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玛咖块根流化床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采用流化床工艺干燥玛咖块根,考察了不同进气温度、空气流量、物料粒径3个主要因素对玛咖块根湿基含水率、失水速率曲线的影响,得到了玛咖块根流化床干燥各因素条件下的失水变化规律。并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玛咖块根流化床干燥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得到的模型进行统计检验及验证。结果表明:玛咖块根流化床干燥的最佳模型为Page模型,拟合方程为:ln(-ln MR)=-6.499+0.014 3T+0.0154V+0.708L+(1.556-0.001 46T-0.003 11V-0.185 L)lnt。该拟合方程能较好地描述玛咖块根流化床干燥过程,并能准确预测各阶段玛咖块根的含水率及失水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ME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获得了巴西橡胶树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MET)基因(Hb MET)。Hb MET长4 896 bp,含有4 635 bp的阅读框架,编码1 545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174.36 ku,等电点为6.36。氨基酸序列与可可、毛果杨、黄瓜、拟南芥、碧桃、葡萄和烟草等物种的MET家族成员的同源性分别为73%、77%、74%、56%、72%和68%。进化树分析表明,Hb MET氨基酸序列与毛果杨的MET亲缘关系最近。Hb MET在巴西橡胶树的根、树皮、叶、胶乳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胶乳中表达量最低;Hb MET在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的胶乳中表达比老态无性系胶乳中的表达低。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自根幼态无性系 DNA甲基转移酶 表达 DNA甲基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肉桂醇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桂醇脱氢酶(CAD)在木质素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从香蕉根系cDNA均一化全长文库中获得一个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命名为MaCAD1(GenBank登录号为KF582533)。MaCAD1是香蕉MYB基因编码框全长cDNA,包含一个1 077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58个氨基酸。蛋白质序列同源比对发现,其含有完整的醇脱氧酶的典型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CAD蛋白。系统进化树比对分析表明,MaCAD1与水稻OsCAD6(CAD39907)的亲缘关系较近。组织特异性研究表明MaCAD1基因组成型表达于香蕉各个组织。在耐病和感病品种中,MaCAD1均上调表达,但在耐病品种中MaCAD1在所有时间点相对于对照增加的倍数均高于感病品种,表明MaCAD1基因在香蕉的抗病性中起着重要作用,MaCAD1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响应枯萎病侵染的标记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草的研究进展
《植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然橡胶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巴西橡胶树作为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受种植面积限制,难以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对天然橡胶的需求。而南美叶疫病也是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安全的潜在威胁。蒲公英属产胶植物(橡胶草)最早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可产生高质量的天然橡胶,具有生长周期短、地理适应范围广、适合机械化生产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产胶备选作物。该文从橡胶草种质资源、遗传改良、栽培技术及产胶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橡胶草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开展橡胶草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天然橡胶 俄罗斯蒲公英 短角蒲公英 种质资源 生物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乙醇原料作物和潜在的粮食作物。木薯生产上长期的营养繁殖造成其遗传背景高度杂合,常规育种耗时长且效率低。因此,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常规木薯育种技术体系进行改良,提高木薯遗传育种效率,定向培育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木薯品种势在必行。本文对全球近20年来木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提出需要强化的研究领域和相应策略,并对建立较完善的木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裂果性不同的番荔枝品种果皮中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果树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在裂果品种(AP番荔枝)和不裂果品种(PO番荔枝)采后贮藏期间的表达差异。【方法】对番荔枝2个品种采后后熟不同阶段以及对AP番荔枝进行喷施乙烯利处理后对果皮进行取样,测定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8个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在2个品种室温贮藏期间和乙烯利处理后,基因在不同阶段的表达变化,并应用CLUSTER软件对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双向层次聚类分析。【结果】AP番荔枝和PO番荔枝采后后熟期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值变化基本一致,2者之间无明显差异,而乙烯利处理能加速AP番荔枝的成熟与开裂。定量PCR分析表明,贮藏期间8个基因在PO番荔枝中的表达量均低于AP番荔枝,其中PPO在PO番荔枝中无表达,EXP2、EXP3和PE在PO番荔枝贮藏期前3 d表达量很低。EXP1在2个番荔枝品种贮藏期间一直处于高水平表达,但不受外源乙烯诱导,而EXP2、EXP3、XET1、XET3、PE和PPO均不同程度受到乙烯诱导。大多数基因在第1天,果实开裂前表达量已增加,随着裂果的加重表达量下降。聚类分析表明在PO番荔枝后熟过程中发生剧烈变化的有EXP1、EXP2、EXP3和PE基因,在AP-正常和AP-乙烯裂果前后表达量变化比较剧烈的基因基本一致,包括EXP1、EXP2、EXP3、PPO和PE。【结论】EXP1更多和果实成熟软化有关。EXP2、EXP3、PE和PPO与裂果关系较为密切,而XET1、XET2和XET3可能与果实成熟软化有一定关系,但不是果实开裂的关键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表达αNAC基因抑制木薯蔗糖合酶Ⅰ基因的转录活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是世界第三大薯类作物,所产淀粉广泛用作食品和工业原料,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木薯蔗糖合酶是将光合同化物蔗糖向淀粉转化的第一个关键酶,前期本课题组通过酵母单杂交分析发现αNAC可能是木薯蔗糖合酶Ⅰ基因的调控因子,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αNAC基因转录序列并克隆其编码序列,发现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NAC和UBA保守结构域。αNAC基因在木薯地上部叶和地下部块根肉中转录活性较高,为β-actin基因的5%~25%,在施用外源激素条件下转录活性显著上调,其中茉莉酸达到峰值时间最短,水杨酸次之,乙烯、脱落酸、赤霉素和生长素较长。此外,在MeSuSy1Promoter::GUS的转化株中二次过表达αNAC基因,发现二次转化株中GUS酶活显著低于单价转化株,表明过表达αNAC基因可以显著抑制木薯蔗糖合酶Ⅰ基因的转录活性。
关键词: 木薯 蔗糖合酶 α-新生多肽复合体 激素 转录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肥利用率是农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普遍关注的焦点,合理计算氮肥利用率是实现农田氮素优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鉴于我国农田氮肥利用率测定值偏低,且存在很大变幅的事实,国内学者针对传统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尝试.本文首先综述了传统氮肥利用率在概念和计算方法上存在的种种缺陷,然后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学者提出的计算农田氮肥利用率的几种常见的替代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建议在正确理解氮肥用量、作物产量、氮肥利用和损失之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现状的农田氮肥利用状况评价体系.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 差减法 15N标记法 改进计算法 综合评价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aSOD-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斑茅是甘蔗近缘野生种之一,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研究并开发利用斑茅的强抗逆基因,对甘蔗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粱Cu/Zn-SOD(登录号:XM 002445626.1)cDNA序列为探针,对甘蔗属EST数据库进行检索、比对、拼接,通过设计特异引物,PCR扩增和序列分析验证,克隆得到2个Cu/Zn-SOD(SaSOD-1a和SaSOD-1b,登录号:KJ001795和KJ001796)基因全序列,其中SaSOD-1a基因组序列全长2 473 bp,SaSOD-1b基因组序列全长2 228 bp,均有8个外显子,7个内含子,其cDNA序列长度均为692 bp,编码206个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表明,SaSOD-1a和SaSOD-1b序列相似性为98.6%,有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蛋白质相似性为99.0%,2个氨基酸变异位点。用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做同源进化分析,与高粱、玉米、谷子等比较均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斑茅耐旱性的关系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