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柠檬烯对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英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柠檬烯乳化液以及柠檬烯丙酮溶液对3种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滤纸片扩散试验表明,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的抑菌活性高低为氧氟沙星(阳性对照)>500μL/L柠檬烯丙酮溶液>5 000μL/L柠檬烯丙酮溶液>柠檬烯乳化液>50μL/L柠檬烯丙酮溶液>丙酮(溶剂对照),抑菌圈分别为46.8mm,32.2mm,27.4mm,17.1mm,14.5mm和9.2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活性最高的是阳性对照,其次是50μL/L柠檬烯丙酮溶液,抑菌圈达30.3 mm;柠檬烯丙酮溶液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具有抑菌圈,但与丙酮的抑菌圈大小相似,而柠檬烯乳化液未表现出抑菌活性,说明柠檬烯对该菌没有抑制作用,溶剂丙酮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试管梯度试验表明,柠檬烯乳化液和柠檬烯丙酮溶液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没有活性,且柠檬烯丙酮溶液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远低于柠檬烯乳化液,说明前者的抑菌活性更好。所选3种食源性病原菌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柠檬烯最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最不敏感。

关键词: 柠檬烯 乳化 抑菌活性 食源性病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MPP增强碳酸氢铵防控辣椒疫病的效果与机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增强氨杀灭土壤病原微生物、防控作物土传病害的效果,采用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DMPP和(或)碳酸氢铵预处理潮土15 d,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真菌、氨氧化菌、辣椒疫霉菌数量的影响以及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并对辣椒疫病的发病率与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学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开发新的防控辣椒疫病的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加DMPP的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土壤pH、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碳酸氢铵和DMPP配合施用处理土壤15 d,土壤细菌amo A基因拷贝数和辣椒疫霉菌ITS基因拷贝数分别降低34.9%(P>0.05)和93.8%(P<0.05);土壤16S r RNA基因拷贝数比未添加DMPP处理高出54.7%(P<0.05);DMPP对土壤氨氧化古菌amo A基因拷贝数无显著影响。栽植辣椒28 d后,DMPP和碳酸氢铵配合施用处理的辣椒疫霉菌ITS基因拷贝数最低(2.1×10~5 copies·g~(-1)),其次为DMPP(15.4×10~5 copies·g~(-1));对照辣椒根际疫霉数量最高(37.1×10~5 copies·g~(-1)),分别比碳酸氢铵处理、DMPP处理和DMPP和碳酸氢铵配合施用处理高0.4倍、1.4倍和16.8倍。碳酸氢铵或DMPP处理过的土壤栽植辣椒28 d后,对照辣椒疫病发病率最高(95.00%),仅施用碳酸氢铵处理发病率次之(85.00%),DMPP和碳酸氢铵配合施用处理的发病率最低(32.20%),其防治效果达66.11%。辣椒疫病的发生率与土壤电导率、硝态氮含量、疫霉菌数量正相关,与土壤pH、铵态氮含量、细菌及真菌数量负相关。综上,碳酸氢铵和DMPP配合施用降低潮土氨氧化细菌的数量,从而增加铵态氮而降低硝态氮含量,提高了土壤pH,进而降低土壤疫霉菌数量,因而能有效防控辣椒疫病。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3,4-二甲基吡唑磷酸 碳酸氢铵 辣椒 疫病 氨氧化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分泌表达极耐热木聚糖酶及其酶学性质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将海栖热袍菌极耐热木聚糖酶基因xyn B(Gen Bank登录号AY340789)在枯草芽孢杆菌Bs916中进行异源分泌表达,并阐明工程菌分泌重组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克隆极耐热木聚糖酶基因xynB,将其与罗克霉素启动子融合,构建融合质粒载体pXYNB2,将其转化到枯草芽孢杆菌Bs916中,获得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s916/p XYNB2),并对重组芽孢杆菌分泌表达的极耐热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SDS-PAGE法测定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分泌的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43 000处有明显的蛋白表达条带。重组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 H值为5.0~5.8,重组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大于或等于100℃,重组极耐热木聚糖酶在pH值4.6~7.8比较稳定,重组木聚糖酶的温度稳定性在90℃下保温2 h后残存酶活83%。可见,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s916能有效分泌表达极耐热木聚糖酶,为以后构建多种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其中的协同表达,拓宽其碳源利用范围奠定基础。

关键词: 重组枯草芽孢杆菌 海栖热袍菌 极耐热木聚糖酶 基因融合 分泌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种光谱指标构建决策树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理选取不同光谱指标制定决策树规则,能有效提高决策树分类法提取水稻面积的精度。本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选取30 m空间分辨率HJ1A和16 m空间分辨率GF1多光谱影像,在对不同地物样点像元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地物光谱特征明显的GF影像计算NDVI、EVI、DVI和RVI,并提取影像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利用上述5种光谱指标确定不同地物分类阈值来对两景影像进行决策树分类,进而获取淮安市水稻面积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GF影像地物光谱特征较明显,有利于识别不同地物,可用来确定基于多种光谱指标分类的阈值范围。其中,水稻判别条件为NDVI>0.70,0.255.5且0.30<ρNIR≤0.46。HJ影像和GF影像提取水稻面积的样本精度分别为87.29%和93.70%,GF影像比HJ影像的水稻面积提取精度提高了6.41个百分点,说明利用多种光谱指标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是一种有效提取水稻种植面积的方法。

关键词: 水稻 多光谱遥感 决策树分类 种植面积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生育后期外源赤霉素调控稻草饲用品质的机理研究

草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两优培九(迟熟中籼)和南粳44(早熟晚粳)两个水稻品种,开花后15d喷施45g/hm~2赤霉素(GA),在处理后第3和14天采集水稻倒1叶样品,分析其中内源激素[GA,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及与衰老相关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并在收获时采集稻草样品分析饲用品质和青贮品质,分析外源GA调控稻草饲用品质的机理。结果表明外施GA后籼稻品种两优培九和粳稻品种南粳44稻草的饲用品质得到显著改善,衰老进程放缓;但是籼稻和粳稻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两优培九GA处理组稻草的单茎绿叶面积增加幅度极显著高于南粳44(P<0.01),稻草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和粗蛋白(CP)增加幅度也显著高于南粳44(P<0.05),叶片中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SOD和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增加幅度高于南粳44,叶片中的GA含量和GA/ABA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高于南粳44。这说明水稻生育后期喷施外源GA能显著改善稻草饲用品质,主要通过减少MDA的积累量,提高SOD和POD活性,提高内源GA含量及GA/ABA来实现,但对衰老进程较快的籼稻品种两优培九的效果优于粳稻品种南粳44。

关键词: 稻草 赤霉素 饲用品质 调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J星和GF1号数据在水稻种植面积提取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生长已成为当今农业遥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选用国产中空间分辨率卫星HJ星和高空间分辨率卫星GF1号遥感影像数据,在分别对其进行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的基础上,选用PCA、Brovey、HPF和Wavelet 4种融合方法对HJ星和GF1号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并对其融合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通过计算融合影像的RVI和NDVI,比较其光谱特征的差异性,并对筛选出的最适融合影像进行水稻种植面积的提取与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在4种遥感融合方法中,HPF融合效果最佳,其标准差和信息熵分别为10.984 3和1.468 6,信息量丰富,与原始影像的交叉熵和相关系数分别为1.848 5和0.370 2,保真度较好,HPF融合影像RVI和NDVI分别为6.508 1和0.713 6,与实测值最为接近,近似率分别为87.71%和98.63%,利用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样方验证的精度为98.08%。说明,对HJ星和GF1号遥感影像进行HPF融合,可以增强融合影像的信息量和光谱特征,有利于县域级水稻种植面积准确提取。

关键词: 多源遥感 数据融合 植被指数 水稻面积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条件下草莓品种宁玉花序分化进程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草莓品种宁玉在促成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花序分化的过程及其所需时间,运用植物解剖学方法,观察植株前三花序的分化过程,并分析温度对花序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促成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草莓品种宁玉前三花序的分化是连续不间断进行的,截止次年5月,在促成栽培条件下,有5个花序形成,而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仅观察到4个花序;草莓品种宁玉花序分化对温度要求不是很严格,但低温会导致后续花序分化的延后,且分化完成所需时间延长。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尽可能通过一定的保温措施,尽量将棚内温度提高,缩短花序分化时间,从而达到丰产的目的。

关键词: 草莓 促成栽培 露地栽培 花序 花序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剪叶疏花条件下高浓度CO_2对汕优63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稻田FACE(Free Air CO_2Enrichment)系统平台,以杂交稻汕优63为供试材料,二氧化碳设环境CO_2浓度(Ambient)和高CO_2浓度(Ambient+200μmol/mol),抽穗期源库改变设剪叶(剪除剑叶)和疏花处理(相间剪除1次枝梗),以不处理为对照(CK),研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源库处理水稻产量形成及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CK条件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汕优63籽粒产量显著增加32%,这主要与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大幅增加(+26%)有关,结实能力亦呈增加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抽穗期剪叶处理水稻的籽粒产量平均增加55%,明显大于对照水稻,这主要与受精率(+28%)、饱粒率(+23%)和所有籽粒平均粒重(+19%)大幅增加有关。相反,对抽穗期疏花处理水稻而言,高CO_2浓度环境下籽粒产量的增幅(+25%,P=0.07)明显小于对照水稻,这主要与结实能力的响应略有下调有关。与产量响应类似,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对照、剪叶和疏花条件下最终生物量分别增加39%、43%和28%,除疏花处理外均达显著水平。抽穗期剪叶和疏花处理本身使水稻籽粒产量分别降低40%和45%,前者主要是结实能力大幅下降所致,而后者与总颖花量减半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杂交水稻生产力大幅增加,人为减小源库比(如剪叶)可增强CO_2肥料效应,而增加源库比(如疏花)则可使这种肥料效应减弱。

关键词: 水稻 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 二氧化碳 剪叶疏花 产量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徐薯32’的选育及特性分析

植物科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新品种‘徐薯32’是以品质性状良好的‘徐薯55-2’为母本、‘红东’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培育而成。该品种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对‘徐薯32’农艺性状特征、生产力、抗病性、品质性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徐薯32’地上部短蔓,薯块萌芽性好,耐贮藏,熟食口感佳;抗黑斑病,中抗根腐病与茎线虫病;鲜薯产量与对照‘徐薯22’相当,薯干和淀粉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15.24%和18.99%;‘徐薯32’块根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均高于‘徐薯18’,其淀粉最高粘度值与崩解值较‘徐薯18’分别高6.52%和12.40%,糊化温度则略低于‘徐薯18’;淀粉粒径表面积与体积分布呈三峰、数目分布呈单峰,三类分布中淀粉颗粒总平均粒径均低于‘徐薯18’,降低幅度分别为12.22%、13.18%和2.22%。因此,‘徐薯32’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与品质特性,可为鲜食型甘薯品种改良和应对市场需求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甘薯选育 ‘徐薯32’ 优质 鲜食型 品质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山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山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选取4只体重为(26.63±2.60)kg的波尔山羊×徐淮山羊(波杂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基础饲粮采用稻草(A)为粗饲料,试验饲粮分别采用大豆皮(B)、金针菇菌渣(C)及大豆皮+金针菇菌渣(D)替代部分稻草,4组饲粮等氮、等能、等纤维。试验分为4期,每期15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4组饲粮的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ADF)、磷以及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与饲粮A相比,饲粮D显著提高了有机物(O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B与饲粮A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B、饲粮C和饲粮D的钙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饲粮A(P<0.05)。3)与饲粮A相比,饲粮B、饲粮C和饲粮D显著提高了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价值(P<0.05)。综合得出,与单独采用稻草为粗饲料相比,采用大豆皮、金针菇菌渣或二者联合与稻草组合提高了山羊OM、NDF、钙的表观消化率,氮沉积率以及氮生物学价值;本试验条件下,采用大豆皮和金针菇菌渣联合与稻草组合为粗饲料效果最优。

关键词: 山羊 稻草 金针菇菌渣 大豆皮 表观消化率 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