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不同水分条件下秸秆生物炭对高粱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秸秆生物炭对高粱生长、养分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探明秸秆生物炭对高粱生长的作用效果。【方法】以高粱"晋杂34号"为供试作物,石灰性褐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3个水分处理,分别为正常供水,田间持水量的85%(W1);轻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65%(W2);重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45%(W3)。设5个秸秆生物炭添加量,分别占土壤干重的0、0.5%、1%、3%和6%。高粱出苗后70天调查株高,采集地上部(茎和叶),测定生物量、N、P、K、Ca、Mg、Fe、Mn、Cu和Zn的含量,同时采集土样测定pH值、EC、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Ca和Mg、有效Fe、Mn、Cu和Zn的含量。【结果】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高粱生物量和株高;施用0.5%秸秆生物炭显著增加了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高粱生物量,但是当施用量>1%时不同水分条件下高粱生物量和株高均显著降低。干旱胁迫降低了高粱P含量,增加了K、Ca、Mn和Zn的含量;秸秆生物炭提高了高粱K和Zn含量,降低了N、P和Mg的含量;随着水分含量的减少,作物收获后土壤有效Mn和有效Zn含量降低;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K和有效Zn的含量,但是当施用量大于1%时,土壤交换性Mg、有效Fe和有效Mn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供试条件下,施用0.5%秸秆生物炭能够提高高粱钾和锌的含量,促进干旱胁迫条件下(45%田间持水量)高粱的生长,但过量施用(>1%)会对高粱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高粱 石灰性褐土 生物量 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作物研发现状及展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并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在作物改良方面的显著成绩,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新进展,展望了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未来,以期为推进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发展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提供指导。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研发现状 作物改良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小麦磷钾肥减施稳产提质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研究磷钾肥减施及追施时间对小麦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钾肥减施对小麦拔节期总茎数和分蘖数影响显著,生育期灌3水(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和灌4水(越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的P_(底+拔)K(磷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最高,且可以提高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能力,增加籽粒中来自开花后干物质的比例,成熟期籽粒分配量最高。与传统栽培模式及微喷灌常量施肥相比,生育期灌水3次(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灌水量1 500 m3/hm2,磷钾肥减施30%且磷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与常量施肥高产处理差异不显著,产量构成因子中穗数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变化,千粒重有增加趋势,品质指标较当地传统栽培模式有所提高。因此,在山西省干旱缺水条件下,利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生育期灌水3次(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灌水量1 500 m3/hm2,氮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钾肥减30%全部底施、磷肥减30%且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可以实现节水节肥稳产提质。

关键词: 微喷灌水肥一体化 小麦 磷钾肥减施 稳产提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改良石蜡切片技术的飞蝗胚胎浆膜表皮发育模式及形态变化观察

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优化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胚胎石蜡切片制备技术,研究飞蝗胚胎发育时期浆膜表皮变化规律。【方法】通过优化飞蝗胚胎固定前处理、洗涤、脱水和透明等步骤,改良胚胎期石蜡切片制备技术;制备飞蝗胚胎发育第3-10天的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浆膜表皮发育规律;通过制备飞蝗发育第6-8天从卵孔端至卵尾端的纵切切片,观察飞蝗胚胎转旋时期的形态变化。【结果】飞蝗胚胎期石蜡切片技术优化后的操作步骤为:固定前Na Cl O预处理和打孔、洗涤30min、脱水30 min和透明30 min。通过此方法可获得表皮结构完整且清晰的胚胎期组织切片。在30℃条件下,飞蝗胚胎浆膜表皮及几丁质沉积形成于胚胎发育的第5天,在第8天时开始降解。飞蝗胚胎的转旋发生在第6-7天,伴随着浆膜和浆膜表皮的形态变化。【结论】本研究优化了飞蝗胚胎石蜡切片制备步骤,揭示了飞蝗胚胎浆膜表皮及胚胎转旋的发育模式,为昆虫胚胎发育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飞蝗 石蜡切片改良 HE染色 胚胎 浆膜表皮 胚胎转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牧草绿肥兼用型大豆新品种汾豆牧绿2号的选育

大豆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牧草绿肥品种汾豆牧绿2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高度抗旱大豆品种晋豆21和干旱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收集到的汾半野2号,采用有性杂交方法,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出的半野生型的牧草绿肥专用新品种。该品种鲜草产量高,营养成分含量高,最佳刈割期为鼓粒期。

关键词: 牧草绿肥大豆 汾豆牧绿2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人高校毕业生学位评审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影响成人高校毕业生学位评审的12个指标,并利用粗糙集理论与LVQ神经网络的各自优势,构建了一个粗糙集-LVQ神经网络成人高校毕业生学位评审预测模型。粗糙集作为前置系统,在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对属性进行约简,得到两个属性个数均为7的最小条件属性约简集,利用LVQ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处理。实证分析中,该模型对两个最小条件属性约简集进行择优选择,并对胜选的属性约简训练样本与全部属性训练样本的分类能力进行对比,最后,利用该模型与LVQ进行了相关参数比较。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粗糙集-LVQ预测模型与LVQ网络相比,输入矢量减少了42%,运行效率提高了75%,准确识别率提高了14.4%。

关键词: 粗糙集 LVQ神经网络 学位评审 差别矩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绿豆晋绿7号对小鼠食用的安全性评价

中国粮油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抗虫绿豆晋绿7号的食用安全性,对90只刚断乳昆明小鼠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BK)、对照组(CK)、低剂量组(JL)、中剂量组(JM)、和高剂量组(JH)。在60 d的实验中分别对小鼠体重、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脏器病理学及肝脏、肾脏凋亡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晋绿7号绿豆对小鼠的生长发育未产生不良影响,对小鼠的血生化指标(除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外)及器官发育均无显著影响;器官显微切片结构病理观察无明显异常病变;对小鼠肝脏、肾脏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和cyt-c进行RT_PCR检测,也未发现凋亡相关基因发生改变。表明抗虫绿豆晋绿7号在实验期内该剂量下对小鼠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对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及组织器官无毒性,对小鼠与感虫绿豆潍绿2117有等同的食用安全性。

关键词: 抗虫绿豆 小鼠 安全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醋糟、粉煤灰对高粱苗期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高粱生长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醋糟、粉煤灰处理下高粱苗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特性的变化特征及对高粱生长的影响,以探讨醋糟、粉煤灰的施用效果及最佳配比,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处理1(醋糟100%)、处理2(醋糟∶粉煤灰=1∶1)、处理3(醋糟∶粉煤灰=2∶1)、处理4(醋糟∶粉煤灰=3∶1)和化肥对照。结果表明:施用醋糟、粉煤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高粱产量。处理1~处理4细菌数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9.66%、31.34%、15.69%、12.54%,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0.99%、32.37%、17.56%、10.43%,真菌数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2.78%、34.26%、13.54%、9.56%;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7.11%、20.85%、12.29%和19.78%;土壤蔗糖酶活性比对照提高了23. 70%、37. 08%、11. 54%和3. 08%,土壤脲酶活性比对照提高了25. 28%、34.77%、19.82%和13.79%;处理2苗期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处理1、处理3和处理4提高13.8%、6.67%、9.98%和13.30%,拔节期提高3.45%、3.22%、3. 21%和4. 05%,抽穗期提高14. 52%、3. 75%、1. 86%和12. 66%,灌浆期提高了13.08%、4.26%、4.08%和9.36%,成熟期提高了3.8%、1.05%、2.12%和2.20%。醋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可为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养料,进而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土壤酶活性。

关键词: 醋糟 粉煤灰 高粱 生长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飞蝗双链RNA降解酶的抗体制备及组织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双链RNA降解酶(dsRNA degrading enzyme, dsRNase)是制约RNA干扰(RNAi)技术在害虫防治中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飞蝗LmdsRNase2和LmdsRNase3的特异抗原,进而制备抗体,对其进行组织定位和蛋白表达量检测,为进一步解析飞蝗中肠dsRNA降解酶基因的功能分化提供蛋白水平的证据。【方法】通过对LmdsRNase2和LmdsRNase3的氨基酸序列(GenBank:ARW74135.1和ARW74134.1)进行比对,分别选取特异的LmdsRNase2和LmdsRNase3抗原序列(R2'、R3')进行后续的研究。根据LmdsRNase2和LmdsRNase3的cDNA全长序列,设计包含酶切位点BamH I、Hind Ⅲ的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目标片段,双酶切后连接至pET-32a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加入IPTG至终浓度为0.5mmol·L~(-1),37℃下诱导4 h后提取蛋白,采用SDS-PAGE电泳方法检测蛋白表达。大量培养带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诱导目的蛋白大量表达,用镍柱亲和层析法分离R2'和R3'蛋白,Bradford法检测蛋白浓度。经两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最终获得LmdsRNase2和LmdsRNase3的多克隆抗体。利用ELISA法测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提取飞蝗5龄第3天的中肠组织蛋白和中肠液,分别用LmdsRNase2和LmdsRNase3的抗体检测其表达量。最后制备飞蝗5龄第3天的中肠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对LmdsRNase2和LmdsRNase3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LmdsRNase2和LmdsRNase3具有37%的序列一致度,选取特异的序列R2'和R3'设计引物,分别包含157和153个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量分别为17.0和16.8 kD。在IPTG浓度为0.5 mmol·L~(-1)条件下,37℃诱导4 h后,目的蛋白在包涵体中大量表达。扩大培养重组菌株后提取蛋白,用镍亲和层析柱分离得到纯度为85%的R2'蛋白,可直接用于免疫;而R3'蛋白的纯度低于85%,利用电泳切胶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36 d后取抗血清进行检测,效价均达到1:102 400,表明抗体效果良好。用多克隆抗体杂交实验室保存的His-LmdsRNase2和His-LmdsRNase3融合蛋白,对抗体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R2和R3的抗体分别特异性识别LmdsRNase2和LmdsRNase3,无交叉杂交现象,且条带与His抗体杂交到的条带大小一致。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发现LmdsRNase2蛋白在中肠组织中高表达,但在中肠液中未检测到可见表达,LmdsRNase3蛋白在中肠组织和中肠液中均未检测到表达。进一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个蛋白进行组织定位,发现LmdsRNase2和LmdsRNase3均在中肠细胞质中表达,但LmdsRNae3的表达量较低。【结论】成功制备了特异性良好的飞蝗LmdsRNase2和LmdsRNase3抗体,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表明LmdsRNase2在中肠细胞质中高表达,而LmdsRNase3的表达量很低。研究结果为飞蝗中肠两个dsRNA降解酶LmdsRNase2和LmdsRNase3的功能分化提供了蛋白水平的证据。

关键词: 飞蝗 dsRNA降解酶 多克隆抗体 组织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方式下秸秆还田对设施土壤碳、氮及蔬菜产量的影响

生态科学 2018 CSCD

摘要:针对设施土壤C/N比失调,蔬菜产量下降的问题,采用裂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S1)在水肥一体化(FG)和膜下沟灌(FP)两种灌溉方式对设施土壤碳、氮及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肥一体化(FG)灌溉方式下的秸秆腐解率相比膜下沟灌(FP)高出10.7个百分点。在两种灌溉方式下,秸秆还田均增加了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FG灌溉方式下分别增加了14.8%和12.4%;FP灌溉方式下分别增加了12.4%和2.9%。秸秆还田与FP灌溉方式结合,增加了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淋洗的风险。秸秆还田均降低了0—20 cm和20—40 cm层次土壤的pH,FG灌溉方式下分别降低了0.17和0.10个单位;FP灌溉方式下均降低了0.02个单位。无论是灌溉方式、秸秆还田还是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提高了黄瓜产量,其中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结合秸秆还田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膜下沟灌 秸秆还田 设施土壤 C/N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