以上结果说明,TMUV可以在小鼠脑内进行有效复制并导致强烈的炎性应答,对小鼠具有较强的神经毒力和侵袭力。因此应该加强TMUV的流行病学监测和防控,防止该病毒的跨种间传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白菜根肿病接种鉴定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十字花科根肿病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为小白菜根肿病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注射法、菌土法和蘸根法进行小白菜根肿菌接种,并使用最佳接种方法在小白菜不同生长期对其接种,进行了小白菜根肿病发病调查时期比较以及小白菜不同浓度根肿菌接种比较等试验。结果表明:注射法以69.44%的发病率、高达60.71%的病情指数以及操作简便的特点,更适合大量材料的接种鉴定;小白菜的整个生长期都能感病,且受侵染越早,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越高;小白菜接种根肿菌30 d时根部能够观察到明显的根肿,且接种时间越久,病情指数越高;根肿菌接种浓度在1×106个/g(干土)时能够引起小白菜76.67%的发病率,病情指数为55.7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杂草化学防治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及其与化学除草剂相互作用对水稻田杂草控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化学除草剂减量使用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全量浅旋还田、全量深埋还田、秸秆不还田4种方式下不同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0、207、414、621、828 g/hm2)对水稻田主要杂草控制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田千金子、稗草、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等杂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全量覆盖还田和全量浅旋还田效果明显优于全量深埋还田效果。同时小麦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较低剂量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207 g/hm2)对鸭舌草、千金子控制效果,药后45 d全量覆盖还田、全量浅旋还田结合207 g/hm2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对杂草总体控制效果在95%以上,优于414 g/hm2单独使用效果,而与推荐剂量(621 g/hm2)单独使用效果没有显著差异。秸秆还田可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和分蘖,增加水稻产量,秸秆还田与化学除草剂协同作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更为明显。虽然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不同剂量除草剂对水稻有效分蘖数和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1/3推荐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207 g/hm2)在抑制杂草危害、促进水稻产量方面与推荐剂量效果相当,水稻有效分蘖数较空白对照增加44.4%,株高增加12.9%,产量增加51.2%,均明显优于秸秆单独还田和除草剂单独使用效果。生产上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还田的物理作用和化感作用延缓杂草萌发和生长,减少水稻田杂草发生数量,同时配合50%推荐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来有效控制水稻田杂草危害和提高水稻产量,降低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使用量50%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芋头品种真空微波干燥品质变化的比较
《现代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8个不同芋头品种真空微波干燥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比较不同芋头品种生产的芋头脆片色泽、硬度、脆度、膨化率、微观结构和感官品质等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新鲜芋头含水量高达61.33~82.94%,奉化芋头含量最高;淀粉含量范围为15.87~30.25%,香沙芋含量最高;荔浦芋中的蔗糖最高,约为2.6 g/100 g,红香芋中的可溶性蛋白为1455 mg/100 g,明显高于其他品种。芋头片干燥后营养成分中除了蔗糖,其他含量均减少,且减少量差异显著,淀粉含量减少最多。不同品种的芋头真空微波干燥后品质差异明显,其中,荔浦芋、龙香芋、奉化芋头、槟榔芋和香沙芋亮度大、色差小,产品色泽保持良好;龙香芋和乌骨芋外形膨化且内部多孔状结构明显,硬度适中、酥脆性好;龙香芋、奉化芋头和乌骨芋的色泽、形态、口感、风味综合评分高,可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芋头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鉴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主要稻区主栽品种的抗性品种分布情况。[方法]2013和2014年用人工接种方法鉴定了吉林、云南、浙江、湖南、江苏和广东6省75个水稻主栽品种对我国白叶枯病菌9个小种(R1~R9)的抗性。[结果]吉林、云南和湖南省主栽品种抗性弱、抗谱窄,分别只对其中5个、3个和6个小种有抗性,缺乏对当地优势小种表现抗病的品种;广东、江苏省主栽品种对9个小种均有抗性;浙江省的品种对7个小种,包括对当地优势小种R5和R8均有抗性。分析病原菌不同小种对主栽品种的致病力差异,发现强毒性小种R8和R9可以使90%以上的供试品种表现感病或中感反应;而弱毒小种R1只能侵染‘云粳41’和‘龙洋1号’2个品种;以前报道的弱毒性小种R2的毒性有所增强,可以使69个品种表现感病反应。[结论]生产上应及时采集各地水稻白叶枯病菌株,监测其优势小种的变化,分析当地主栽品种对优势小种的抗、感情况,并根据当地白叶枯病小种的变化,合理布局抗病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