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千粒质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粒质量的影响,以352 份黄淮麦区主栽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溉和干旱2 个试验处理,从 2019-2021 年连续 3a 进行小麦粒质量数据调查.分别利用 1-fehw3、TaDreb-B1 和Cwi-4A 3 个抗旱基因的KASP标记对试验材料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粒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 个基因的KASP标记可以对试验材料进行很好的基因分型,1-fehw3 和Cwi-4A基因的KASP标记分型效果比TaDreb-B1 基因标记更优.1-fehw3、TaDreb-B1 和Cwi-4A 3 个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36.9%,41.1%,35.1%.利用1-fehw3、TaDreb-B1 和Cwi-4A 3 个基因进行单独检测时,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条件下,抗旱基因型与不抗旱基因型品种间千粒质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当以2 个基因进行联合检测时,1-fehw3+TaDreb-B1 在2019 年正常灌溉和2020 年干旱2 个环境下抗旱基因型较不抗旱基因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1-fehw3+Cwi-4A在 2019 干旱和 2020 干旱 2 个环境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TaDreb-B1+Cwi-4A在 2020 年干旱环境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当以 1-fehw3、TaDreb-B1 和Cwi-4A 3 个基因进行联合检测时,除2020 年正常灌溉条件之外其余5 个环境下抗旱基因型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不抗旱基因型.结果表明,由于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单个抗旱基因对小麦抗旱性的贡献率较小,但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进行多个基因聚合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抗旱性.

关键词: 小麦 抗旱基因 千粒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糙小米发芽过程中挥发性成分与脂肪酸的内在关系

中国食品学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糙小米发芽会促进功能成分和营养成分的增加,同时也会导致特殊气味的产生,严重影响其品质.为了调控和改善发芽糙小米的品质,需探明这些气味成分的来源.对"冀谷39"和"冀创一号"2个糙小米品种进行24 h的发芽处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醛类、2种酮类、2种酯类等成分主要在发芽12 h后形成,而10种烷烃、4种烯烃类主要形成于发芽0~12 h.这些挥发性成分主要形成于脂肪酸的酶促氧化时,软质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在糙小米发芽过程中先增加后降低,模拟试验显示油酸经酶促氧化形成壬醛和癸醛,亚油酸经酶促氧化形成3-辛烯-2-酮和(E)-2-辛烯醛,而亚麻酸经酶促氧化形成十二烷和壬醛.

关键词: 糙小米 发芽 挥发性成分 脂肪酸 前体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玉米12展叶期补灌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节水灌溉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制定华北地区夏玉米稳产节灌制度,研究了夏玉米长期不同施氮量及生育期降水对12展叶期补灌的增产效应。采用两因子裂区试验,灌水量为主区,设限水(W1)和适水(W2);施氮量为副区,纯氮分别为0、60、120、180、240和300 kg/hm~2。结果表明施氮水平明显影响12展叶期补灌增产效应,施氮量≤60 kg/hm~2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从第2和第4年开始逐年下降,多数年份12展叶期补灌增产效应基本消失;施氮量≥120 kg/hm~2土壤养分含量升高或基本维持平衡,补灌的增产效应较大。12展叶期补灌的增产效应受播种-12展叶期有效降水量的影响,该时期降水量≥136 mm时,播前灌1次水即可维持较高的产量水平;降水量<136 mm时,12展叶期补灌可优化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显著。综合分析,夏玉米在灌溉播前水前提下,播种–12展叶期有效降水量可作为12展叶期灌水与否的重要决策依据。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夏玉米 水氮耦合 灌溉策略 高产稳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桔梗种子生活力测定方法研究

种子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桔梗种子生活力测定的适宜条件,建立其生活力测定的快速方法,以桔梗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生活力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范围,再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法试验,确定TTC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桔梗种子染色影响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桔梗种子染色的最佳条件为:TTC浓度为0.90%,染色温度为45℃,染色时间为16h,其影响程度为:染色温度>染色时间>TTC浓度.在此优化条件下桔梗种子生活力理论值为76.05%,实际测定值和理论预测值的误差为0.7%(<5%),说明响应面法优化桔梗种子TTC法测定条件是可行的,利用TTC法了解桔梗种子潜在发芽能力,为桔梗种子生产及其特性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桔梗 种子生活力 TTC法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设施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河北农业科学 2023

摘要:设施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物联网+设施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物联网+设施农业包括农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对设施农业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环境监测管理,提高设施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促进设施农业的发展。概述了国内外设施农业及设施农业智能化的发展概况和趋势,以及河北省设施农业的发展概况和存在主要问题;展望河北省设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设施农业 物联网 温室 智能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抗冀糯175制种技术研究

河北农业 2023

摘要:鲜食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和甜加糯玉米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玉米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河北省常年种植鲜食玉米面积在4.5万~5.0万公顷,大部分是以万糯2000为代表的糯玉米,少部分为甜玉米,甜加糯类型玉米种植更少。甜加糯鲜食玉米在同一果穗上既有糯玉米籽粒又有甜玉米籽粒,这种玉米完美克服了糯玉米只糯不甜,甜玉米只甜不糯的缺点,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几年发展迅速。冀糯175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甜加糯鲜食玉米新品种,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2190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互作下强筋小麦师栾02-1产量和品质

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不同水氮互作对强筋优质小麦师栾02-1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强筋小麦生产中如何通过合理灌溉和优化氮肥施用量来实现协同提高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2017—2020年,大田条件下设置浇水次数和施氮量二因子裂区试验,主区为浇水次数,设春浇一水(W1,拔节水)和春浇两水(W2,拔节水+开花水);副区为氮肥施用量,设N0、N1、N2、N3、N4和N5(0、60、120、180、240和300 kg hm–2)6个水平。结果表明,施氮量0~300 kg hm–2时,不同降水年型春浇一水、春浇两水小麦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减少,产量最高值对应的施氮量均为240 kg hm–2。施氮量120~300 kg hm–2时,春浇两水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春浇一水处理。水氮互作对小麦单位面积收获穗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对穗粒数的影响最小。施氮量0~300 kg hm–2时,2017—2018年度(丰水年型),春浇两水小麦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面团稳定时间、拉伸能量、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均高于春浇一水,而2018—2019、2019—2020年度(干旱年型)则相反:春浇一水高于春浇两水。不同降水年型春浇一水、春浇两水小麦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或逐渐增加,二者最大值对应的施氮量为240 kg hm–2或300 kg hm–2;稳定时间、拉伸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减少,施氮量240 kg hm–2时达到最大值。不同降水年型强筋优质小麦师栾02-1生育期春浇两水、施氮量240 kg hm–2时,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表现最佳。

关键词: 水氮互作 强筋小麦 师栾02-1 产量 加工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晚熟苹果品种'美味'在昌黎地区的引种评价

河北果树 2023

摘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自1950年开始广泛搜集国内外苹果资源,建立苹果品种资源圃,曾拥有600份苹果品种及资源,现拥有国内外苹果品种资源252份,其中中晚熟的苹果品种‘美味’()2017年引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初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考斯顿地区新改植的乔纳金苹果园内发现,亲本可能是金冠和元帅。‘美味’苹果嫁接于SH6矮化中间砧上,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姿直立,于定植后第3年开始结果。在昌黎地区,4月中旬萌芽,4月下旬开花,9月中下旬成熟。花蕾深粉色至浅紫色,花朵较大,花瓣皱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糜子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以全国优势主产区为例

天津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为更好促进糜子提质增效及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山西省大同市、河北省蔚县、陕西省府谷县为例,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出“十三五”期间各县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85、0.94、0.86。经调研统计分析与结合实际发现,“点、散、偏”制约产业发展,种植分散、产量不高、效益较差成为突出问题,在科研体系和产业发展重视程度和消费推动产业发展动力方面存在不足和短板。最后,从加大品种培育、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注重后端产品研发和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糜子 全要素生产率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糠对棉花黄萎病及棉花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棉花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菌糠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防效),明确菌糠对棉花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评价香菇菌糠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棉花根际大丽轮枝菌数量;利用宏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棉花根际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基因组成。【结果】土壤中添加2%(质量分数)的菌糠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防效达到76.8%。添加菌糠后棉花根际大丽轮枝菌数量较空白对照减少81.02%。添加菌糠后棉花根际微生物中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p.)、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spp.)、梨形孢属(Serendipita spp.)、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p.)等有益微生物丰度显著上升;同时,添加菌糠还改变了棉花根际细菌和真菌的共现模式,在提高细菌物种间关联性的同时降低真菌物种间关联性。利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功能注释发现,菌糠处理后棉花根际微生物ABC转运蛋白(ko02010)、双组分调节系统(ko02020)、群体感应(ko02024)等涉及细菌信号识别和定植的基因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在河北和新疆,菌糠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最高分别为36.84%和43.98%。【结论】菌糠能够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并降低棉花根际大丽轮枝菌数量,同时可改变棉花根际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基因组成。

关键词: 菌糠 大丽轮枝菌 棉花黄萎病 根际微生物 宏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