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克氏螯虾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tlh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并分别采用LAMP检测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GB/T4789.7-2008)对克氏螯虾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101 cfu/mL;对6种细菌共8株菌进行LAMP法扩增,仅3株副溶血性孤菌得到阳性扩增.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与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准确度高.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溶血性弧菌 克氏螯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对萝卜肉质根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氮肥用量对萝卜肉质根产量、养分含量和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为萝卜的合理施肥与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0、40、80、120和160 kg N/hm2,分别记作N0、N40、N80、N120、N160)对萝卜肉质根产量、养分含量、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0~160 kg N/hm2的范围内,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萝卜肉质根产量和养分累积量,以施氮120 kg N/hm2为最高,肉质根产量达到6.42×104kg/hm2,氮、磷、钾累积量分别达到68.15、11.78和87.18 kg/hm2;施氮可以提高萝卜肉质根和茎叶中的氮素含量。合理氮肥用量能促进萝卜植株的生长,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结论]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20 kg/hm2是兼顾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关键词: 萝卜 氮肥用量 肉质根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养分利用效率试验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配方施肥条件下的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能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N、P2O5、K2O的利用率分别提高121%、38%、64%,土壤氮素水平和氮肥用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水稻 配方施肥 肥料养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排源方式对辐照剂量不均匀度及射线利用率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5.84×1015Bq60Co放射源研究了放射源单层排列与3层排列对剂量不均匀度及射线利用率的影响。放射源单层排列时,垂直方向剂量分布不均匀度为5.32,复方甘草片产品箱内剂量不均匀度为1.46,需进行人工换层操作,射线利用率达28.4%。放射源3层排列时,垂直方向剂量不均匀度为1.15,复方甘草片产品箱内剂量不均匀度为1.48,射线利用率达29.0%。两种排源方式的射线利用率相差0.6个百分点,差异不明显,但3层排源较单层排源省时省力,产品辐照质量更有保障。

关键词: 放射源 单层排源 3层排源 剂量不均匀度 射线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RRS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可破坏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导致猪的免疫抑制,进而导致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为进一步研究PRRS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综述了PRRSV抑制Ⅰ型IFN的激活及其相关信号通路,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多种途径,从而避免PRRSV侵染,为PRRSV的防控提供分子基础。

关键词: PRRSV 天然免疫 干扰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氧化氮对棉花叶片中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影响和分析

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 2013 CSCD

摘要:近年来,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作为一个相对稳定并且具有广泛作用的重要信号分子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众多研究表明,NO在植物体内能够参与多种生理生化活动,包括诱导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程序性细胞死亡以及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等。为研究NO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前期试验中,作者用NO的供体SNP(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溶液处理棉花幼苗,发现外施NO可显著延缓棉花子叶的衰老。同时,还对不同浓度SNP处理后的棉花真叶进行了蛋白质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非标记定量法分析不同浓度的NO对棉花叶片蛋白质组的影响,一共得到了166个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按照功能分为14...

关键词: 棉花 一氧化氮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2012年湖北省西甜瓜产业发展报告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2012年湖北省西甜瓜种植面积10.243万hm2,总产量395.35万t,总产值60.11亿元。与2011年相比,面积、单产和产值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嫁接栽培有较快发展,但采后处理和加工相对滞后。通过调研,预计2013年湖北省西甜瓜生产面积还会有一定增长。

关键词: 西甜瓜 产业 发展报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分析

北方蚕业 2013

摘要: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湖北省及6个下属蚕种场1993—2012年蚕种生产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蚕种生产量与超毒率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推导不同蚕种场较安全的蚕种生产规模临界值,避免因蚕种生产量过大导致微粒子病暴发的危险。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病 流行规律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弱筋小麦新品种鄂麦58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鄂麦580(区试号5118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2012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鄂审麦2012001),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湖北省麦区种植。规范化播种、合理施肥、沟厢配套、及时清沟排渍、及时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适时收获是确保鄂麦580高产优质的关键栽培措施。

关键词: 小麦 鄂麦580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西北(十堰)麦区小麦条锈病定点接种监测研究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湖北十堰麦区小麦条锈病冬繁区发展流行规律,使国家小麦主产区免受条锈病危害,保障全国夏粮增产丰收。[方法]采用高感小麦品种铭贤169结合人工接种的方法,在湖北十堰选取4个县市开展小麦条锈病定点接种和自然诱发监测试验。[结果]4个监测点接种后均发病扩展,未接种的自然诱发圃也显症发病;条锈病病菌冬季在十堰市辖区范围可以缓慢冬繁,潜育期随着海拔的升高潜伏期相应延长;早春阶段条锈病病菌在十堰市各县市可进行再侵染,但因气温低扩展缓慢,显症不明显。[结论]十堰市小麦条锈病春季菌源大部分为甘、陕及西南地区和本地冬繁的菌源。

关键词: 条锈病 冬繁区 定点监测 鄂西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