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高淀粉高梁杂交种"吉杂123"

农村百事通 2011

摘要:"吉杂123"高粱2009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品种审定委员会 杂交种 高淀粉 吉林省 高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松对玉米早衰的调控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衰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解决玉米早衰问题已成为当前广大农业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结合目前生产中存在的犁底层深厚这一现状,从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关系,深松对土壤蓄水量、土壤容重、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及根系生长发育等方面,综述了深松打破犁底层对延缓衰老调控作用的进展,并对今后如何从栽培和耕作学角度来研究玉米早衰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解决生产中玉米早衰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 玉米 早衰 深松 根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吉育402的选育

大豆科技 2011

摘要:吉林省农科院在2010年育成了适合吉林省中熟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吉育402,经过2008—2010年的多年多点试验,本品种表现出了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虫的特性,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 大豆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种亨达22选育技术报告

辽宁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亨达22是吉林省亨达种业有限公司以外引系K3为母本、自选系HD6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经公司产比试验及吉林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表明:亨达22为中晚熟、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优良玉米新品种。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亨达22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分泌表达、产物纯化及鉴定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微小毛霉(Mucor pusillus)凝乳酶进行分子改造,获得适于乳品工业生产用的凝乳酶,克隆到了微小毛霉凝乳酶基因,构建了酵母表达质粒pPIC9K/M。线性化后电击转入毕赤酵母GS115,在甲醇诱导下进行凝乳酶的初步发酵试验,通过pH反应及酶抑制反应试验证明,重组凝乳酶获得了分泌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凝乳酶的分子量约为46 kD,与理论值(45.3 kD)基本相符,培养基上清液中凝乳酶的活性为311.8 U/mL,纯化的总回收率为51.89%,纯度达到92%。

关键词: 凝乳酶 分泌表达 毕赤酵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用量与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氮磷肥用量条件下,玉米根系和地上部的生育特征、根际脲酶和磷酸酶特征、氮磷养分吸收量。结果表明,施肥量为800 kg/hm2(种子侧下方6 c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最高,成熟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吸氮、吸磷量也最高,子粒产量也较高;各处理玉米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明显高于非根际;在肥力相对较高的土壤,减施20%~40%氮磷肥至少可以维持玉米当年的产量,施肥方式对玉米的子粒产量影响很小。

关键词: 玉米 施肥方式 根系 根际

论吉林省水稻品种改良及亲本选配

山东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以1949~2009年吉林省审定的30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对育种方式、核心亲本和代表性品种的系谱分析,来探讨亲本选配经验。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育种方式简单,主要采用单交、系统选育,个别采用复交、单倍体育种,育成品种血缘80%来源于日本稻种资源,遗传基础狭窄;90年代以后,引进各地优异种质,育种方式增多,遗传背景丰富。每个时段育成的品种都有利用率较高的核心亲本,在亲本选配上主要是利用每一时段核心亲本不断累加聚合优良基因。因此,吉林省水稻品种的选育,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累加互补某些优良性状基因的过程,是核心亲本不断扩大、优良基因库不断扩充的结果。

关键词: 水稻 核心亲本 育种方式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BQ型系列气吸式精密播种机的调整、使用及保养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摘要:介绍2BQ型系列气吸式精密播种机在播种玉米农业实践生产中的应用技术,包括调试、使用和保养等方面内容,以为延长播种机的使用寿命及提高播种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2BQ型系列气吸式精密播种机 调整 使用 保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密型玉米配套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摘要:介绍了耐密型玉米配套栽培技术,包括精细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种植方式、平衡施肥、田间管理、虫害防治、适时晚收等内容,为科学合理种植耐密型玉米、提高长春地区的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耐密型玉米 精细整地 种子处理 播种 田间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育时期低温处理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吉林省水稻生育中后期低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对目前吉林省主要水稻栽培品种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低温处理下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进行研究,进而对水稻生产栽培和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吉林省水稻生产中后期的气候特点,对吉林省7个主要水稻栽培品种在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空气低温处理,分析不同生育时期低温与稻米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稻米品质影响最大的时期是灌浆期,其次是抽穗期,最小的是孕穗期;同时,不同水稻品种间耐冷性具有明显差异,低温处理下同一品种3种营养物质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差异与品种的耐冷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同一生育时期3种营养物质的降低幅度之间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在水稻灌浆期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对提高稻米的营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选育优良的水稻品种是增强水稻耐冷性提高水稻品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水稻 低温 品质 孕穗期 抽穗期 灌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