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有机物料强还原处理对土壤性状影响与防控辣椒疫病效果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添加菜粕或秸秆后进行淹水处理对辣椒疫病发生率的影响,并从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及病原菌数量方面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淹水结束时,菜粕处理和秸秆处理土壤Eh值比对照低267和228 m V,而有机酸、酚酸和铵态氮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96和4.39倍、2.59和3.73倍、3.21和0.38倍。与对照相比,两种强还原处理更显著地减少放线菌数量和极显著增加细菌数量,且菜粕处理效果更为明显。秸秆处理真菌数量显著上升,菜粕处理却显著下降。两种强还原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多酚氧化酶活和纤维素酶活,降低脲酶活,但秸秆处理纤维素酶活显著高于菜粕处理,而多酚氧化酶活和脲酶活显著低于菜粕处理。秸秆处理消除辣椒疫霉效果显著强于对照和菜粕处理,栽植后对照和菜粕处理的辣椒疫霉数量增至35.9和15.6个辣椒疫霉/g干土,而秸秆处理的辣椒疫霉数量为0。对照、菜粕处理和秸秆处理发病率分别为16.7%、3.3%和0。两种强还原处理可能通过改变土壤Eh值、铵态氮含量、有机酸和酚酸含量进而减少辣椒疫霉数量,并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抑制辣椒疫霉的生存和致病力。菜粕和秸秆强还原处理对土壤铵态氮、有机酸、酚酸、纤维素酶和真菌等方面的影响差异显著,这可能是两者防效差异的主要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小麦旱涝敏感性分析与损失评估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4个小麦主产省小麦生产现状以及旱涝评估技术要求,运用经改进的WCSODS(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通过检索代表性站点48年(1961-2008年)降水量、麦田初始土壤相对含水量和根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资料,计算了上述3要素在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下对应的小麦产量的变化幅度,进而进行了冬小麦旱、涝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域的冬小麦旱、涝损失评估。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干旱损失随年代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涝渍损失没有随年代变化的趋势。从空间上看,干旱、涝渍损失均有明显的纬度分布特点,不同的是,干旱损失表现为北高南低,而涝渍损失表现为南高北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激活素A对大鼠肌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激活素A(Activin A)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m L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员,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为研究Activin A在肌肉发育中的作用,以大鼠肌细胞L6为研究模型,通过时空表达谱、CCK-8以及流式细胞周期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ctivin A随着肌细胞由增殖转向分化状态,其表达量呈下降趋势。添加不同浓度的Activin A(5~25 ng/m L)均能显著促进L6细胞的增殖速度,且这种促进细胞增殖的效应随着Activin A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Activin A能显著增加S期在细胞周期中的比例,同时缩短G1和G2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比例。此外,通过添加Activin A显著抑制了肌肉分化标记基因Myog的表达。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ctivin A在肌肉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鼠 激活素A(Activin A) 肌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茎基腐病菌鉴定及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小麦种植主产区赤霉病的频繁发生,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逐年加重,已经成为小麦生产的潜在威胁。为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对田间采集小麦茎基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分子细胞观察等分子技术进行鉴定,确定致病菌主要为禾谷镰刀菌。采用不同药剂分别在苗期和返青期防控该病,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茎基腐病防效存在明显差异,试验药剂中戊唑醇·咪鲜胺合剂、多·酮合剂防效较好,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单剂也有较好的防效。小麦播种时药剂拌种可显著降低苗期茎基腐病发病率,返青拔节期茎基部喷药具有更好的防效,该结果对生产上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具有实践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产量稳定性及高产特征分析
《中国稻米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对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在2011-2012年江苏省区域试验中产量的稳定性和2013-2014年江苏省机插高产栽培示范方中高产形成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南粳9108的超高产栽培及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南粳9108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对照淮稻9号,产量潜力较高,通过改善栽培技术或环境能显著增加产量。(2)南粳9108从中高产到高产到更高产再到超高产,群体颖花量不断提高,且不同产量等级间差异显著,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在4个产量等级间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群体颖花量的提高在由中高产提高到高产的水平上,主要依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增加,而由高产提高到更高产再提高到超高产水平,则主要依靠在稳定足够穗数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南粳9108产量与群体总颖花量和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不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群体总颖花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量而间接影响产量。因此,南粳9108超高产栽培应以足量的穗数获取较大的穗型,保证群体具有较大的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千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糯小麦宁糯麦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糯小麦宁糯麦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对宁糯麦1号产量有显著、极显著影响。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播期对穗长、不孕小穗数、每穗粒数影响显著。播种密度对总小穗数、每穗粒数影响显著,对穗长、不孕小穗数影响不显著。播期对蛋白质含量、粗淀粉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硬度影响极显著,对湿面筋含量影响显著,对容重影响不显著。播种密度及其互作对检测的7个小麦品质性状影响不显著。施氮量、氮肥运筹对宁糯麦1号产量、不孕小穗数、每穗粒数、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粗淀粉含量影响显著,对穗长、总小穗数、吸水率、稳定时间、容重、硬度影响不显著。综合分析结果,宁糯麦1号在江苏淮南地区种植以11月3日左右播种,基本苗240万/hm2,氮肥用量225 kg/hm2,肥料运筹基肥为60%、苗肥为20%、拔节肥为15%、穗肥为5%分4次使用,既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又可保证较高的支链淀粉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长蛋鸭笼养舍内不同区域环境参数与蛋鸭生产性能比较分析
《家畜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秋冬季节超长笼养蛋鸭舍内不同区域环境参数特征,以及对蛋鸭生产性能的影响。分别选择舍内距离进风口0m(进风端)、33m、66m以及100m(出风端)处检测温度与湿度、NH3和CO2、气载需氧总菌、气载大肠杆菌以及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结果表明:蛋鸭笼养舍内温湿度、NH3和CO2以及各检测类型气载细菌浓度均由进风端至出风端显著上升;气载需氧总菌浓度介于5.07~5.74lg(CFU/m3),气载大肠杆菌浓度介于3.71~4.74lg(CFU/m3),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介于4.39~5.56lg(CFU/m3);出风端蛋鸭产蛋率与料蛋比略差于其它位置,但差异不显著。表明秋冬季节超长蛋鸭笼养鸭舍内不同区域环境参数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蛋鸭笼养实施更精细化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地碱蓬2个DREB1/CBF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调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盐地碱蓬(Suaeda salsa L.)中克隆2个DREB1/CBF,分析其序列特征、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活性,以及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盐地碱蓬的抗逆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同源克隆法获得盐地碱蓬2个DREB1/CBF片段,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c 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Ss CBF1和Ss CBF2。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2个Ss CBF及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并将它们分别与GFP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转化法导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瞬时表达,观察它们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利用酵母单杂交系统研究2个Ss CBF与DRE/CRT顺式作用元件的结合特异性和转录激活活性。采用Real time-PCR研究2个Ss CBF在低温、Na Cl、PEG以及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Ss CBF1编码一个225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分子量为25.4 k D,理论等电点为4.84。Ss CBF2编码一个由26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预测分子量为28.6 k D,理论等电点为5.05。Ss CBF1和Ss CBF2均含有1个典型的AP2/ERF保守结构域,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分别具有53.5%和45.4%的同源性,而2个基因的AP2/ERF结构域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分别具有76.2%和87.3%的相似性。Ss CBF1、Ss CBF2归属于DREB亚组的A-1组,定位于细胞核内,均能与DRE/CRT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并激活下游报告基因的表达。低温、干旱、高盐和ABA能够诱导Ss CBF1表达,而Ss CBF2在低温处理下表达量上调,但对干旱、高盐和ABA处理不响应。【结论】Ss CBF1和Ss CBF2是盐地碱蓬的2个胁迫应答转录因子。在盐地碱蓬中,Ss CBF1通过依赖ABA途径参与对高盐、干旱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的应激调控,而Ss CBF2则通过不依赖于ABA途径对低温胁迫产生响应。
关键词: 盐地碱蓬 DREB1/CBF转录因子 亚细胞定位 酵母单杂交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模化猪场污染物排放监测与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准确了解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尿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迁移转化规律,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研究基地规模化养猪场为研究对象,对规模化猪场污水排出口和厌氧发酵处理排出口的污水的周年四季进行了连续3 d的监测。结果表明:被研究的规模化猪场,每年产生的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为16.6 t,总氮(TN)为3.8 t,总磷(TP)为0.6 t,年排放COD为8.0 t,TN为2.5 t,TP为0.4 t。按养殖场年存栏3 127头计算,养殖场产污系数分别为COD 5.32 kg/(头·年)、TN 1.21 kg/(头·年)、TP 0.20 kg/(头·年),养殖场排污系数分别为COD 2.56 kg/(头·年)、TN 0.79 kg/(头·年)、TP 0.11 kg/(头·年)。通过厌氧发酵处理后,一年四季对猪场污水中COD、TN和TP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猪场污水中COD去除率为42.6%~61.1%,TN的去除率为56.2%~78.2%,TP的去除率为50.3%~88.4%。这为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滴鼻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滴鼻免疫新途径免疫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与肺内免疫组及对照组进行比较,来确定滴鼻免疫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的免疫保护力。将20只猪随机分为肺内免疫组、滴鼻免疫组、健康对照组和攻毒对照组。定期观察和检测各组猪免疫后的临床症状。结果表明:滴鼻免疫组免疫后,猪群体温正常,无免疫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免疫途径安全可行;滴鼻免疫组和肺内免疫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Ig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但滴鼻免疫组与肺内免疫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4+数值未发生显著性变化。肺脏剖检评分显示滴鼻免疫组的肺脏的病变水平与攻毒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降低(P<0.01),保护率达到60%,相对低于肺内免疫组100%的保护率。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通过滴鼻免疫方式,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力。
关键词: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 滴鼻免疫 SIgA 肺脏病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