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974条记录
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6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配制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和评价亲本遗传利用潜力。结果表明:株高受基因显性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受基因加性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每穗实粒数受基因加性、显性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结实率、千粒重受基因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受基因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各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达极显著水平。亲本216A的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552A的结实率、中作59A的每穗实粒数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间加性×加性上位性的效应呈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对株高的选择来间接达到对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性状改良的目的。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农艺性状 遗传模型 遗传效应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引黄灌区大豆产业化体系发展前景及对策

农业科技通讯 2009

摘要:文章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大豆产业化发展优势的分析,指出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对于本区乃至西北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大豆产业化体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大豆 产业化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川平原土壤盐分及盐渍土的空间分布格局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系统认识和掌握盐渍土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治理改良盐渍土的基础。在总面积约6184.9km2的银川平原引黄灌区布设101个采样点,分层(0~180cm)测定了土壤全盐量,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各层土壤盐分的分布类型均比较复杂,呈高度的偏态分布。土壤盐分的变异属于中等变异强度。0~120cm土层盐分的空间相关距离一般在20~28km;而深层(>120cm)土壤的空间相关距离较大,约34km。银川平原表层土壤属于非盐化土、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土和盐土的土地面积分别为0、1508.8、3614.9、982.6和78.6km2,总体属于中度和轻度盐化土类型,且呈现一定的盐分表聚趋势。重度盐渍土和盐土主要分布在银北的石嘴山市、平罗县、惠农县一带和银南的部分地区。总体来说,银川平原的土壤盐渍化现象依然严重,应加强研究与治理改良。

关键词: 土壤盐分测定 盐渍土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银川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压砂地西瓜新品种引种筛选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摘要:压砂西瓜新品种引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比较品种的产量、品质、空心、瓜大小、形状、抗旱性、抗病等方面,鉴定出早抗王、陇抗9号、西域风度、凯越2号、金桥4号等品种均适合压砂地栽培,在中期补水、集雨为补充条件下可较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压砂地 西瓜新品种 筛选试验 宁夏回族自治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科技创新 服务现代农业

农业科技管理 2009

摘要:宁夏农林科学院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科技创新、服务"三农"、自我发展三个能力明显提升。主要做法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提高项目运行质量;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三农"水平;努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 成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新型高效全日粮模式饲养效果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摘要:奶牛新型高效全日粮模式饲养效果试验表明,全价混合日粮饲养模式增产提效作用明显,经济效益可观,牛体健康、疾病少,是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奶牛业的理想饲养模式。

关键词: 奶牛 全日粮模式 饲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黄灌区畜禽养殖业及其环境污染状况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一、宁夏黄灌区畜禽养殖业基本情况宁夏自治区畜牧业发展迅速,其中奶产业、清真牛羊肉、淡水养殖业作为自治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速度较快。2005年年底奶牛存栏量达到22.9万头,年产奶量达57.8万吨;猪牛羊肉产量达22.3万吨,猪存栏数达122.7万头;羊存栏数达505.35万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烯酰吗啉悬浮剂对葡萄霜霉病的药效评价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9

摘要: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烯酰吗啉悬浮剂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uiticola)具有良好的生长抑制性,表现在药剂处理后病原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的繁殖能力下降,寄生适合度指数也随药液浓度的增高有所降低。以有效剂量0.5mg/L控制效果最为明显,病原菌接种7d后侵染率仅达15%,病斑面积0.4cm2,孢子囊产生能力1×103个/mL。田间试验以用药量800倍(有效剂量313mL/hm2)药后7d和14d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81.82%和84.6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250mL/hm2)72.19%和73.94%的防治效果,发病初期以1200倍液(208g/hm2)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在病情较重的果园选用800倍液剂(313mL/hm2),连续施药2次即可控制病害的扩展。

关键词: 烯酰吗啉 悬浮剂 葡萄霜霉病 药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X性控冻精生产的F1代生长发育测定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扬黄灌区耕地现状遥感调查及分析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3S技术对扬黄灌区耕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土地总面积251426hm2,其中耕地(净面积,下同)127427hm2,园地5040hm2,林地3714hm2,其他用地114580hm2;耕地中,水浇地94514hm2,旱地32707hm2,菜地147hm2;调查结果准确、翔实,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扬黄灌区 耕地 遥感调查 3S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