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海南万宁近岸余流特征分析

海洋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2-04在海南岛万宁近海海域获取的3次周日定点海流连续观测资料,我们计算分析了春季这一海域的欧拉余流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水体主要沿等深线方向流动,并在观测期间发生了转向,由04-10的西南向流转为04-14和04-17的东北向流。观测期间04-10的余流流速最小,04-14和04-17的余流流速较大,其中04-14余流流速最大,可达44cm/s。2004—2011年秋冬季流经研究海域的漂流浮标观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万宁近海海水沿等深线方向流动的这一特征。在东北季风期,海水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流动;在西南季风期流向则完全转向,自西南向东北方向运动;万宁近岸海流的主轴在20~100m等深线梯度最大的陆坡处,等深线最密集的海域流速最大。

关键词: 万宁近岸 周日观测 漂流浮标 余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黄海冷水中心内外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析

海洋与湖沼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59年、2004年和2012年夏季航次的调查数据,研究南黄海冷水中心内、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年际变化。使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分类差异指数以及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ABC Curves)分析群落的组成与变化,使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分析群落中的优势种和重要种。研究结果显示,3个航次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112种,隶属18纲69科80属;其中冷水中心(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core,YSCWMC)内33种,隶属16纲65科75属;冷水中心外87种,隶属7纲30科36属。两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结果显示三航次间时空尺度上冷水中心内、外的H′、J′和d的差异均不显著,物种丰度和物种生物量也未发生明显的改变。冷水中心内部群落的H′、J′和d变化幅度较冷水中心外部群落小,表明相较冷水中心外的群落,冷水中心内的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及ABC曲线分析也显示冷水中心内、外的群落状况良好。通过比较冷水中心内、外物种组成发现冷水中心内软体动物(Mollusk)种类最多,其丰度和生物量在冷水中心内优势明显,且三个航次间软体动物物种改变较小。冷水中心内群落中的多毛类动物(Polychaeta)和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虽在各年份分别占据优势种地位,丰度极高,但种类极少。冷水中心外群落中的多毛类动物和棘皮动物占据绝对优势,无论是种类数还是生物量都较其他种类高。在调查航次总生物量中,冷水中心内的软体动物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38%,而冷水中心外的仅占总生物量的3%,说明软体动物较为适宜生活在低温、高盐的冷水环境中。三年间分析调查显示冷水中心内软体动物的重要种及常见种有薄索足蛤(Thyasira tokunagai)、秀丽波纹蛤(Raetellops pulchella)、短吻蛤(Periploma sp.)、胡桃蛤(Nucula sp.)和日本梯形蛤(Portlandia japonica)。冷水中心对于大型底栖动物中软体动物的生长繁殖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维持其群落结构的稳定。

关键词: 南黄海冷水中心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软体动物 大型底栖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适于海浪测量的立体摄影物理模型

物理学报 2017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在海面上布设控制点较为困难,本文发展了一种无需海面控制点的立体摄影物理模型.该模型依次通过相机固有参数标定、相对定向和基于平均海面的绝对定向三个环节实现,文中给出了各个环节的控制方程和具体算法.利用室内实验时拍摄的一个影像对,将共面方程和距离方程联立构成闭合方程组,实现相机固有参数的标定;利用外海测量时拍摄的一个影像对,采用共面方程实现相对定向参数的标定;利用外海测量时拍摄的一个影像对序列,在左相机坐标系中通过影像匹配确定平均海面,建立特定的物方坐标系,并实现绝对定向.室内实验检验了固有参数控制方程的收敛性并表明定标精度较高;外海实验成功地构建了海面高度场,这表明本文提出的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方法是可行的.该模型只需将两个相机按一定方位架设在平台上即可进行海浪测量,免去了繁琐的海面控制点布设过程,降低了工作难度和成本,有利于立体摄影海浪测量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立体摄影 海狼 固有参数 控制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丰、枯水期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初探

海洋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013年3月和8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了枯水期和丰水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效应。枯水期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41属80种(不包括变种和变型),以硅藻为主,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15×10~3~16.35×10~3 cells/L,平均值为(3.24±3.14)×10~3 cells/L;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长江口外东北部海域形成高值,垂直变化较小,硅藻刻画了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丰水期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67属135种(不包括变种和变型),甲藻物种数量和细胞丰度均升高,主要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骨条藻(Skeletonemasp.);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2×10~3~1 925.45×10~3 cells/L,平均值为(41.67±186.00)×10~3 cells/L;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长江口外形成南北两个高值区,随水深增加,细胞丰度逐渐降低。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受长江口冲淡水影响,与盐度和浊度有显著的相关性;N/P比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随着N/P比升高,甲藻的相对丰度升高,硅藻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浮游植物在层化水体的上层大量繁殖是底层低氧形成的必要条件,硅藻具有较高的沉降速率,因而以硅藻为主的群落更利于低氧的形成。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长江口 冲淡水 低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底声散射特性研究进展

海洋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底是水下声场的重要边界,其声散射特性对水下声场空间结构及分布规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目前国际上海底声散射特性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从海底声散射测量技术、海底声散射特性及机理、海底声散射预测模型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研究重点与难点。该工作对于充分了解和认识海底声散射研究的目前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海底声散射特性 散射模型 海底混响 水下声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悬浮物对中国明对虾幼体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水体中悬浮物对中国明对虾不同幼体期生长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为试验生物,设置不同悬浮物质量浓度的试验组,并对死亡幼体进行计数,建立死亡率和悬浮物质量浓度对数的响应关系,求解中国明对虾幼体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值。试验结果表明,悬浮物对中国明对虾4个时期幼体的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P<0.01),悬浮物质量浓度与幼体死亡率呈线性关系,死亡率随悬浮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41.31、457.09、912.02mg/L和1023.29mg/L,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1、0.9753、0.9859、0.9798。4种幼体中溞状幼体受悬浮物影响最大,仔虾受影响最小。

关键词: 悬浮物 中国对虾 幼体 半致死质量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印太科学计划鳌山论坛在青岛召开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7年5月8-9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组织召开了2017年第5期鳌山论坛,10名院士及20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聚焦印度洋-太平洋海底过程与资源效应,开展了多角度、跨学科的广泛研讨和深入交流(封底)。论坛分为三个专题、二十六场报告进行,主要包括了深海深地动力、深海深部生物圈、深海深时环境等不同深度、不同尺度的研究主题,旨在通过发展"两洋一海"区域地球科学理论,深入探索板块构造动力学机制,从而更加深刻了解"一带一路"相重叠的特提斯构造域,认识区域资源分布规律,加快中国的大洋钻探及向深海、深地进军的步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弹性参数反演与属性融合技术在“甜点”预测中的应用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坐标旋转技术可以构建新的弹性参数,并且通过寻找合适的旋转角度,可以使新构建的弹性参数对储层物性和含气性的区分能力最大化。地震属性融合可以将多个属性融合在一起,达到更准确地预测储层的目的。首先通过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利用坐标旋转技术选取和构建了对储层物性和含气性敏感的弹性参数,然后对这些弹性参数进行叠前同时反演;同时利用叠前和叠后地震数据提取了多种地震属性,从中优选出与"甜点"因子相关度较好的地震属性;最后将弹性参数反演结果与优选出的地震属性进行融合,并根据融合结果对储层"甜点"区进行了识别和预测,结果与钻井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且比用单一方法更加可靠。

关键词: 弹性参数反演 地震属性 属性融合 甜点预测 坐标旋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微藻资源开发30年蝉变之路

生物学杂志 2017 CSCD

摘要:针对我国微藻产业30年孕育历程,分别从培养模式转变、培养设施创制、细胞周期与培养调控模式、关键参数优化与调控、敌害生物危害与防治策略、种质与种子工程、产业体系构建和产业人员队伍建设等主要侧面进行回顾,同时概述了产业孕育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瓶颈问题及解决思路方法,也对下一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以期为我国微藻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思路。

关键词: 微藻 规模化培养 工艺创新 生物危害防治 体系完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岛冬季霾天不同粒径生物气溶胶中细菌群落特征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青岛冬季一次霾过程中大气生物气溶胶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序获得的807104条序列以97%的相似水平可划分为874个OTUs,其中有344个OTUs注释到属水平.结果表明,霾发生时,大气生物气溶胶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显著.由非霾到重度霾天过程中,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逐渐降低,且细菌群落丰富度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差异逐渐减小,多样性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差异逐渐增大.非霾天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和鞘氨醇单孢菌属(Sphingomonas);霾发生后,优势菌属转变为鞘氨醇单孢菌属(Sphingomonas).此次霾发生过程中,浓度升高的鞘氨醇单孢菌属(Sphingomonas)和新检出的皮生球菌属(Dermacoccus)、梭菌属(Fusobacterium)、纤毛菌属(Sneathi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为条件致病菌,可能存在健康风险.

关键词: 16SrRNA 细菌 群落结构 健康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