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区旱坡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岩溶山区贵州修文县2年的土壤水分定点观测,系统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坡度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坡度之间,土壤水分的变化差异极为显著;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蔬菜地的土壤水分变化与其他两种用地的差异极为显著,而裸地与小麦—玉米轮作地之间却没有显著差异。同一时间径流深虽然16°坡地>9.5°坡地>6.5°坡地,但土壤水分却存在9.5°坡地>16°坡地>6.5°坡地的关系,初步分析这是由土壤剖面质地差异所致,从剖面分布来看,土壤水分含量都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坡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BC层以上,而在C层这种影响较弱,坡度因素的影响深度比土地利用方式小。


杂交油菜制种提高母本结实率的研究 Ⅳ不同时期不同施氮比例对制种母本结实和产量的影响
《种子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施氮比例对制种母本结实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种在追肥同等施氮量的情况下,活棵肥∶开盘肥∶腊肥的施氮比例为3∶4∶3和1∶1∶1,即前期施肥较重的处理比后期施肥较重(2∶3∶5)的处理有效角率分别高7.7%和2.9%,角粒数分别多0.47粒和0.30粒,单株有效角多115.9个和61.4个,制种产量分别增产28.1%和16.7%。偏重前期追肥增产的原因是有利于发苗,前期早发建成高产群体,同时又有利于花期营养碳素和氮素代谢的协调,增加结实。


留茬培养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种子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对0~5代留茬培养的马铃薯试管苗的株高、可用节数、叶数、成株率和移栽成活率进行了观察记录。结果证明,马铃薯试管苗连续3代留茬培养对其扩繁无显著影响;连续2代留茬培养对移栽成活率影响不大。从第四代起,留茬苗的移栽成活率明显降低;但留茬培养代数对试管苗的单株结薯数和大薯率(大于1g)的影响不显著。


培养基成分改变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种子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栽培品种Favorite脱毒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在试管苗固体培养的基础上改变培养基成分,如改变培养基中有机物含量、水质、碳源等,通过对试管苗的株高、叶片数、可用节数、节间长和生根数的定期观察,结果表明: (1)不加有机成分的MS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试管苗与对照的各项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但因省去了有机物的使用,可降低培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可用食用白糖代替蔗糖,自来水代替蒸馏水配制马铃薯试管苗扩繁培养基,它们对试管苗的生长无副作用,在规模化生产中应用效果良好; (3) 2MS与MS培养基培养的试管苗生长差异并不显著,而MS的成本低于2MS。


黄壤坡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特征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的分析,探讨了贵州岩溶地区黄壤坡地的土壤水分特性。研究运用小波变换对各层土壤水分序列的突变点进行了检测,根据相干谱和互谱特征分析了各层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关系;利用相频特征研究了各层土壤之间水分变化的时滞性。结果表明,试验区各层土壤水分变化近似平稳随机过程;土壤表层至底层之间存在交替的弱透水层与弱持水层,大部土壤层的水分变化与其上层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