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NaCl和Na_2SO_4胁迫对盐地碱蓬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盐地碱蓬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相同Na+浓度的NaCl和Na2SO42种盐胁迫对盐地碱蓬幼苗含水量、叶绿素、有机酸、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能促进盐地碱蓬幼苗含水量的增加,而Na2SO4胁迫则抑制其增加;NaCl和Na2SO4胁迫均导致其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的减少以及有机酸含量的下降;而脯氨酸含量则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总体表现出Na2SO4胁迫对盐地碱蓬的伤害作用弱于NaCl。
关键词: 盐地碱蓬 NaCl处理 Na2SO4处理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疫鸡群暴发新城疫的主要原因分析
《湖北畜牧兽医 》 2013
摘要:新城疫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增高,是最难净化的疾病之一。从免疫监测、免疫抑制、基因变异以及生物安全等角度,分析了我国鸡群在免疫后仍然发生新城疫的几个主要原因及预防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地区氮肥减施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氮吸收、利用与氮素平衡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采用连续两个轮作周期的稻麦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氮肥减施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推荐施肥(小麦N 195 kg/hm2,水稻210 kg/hm2,均按底肥40%、分蘖肥30%、拔节肥30%分3次施用)的基础上,氮量减施20%,并配合综合调控技术措施,产量并没有降低,而且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贡献率均得到提高。氮素在作物体内累积随着施量的提高而提高,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也有相同的规律。生产相同数量的籽粒产量的需氮量小麦高于水稻,而氮素表观损失,则水稻高于小麦。
HPLC法检测鲟鱼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产物
《湖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鲟鱼(Acipenser sturio L.)中的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结晶紫和隐色结晶紫。采用冷冻的方法除去样品中所含的油脂,讨论了过柱与否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的回收率为61.24%~105.81%,相对标准偏差为0.2%~6.3%,孔雀石绿的检出限为2μg/kg,其他3种物质的检出限均为1μg/kg。该方法处理简单,节省时间,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HPLC) 鲟鱼(Acipenser sturio L.) 孔雀石绿 结晶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尔山羊10个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波尔山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选择了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具有较高多态性的10个微卫星标记对波尔山羊群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BM1329等10个微卫星标记上共检测到145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都检测到至少1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出14.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4~14.9个,基因频率最高的是OarAE101标记的95 bp片段(0.239 1);10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信息含量都在0.95以上,均为高度多态标记,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BMS1591标记的多态信息含量最高,为0.995 5;各标记的观测杂合度在0.616 7~0.984 4之间,期望杂合度在0.8441~0.932 8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94 0,属于高度杂合标记和高度杂合品种,遗传变异较大。
白灵菇预煮液主要营养与风味分析评价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13
摘要:白灵菇最主要的加工产品是罐头,但在加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预煮液。通过测定白灵菇预煮液的主要营养成分、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以及风味物质组成,评价白灵菇预煮液的营养风味价值,以便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白灵菇预煮液资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可溶性固形物为2%的白灵菇预煮液中,蛋白质含量为0.35%,水解氨基酸达到22种,总量为212.25 mg/100 mL,游离氨基酸量为86.8 mg/100 mL,呈鲜、甜味氨基酸占游离氨基酸的68.5%;经气质分析,对风味起主要作用的为醇类,特别是1-辛烯-3占挥发物总量的30.3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份鸭茅材料耐高温性能评价(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3
摘要:人工控制条件下对宝兴鸭茅和金丝岭鸭茅的耐高温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鸭茅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对3项生理指标的分析表明两份鸭茅材料均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该试验条件下宝兴鸭茅的耐高温性能略强于金丝岭鸭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GC诱导猪超数排卵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将健康的8~9月龄的湖北白猪后备母猪分为7组,分别用500、750、1 000、1 250、1 500、1 750 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处理,用稀释剂作对照,以确定合适的使用剂量,再按这一PMSG剂量配合等剂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结合氯前列烯醇(PGC)肌注母猪,配种后,手术冲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白猪后备母猪使用PMSG超排的合适剂量为1 000 IU;当与PGC合用时,排卵数提高3倍以上。当与PMSG合用时,PGC对猪有明显的诱导超排作用。
关键词: 猪 氯前列烯醇(PGC) 超数排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