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52条记录
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黔麦16的选育及其应用

种子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麦16亲本以黔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QR3为母本,QR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在本地及外地(兴义及昆明)进行严格的选育而成,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于2000~2002两年度参加贵州省小麦区试,平均单产246.5kg/667m2,生育期201d,容重761g/L,湿面筋含量31.8%,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适宜(除六盘水外)贵州大部分地区种植。

关键词: 面条小麦 黔麦16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APD标记对喀斯特高海拔山区适宜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玉米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适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用23条引物对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适宜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杂种优势群划分。从9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3个多态性好的引物扩增材料,产生出201条多态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1.6%,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玉米地方自交系划分为7个类群。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RAPD 遗传多样性 喀斯特高海拔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APD标记对喀斯特高海拔山区地方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研究

种子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适应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地方玉米种质的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从23条引 物对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玉米种质的地方自交系对其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从9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3个多态性 好的引物扩增材料,产生出152条多态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6.1%,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我国喀斯特高海拔山区玉 米地方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RAPD 遗传多样性 喀斯特高海拔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区旱坡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岩溶山区贵州修文县2年的土壤水分定点观测,系统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坡度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坡度之间,土壤水分的变化差异极为显著;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蔬菜地的土壤水分变化与其他两种用地的差异极为显著,而裸地与小麦—玉米轮作地之间却没有显著差异。同一时间径流深虽然16°坡地>9.5°坡地>6.5°坡地,但土壤水分却存在9.5°坡地>16°坡地>6.5°坡地的关系,初步分析这是由土壤剖面质地差异所致,从剖面分布来看,土壤水分含量都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坡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BC层以上,而在C层这种影响较弱,坡度因素的影响深度比土地利用方式小。

关键词: 岩溶山区 土壤水分 时空分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油菜制种提高母本结实率的研究 Ⅳ不同时期不同施氮比例对制种母本结实和产量的影响

种子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施氮比例对制种母本结实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种在追肥同等施氮量的情况下,活棵肥∶开盘肥∶腊肥的施氮比例为3∶4∶3和1∶1∶1,即前期施肥较重的处理比后期施肥较重(2∶3∶5)的处理有效角率分别高7.7%和2.9%,角粒数分别多0.47粒和0.30粒,单株有效角多115.9个和61.4个,制种产量分别增产28.1%和16.7%。偏重前期追肥增产的原因是有利于发苗,前期早发建成高产群体,同时又有利于花期营养碳素和氮素代谢的协调,增加结实。

关键词: 油菜制种 施氮比例 结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多抗型玉米杂交种黔单15的选育及推广

种子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单15(原名黔玉203)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1999年育成,组合为黄C×交51,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29 d。在2001~2002年贵州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及2002年贵州省玉米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于2003年7月21日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用于生产。2004年在重庆得到认定。

关键词: 玉米 黔单15 杂交种 品种选育 示范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留茬培养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种子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对0~5代留茬培养的马铃薯试管苗的株高、可用节数、叶数、成株率和移栽成活率进行了观察记录。结果证明,马铃薯试管苗连续3代留茬培养对其扩繁无显著影响;连续2代留茬培养对移栽成活率影响不大。从第四代起,留茬苗的移栽成活率明显降低;但留茬培养代数对试管苗的单株结薯数和大薯率(大于1g)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苗 留茬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养基成分改变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种子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栽培品种Favorite脱毒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在试管苗固体培养的基础上改变培养基成分,如改变培养基中有机物含量、水质、碳源等,通过对试管苗的株高、叶片数、可用节数、节间长和生根数的定期观察,结果表明: (1)不加有机成分的MS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试管苗与对照的各项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但因省去了有机物的使用,可降低培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可用食用白糖代替蔗糖,自来水代替蒸馏水配制马铃薯试管苗扩繁培养基,它们对试管苗的生长无副作用,在规模化生产中应用效果良好; (3) 2MS与MS培养基培养的试管苗生长差异并不显著,而MS的成本低于2MS。

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试管苗 培养基 脱毒种薯 快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中地区旱地黄壤抗干旱能力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地处贵州中部的旱地黄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的基础上,通过2年的定位观测,旱地黄壤无效水分含量高、有效水分贮量少,作物利用难度大,抗干旱能力低,黄壤季节性干旱主要受制于降水;土壤水分耗竭随季节性气候特点和作物种类而异,旱地灌溉应结合季节性气候特点和作物种类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发展集雨工程,确定灌溉合理的灌水量是解决黄壤旱地季节性干旱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水分常数 抗旱能力 抗旱措施 旱地黄壤 贵州中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壤坡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特征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的分析,探讨了贵州岩溶地区黄壤坡地的土壤水分特性。研究运用小波变换对各层土壤水分序列的突变点进行了检测,根据相干谱和互谱特征分析了各层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关系;利用相频特征研究了各层土壤之间水分变化的时滞性。结果表明,试验区各层土壤水分变化近似平稳随机过程;土壤表层至底层之间存在交替的弱透水层与弱持水层,大部土壤层的水分变化与其上层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性。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小波变换 互谱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