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抗条锈病基因YrCH5026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H5026是携带中间偃麦草抗病基因的渗入系。为了更好地利用CH5026,拓宽小麦抗性育种资源,对其抗条锈性来源和遗传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抗性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并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在苗期和成株期对CH5026及其亲本分别接种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1、CYR32和CYR33。结果表明,CH5026在苗期和成株期对这3个条锈菌小种均表现出免疫或近免疫,且与其抗性供体TAI7045及其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抗病侵染型相似。对其与感病品种(系)的杂交后代F1、F2、F2:3和BC1群体接种CYR32进行成株期抗性遗传机制分析,证实CH5026对CYR32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基因组原位杂交未检测到外源DNA杂交信号。用569对SSR引物对CH5026/台长29的192个F2群体进行分析,发现3个与抗性基因连锁的SSR标记:Xgwm210、Xwmc382和Xgpw7101,抗性基因位点与两翼邻近连锁标记Xwmc382和Xgpw710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0,4.7 c M。利用中国春缺四体、双端体材料将该基因及其连锁标记定位在染色体2AS上。通过基因来源及连锁分子标记多态性比较,这个抗条锈病基因与已知定位于染色体2AS上的抗性基因不同,很可能是一个新的抗条锈病新基因,暂将其命名为Yr CH5026。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渗入系 条锈病 分子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雄先型核桃雄花疏除的二次回归与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摘要:雄先型核桃雄花疏除(去雄)是提高产量的重要管理措施,为提高核桃去雄的效率,建立二次回归与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以乙烯利、赤霉素和甲哌鎓为自变量和核桃雄花脱落率为响应指标,进行田间建模试验,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并于翌年进行BP模型田间确认试验。试验数据分为训练集、确认集和试验集,中心组合(二次旋转回归试验设计)田间建模试验得到的20组数据随机划为训练集(17)和确认集(3)数据,试验集为翌年田间确认试验得到的数据,BP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为3-5-1。1BP神经网络对确认集样本的预测值误差分别为1.3550%、0.4291%、0.3538%;2BP神经网络的预测值与田间确认试验结果相差为2.04%,回归预测值与田间确认试验结果相差为3.12%;3BP神经网络预测比回归预测提高预测精度1.0%以上。将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方法有效的结合使用,既可明确各因子的作用效应亦可得到相对准确的预测结果。

关键词: 核桃 雄花序 疏除 BP神经网络 回归 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种密度对晋黍8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以晋黍8号为研究对象,选取了6个不同的播种密度,分别为40万、50万、60万、70万、80万、90万株/hm2,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对晋黍8号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密度对晋黍8号的株高、穗长、径基粗、主茎节数、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晋黍8号的株高、穗长、茎基粗、主茎节数、穗重、穗粒重及千粒重均在逐渐减少,而产量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此表明,晋黍8号的最佳适宜播种密度为60万株/hm2,最大产量为4 856.00 kg/hm2。

关键词: 晋黍8号 播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萝卜简易冬贮技术

中国园艺文摘 2015

摘要:根据萝卜采收后的生理特点,结合多年实践,介绍萝卜贮藏的原理及简易冬贮技术。采取埋(沟)藏、窖藏、假植贮藏,简单、实用、成本低、效益好。

关键词: 萝卜 贮藏 采后生理 简易冬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糜子品种抗旱鉴定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2015

摘要:在干旱条件下,对不同糜子品种进行了全生育期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有效分蘖、茎基长和穗质量受影响较大;株高、茎基粗、主茎节数与抗旱指数间呈负相关,但不显著;茎基长与抗旱指数间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穗长与抗旱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6;穗质量与抗旱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90;宁糜16号表现出良好的抗旱性。

关键词: 糜子 干旱 抗旱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高粱种质幼苗器官形态与出苗能力关系的研究

作物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粱是世界上重要的禾谷类作物,具有抗旱、耐盐碱和耐贫瘠等多重抗性。种子出苗率低一直是高粱种植的制约因素之一,给高粱的机械化种植造成很大影响。本研究于2014年选用不同高粱种质进行室内发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播种深度研究高粱种质出苗率、中胚轴和胚芽鞘长度与覆土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种发芽率和发芽势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向中亲优势,变幅分别为5.45%~10.18%和9.59%~13.69%;随着播种深度增加,出苗率逐渐下降;播种深度越深中胚轴越长,但对胚芽鞘影响不显著;供试高粱材料不同播深(2cm和6cm)处理的中胚轴长度差与出苗率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2=-0.7065*),表明中胚轴的伸长能力是不同播种深度处理出苗率变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高粱种质 中胚轴 出苗率 动力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枝木屑春栽香菇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运城市春栽香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达到为菇农降低成本的目的。对不同配方香菇菌丝生长、子实体质量和产量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苹果枝代替硬杂木等原料栽培香菇,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最佳配方为苹果枝木屑78%,麸皮20%,石灰、石膏各1%。

关键词: 苹果枝 春栽 香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磺对土壤Cd、Pb有效性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以无硫磺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硫磺处理对土壤pH值、有效态Cd和Pb含量,以及对小油菜生物量、植株Cd和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磺以后,土壤pH值在30d内明显降低,同时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显著升高。随着硫磺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效态Cd含量升高,不同处理之间差异达5%显著水平。30d时,160mmol/kg硫磺处理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为0.863mg/kg,比对照增加了1.98倍。小油菜干物质量随硫磺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植株Cd含量也显著升高,植株地上部Cd含量最高可达491.35mg/kg,是同时期对照处理的1.64倍。植株吸收的Pb主要分布在地下部,说明试验中种植小油菜未能达到净化Pb污染土壤的目的。总之,施用硫磺具有强化小油菜对Cd的吸收,增强小油菜提取污染土壤Cd效率的功能。

关键词: 硫磺 Cd Pb 有效性 小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谷物培养基上白灵1号与白灵801号菌丝生长情况研究

农学学报 2015

摘要:为找出适合白灵菇菌丝生长的谷物颗粒培养基,给白灵菇菌丝体的培养、提取与白灵菇栽培料的制备提供一定依据。在微生物实验室内采用随机区组试验,以白灵1号与白灵801为供试菌株,通过对菌丝萌发时间、颜色、密度、均匀度、平均生长速率和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7种不同谷物(脱壳与不脱壳)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脱壳与否,白灵1号与白灵801在供试的7种谷物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生长情况各不相同,其中最适合供试白灵1号菌株菌丝生长的是脱壳高粱培养基,其次为不脱壳的小麦和高粱培养基,最适白灵801生长的是不脱壳大麦培养基,其次为不脱壳小麦、荞麦、高粱米培养基。通过对比,在脱壳谷物培养基上(除荞麦外)白灵1号菌丝生长指数较高,在不脱壳谷物培养基上(除大黄米外)白灵801菌丝生长指数较高。综合各项因素,不论脱壳与否,高粱、小麦、大麦培养基相对适合白灵菇菌丝的生长。

关键词: 白灵菇 谷物培养基 菌丝长势 平均生长速率 生长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南牛与和杂一代牛育肥试验比较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高档育肥试验,对晋南牛与和杂一代(日本和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进行育肥性能和肉质性状比较研究。选择体重(301±11.24)kg的和杂一代与晋南牛各15头进行了12个月的高档育肥试验,测定了和杂一代与晋南牛的育肥性能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和杂一代牛的日增重为0.96 kg,比晋南牛的日增重0.87 kg提高10.34%,差异显著(P<0.05);和杂一代牛的屠宰率和胴体产肉率分别为58.3%、83.3%,比晋南牛分别提高2.82%和1.09%(P>0.05);剪切力和大理石纹等级在数值上晋南牛优于和杂一代牛(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晋南牛在增重性能和产肉性能方面低于和杂一代牛,但肉品质优于和杂一代。因此,借鉴高档肉牛育肥饲养管理经验开发利用晋南牛进行高档肉牛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和杂一代 晋南牛 育肥性能 肉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