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亚麻新品种“黑亚11号”的选育

中国麻作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黑亚11号是选用优质、高纤、抗逆性强的不同类型亲本杂交,经多次选择育成的早熟、长麻率高、纤维品质好、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新品种。原茎、纤维、种子产量分别为6692.0kg/ha、954.4kg/ha、560.7kg/ha,比对照品种黑亚七号增产11.8%、27.1%、14.4%。机制长麻17.9%,比对照高2.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8kg、分裂度450支。

关键词: 亚麻品种 黑亚1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平易涝地机械化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平易涝地不良的耕层土壤环境,是作物高产稳产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化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为作物生育和高产稳产创造了良好生态环境,改善了土壤不良理化性状和作物光合性能,大豆增产15.1%、玉米增产17.6%,是改变低平易涝地低产面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低平易涝地 机械化 三深带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无核化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葡萄无核化栽培技术杨秀文(辽宁省辽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辽阳)贾兰虹(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哈尔滨)葡萄无核化栽培就是通过无核剂处理与良好的栽培技术相结合,使原来有籽的大粒葡萄果实的种子软化或败育,使之达到无籽、早熟、丰产、优质、抗病的目的。我们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抗寒李新品种“绥李三号”栽培技术

林业科技通讯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极抗寒李新品种“绥李三号”栽培技术极抗寒李新品种“绥李三号”是我所育成的优良品种。该品种1992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近年来已成为东北三省、内蒙古的李树主栽品种,面积达3.13万hm2左右。在山东、山西、新疆等地有部分栽培。1建园1.1园地选择李树对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石竹脱毒苗快繁技术

北方园艺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香石竹脱毒苗快繁技术刘文萍香石竹又名康乃馨,花色艳丽,开花时间长,装饰效果好,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切花之一,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由于病毒病侵害,常使植株矮化,花朵变小,花色产生斑点,退色甚至不开花,影响切花产量和质量。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能够获得“无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应用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世界农业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除草剂应用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徐伟钧目前,全世界除草剂品种约350多个,1991年世界除草剂销售总额达119亿美元,占农药销售总额的44.4%,位居各种农药之首。除草剂的大面积使用使农田草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也相应地带来一些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早熟优质南瓜新品种——龙早面

中国蔬菜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极早熟优质南瓜新品种———龙早面倪淑君(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哈尔滨150069)龙早面南瓜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从日本引入的品种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极早熟、粉质、香面南瓜新品种,1997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推广面积已累计达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马铃薯复种瓜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北方园艺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引入的11个国内外早熟马铃薯品种(系)进行熟期、产量、商品性试验,筛选出了适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两季复种栽培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系8022—1,研究了前茬马铃薯催大芽地膜覆盖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及下茬复种瓜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筛选出了适于两季夏种的组合模式,为高寒地区实现早熟马铃薯为前茬的两季复种提供了依据,为发展高寒地区高产高效农业提出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 马铃薯,复种高产,高效栽培,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

作物品种资源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两个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龙粳5号该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于1985年以合良682/GL7为母本,合单80-036为父本杂交育成,1997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龙粳5号全生育期135~138天,需活动积温2550~26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对水分胁迫下大豆几种生理指标和茎叶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大豆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1993-1994年在碳酸盐黑钙土上进行了有机肥、化肥和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的盆栽试验。在大豆生育期间人工模拟旱境条件下测定了与大豆抗旱性有关的大豆叶片细胞膜透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内源激素脱落酸含量和茎叶组织超微结构等项目。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有机肥能减轻旱情,降低大豆植株脱落酸含量和叶片细胞膜透性,提高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少细胞膜损伤,延缓大豆叶片衰老及叶片栅栏组织细胞外壁明显增厚。回归相关测定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大豆叶片细胞透性越小,植株叶片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越大,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叶片内源激素脱落酸含量与细胞膜透性呈正相关

关键词: 大豆;有机肥;脱落酸;细胞超微结构;过氧化氢酶活性;膜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