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抗寒杏新品种“龙园桃杏”

中国果树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抗寒杏新品种“龙园桃杏”曾烨,牟蕴慧,金殿毅,刘国华,刘允中(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哈尔滨150069)1选育经过龙园桃杏(原代号82-1)是1982年从义和杏实生苗中选育出的。1986年见果,初选为有希望品系,并开始繁殖苗木。1989年定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高粱三系材料对丝黑穗病抗性的研究

作物品种资源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人工接菌的方法,对410份黑龙江省高粱三系材料进行了抗丝黑穗病鉴定。从中筛选出抗病材料83份,包括不育系29份,占7.07%;保持系29份,占7.07%;恢复系25份,占6.1%。

关键词: 黑龙江 高粱 不育系 保持系 恢复系 丝黑穗病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豆的利用与优异资源的创新

中国油料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1981~1995年从黑龙江省739份野生大豆(G.Soja)、半野生大豆(G.gracilis)资源中,筛选出高蛋白、超早熟、多花荚、多分校及抗SCN和SMV等优异种质27份。利用这些优异资源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出百粒重19g,蛋白质含量48.29%,蛋白、脂肪总含量66.16%的优异新种质龙品8807;选育出多荚多分枝、外贸特用极小粒类型及秆强荚密丰产型新种质8份。

关键词: 野生大豆,利用,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世界大豆化学品质生态地理分布Ⅱ

大豆科学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大豆品种Williams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世界各地的表现。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地理区域间,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很大的差异。纬度0°-20°59’区域内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但在此区域内,海拔500—1000米的中等海拔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0-500米的低海拔地区脂肪含量最高。不同年度间蛋白质、脂肪含量亦不相同。但是低、中纬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际间含量变化小于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冷凉地区的年际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土壤酸碱度的相关显著性高于回归线以内的赤道雨林、热带草原区。就世界范围来看,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负相关高度显著。蛋白质与产量负相关亦高度显著,但年度之间相关程度不同;脂肪含量与产量正相关接近显著,但受环境影响很大,有的年份、有的地区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大豆,蛋白质,脂肪,生态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苜蓿草场的建立及其管理与饲草贮存技术

中国草地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1987~1992年八五三农场建立苜蓿草场及管理和贮草技术的研究工作,提出了适于三江平原苜蓿草场建立与使用的一系列实用性关键技术措施与指标。

关键词: 人工草地,苜蓿草场,贮存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质资源──21世纪农业发展的保障

北方园艺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种质资源──21世纪农业发展的保障詹筠(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哈尔滨)从1万多年前,人类开始农业活动以来,植物资源一直是农业活动的基础,今天的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仍然依赖于植物种质资源。因此,世界各国和国际农业研究中心都非常重视作物种质资源的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春小麦品种的最佳播种期及收获期

现代化农业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对3个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春小麦品种分别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收获期的田间试验,并对其产量、客重、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春小麦品种最佳播种期不同,早熟品种可适当晚播,中晚熟品种应尽量早播;不同收获期对春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无论是早熟品种,还是中晚熟品种最佳收获期均为完熟期.掌握春小麦品种的最佳播种期和收获期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春小麦,播种期,收获期,产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恶苗病的鉴定方法研究

作物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 材料和方法 1.1 培养基的选择及接种方法 以PSA培养基、酵母淀粉琼脂培养基(酵母2g、淀粉10g、琼脂17g及水1000ml)和大麦、小麦、高粱、玉米、大豆等天然培养基作比较试验,在等量培养基上接种,置于恒温(28℃)下,培养7~14天,用水稀释100倍,镜检10个视野,统计孢子数,重复试验2次。接种方法包括:(1)芽期接种,供试材料计100份,菌源为从龙粳1号上分离的多孢菌株(下同),将种子装入有孔胶卷盒中,经预浸及高温催芽(32℃)后,浸菌接种3小时,菌液浓度为每视野(100倍)有孢子2000个左右(下同);(2)立针期接种,在立针期喷雾接种2~3次,菌液用量为250m1/m_2(下同);(3)芽期加立针期接种;(4)铺病节诱发,将病稻节切成约1 cm长,浸透水,于播种覆土后立即在土表均匀撒上一层;(5)自然诱发,预浸后高温催芽的种子直接播种。以上各处理均为盘育苗,每品种(系)播100粒,于3~4叶期调查发病株率,重复3次。(6)穗期接种,在水泥池内进行,预先培育好的稻苗每份移栽10穴,单本植,在抽穗开花期喷雾接种3次,调查发病率、不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纤维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中国麻作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亚麻纤维产量是由茎粗、工艺长度、株重、植株木质部重与韧皮重比值(以下简称植株比值)等因素构成。统计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纤维产量的贡献大小为亚麻植株比值>茎粗>株重>工艺长度。选用高麻率品种,采用有效的栽培措施,在单位面积内使亚麻个体与群体均衡发展,防止倒伏,控制茎粗,降低植株比值,是提高亚麻纤维产量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纤维产量,变异系数,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肥料对亚麻纤维产质量的影响

中国麻作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种植亚麻主要是为获得高产优质纤维,农户交售的原茎只是中间产物。课题组将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相结合,提出在现有生产水平下适于创亚麻纤维优质高产的配套栽培技术,且在兰西红星乡推广得到重演。为调动农民种麻的积极性,目前收购原茎靠目测感观为主的质检方法亟待改进,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亚麻,肥料,密度,纤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