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夏果树育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宁夏农林科技 》 2009
摘要:建国以来,由于政府的重视,宁夏的果树生产得到了发展,果树育苗方法也随之得到了改进和提高。由历代沿用的古老的压条、分株的繁殖方法,发展到播种砧木种子嫁接优良品种的方法,进而又从人工育苗发展到机械化育苗,有了专业苗圃和企业。宁夏果树育苗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技术革新。


宁夏大豆育种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宁夏农林科技 》 2009
摘要:回顾了宁夏大豆育种科研工作的历史、成就,对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搜集、利用研究,进行了本区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收集研究,对大豆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DNA导入栽培稻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DNA导入宁夏水稻品种宁粳16号和宁粳23号中,获得外源DNA导入系(以D表示),选择的导入系经4次连续自交获得D4代材料。选择其中36个株系在北京种植,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和变异类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导入系分别在株型、生育期、分蘖力、株高、每穗粒数、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等性状上发生变异;一些导入系的每穗实粒数、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和分蘖数等明显高于受体,表现出高产潜力。本文着重阐述导入系的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分蘖数等与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


半干旱退化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的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研究。得出不同土地利用措施土壤机械成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0—40cm土层,88542整地和人工草地的粗砂粒平均含量高于天然草地;在0—100cm土层,最大田间持水量: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毛管持水量:人工草地>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土壤总孔隙度: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毛管孔隙度:人工草地>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土壤的透气性: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在0—100cm土层:有机质的含量为:人工林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变化为: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变化为: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变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其中人工造林整地对土壤容重、持水量、土壤养分的促进作用均优于其它利用方式,有利于植被的快速恢复。


荒漠草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Biolog EcoplateTM技术通过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沙米、白沙蒿、柠条、沙冬青和人工乔木林5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分析,以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有显著的差异(P<0.01),5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种类也存在差异,氨基酸类、羧酸类和糖类是其主要的碳源利用类型。在Biolog ECO板培养基接种培养96 h后,5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示,物种丰富度指数(R)和均匀度指数(EH)差异显著,Shannon指数(H′)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微生物群落水平生理剖面 Biolog生态板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喷灌条件下不同节水措施对玉米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宁夏中部干旱带采用起垄覆膜、无垄覆膜、起垄无膜、秸秆覆盖和对照(常规种植)进行玉米生育期、产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土壤水分含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可使玉米提早成熟10 d以上,并可提高玉米的产量、保苗率,成穗率,使玉米的产量比对照提高25.7%~30.7%。影响叶绿素含量的主要是玉米各生育时期与玉米叶片的不同部位,影响最大的是叶片中部,其次是叶片基部。起垄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起垄覆膜可促进玉米的光合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