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冬小麦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

农学学报 2015

摘要:随着小麦收获指数的提高,高光效育种将是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育种手段,通过分析210份小麦材料拔节期、抽穗期、灌浆后期3个生理阶段的光合生理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探讨了小麦不同光合指数和叶绿素荧光指数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小麦高光效育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抽穗期、灌浆后期光合速率平均值分别为13.49、16.22、7.83μmol/(m2·s),变异范围分别为0.70~22.06、5.59~25.17、0.82~17.1μmol/(m2·s);胞间CO2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22.1、200.5、232.9 vpm,变异范围分别为153.0~330.3、147.0~275.7 156.8~321.0 vpm;蒸腾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41、4.45、3.28 mmol/(m2·s),变异范围分别为0.67~6.55、1.97~7.33、1.03~6.22 mmol/(m2·s);气孔导度平均值分别为0.18、0.20、0.10mol/(m2·s),变异范围分别为0.02~0.44、0.05~0.52、0.02~0.27 mol/(m2·s);叶面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7.5℃、32.2℃、34.7℃,变异范围分别为18.4~36.4℃,23.2~37.1℃,25.5~42.9℃。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的初始荧光平均值分别为91.9、40.5,变异范围分别为49.33~125.33、17.67~63.67,最大荧光平均值分别为522.6、224.3,变异范围分别为287.6~668.7、84.3~375.3;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平均值都为0.82,变异范围分别为0.78~0.88、0.75~0.88。相关分析表明,不论是拔节期、抽穗期还是灌浆后期,光合速率都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正相关。在小麦抽穗期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相关不显著,但在拔节期和灌浆后期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在小麦3个生理时期都呈正相关,且大部分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胞间CO2浓度与蒸腾速率在拔节期和灌浆后期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叶面温度与其他光合指标的相关分析,推断小麦的最佳光合温度为20℃左右;通过对小麦叶绿素荧光指标与小麦光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小麦在抽穗期其光合性能更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应该在小麦抽穗期加强小麦光合生理指标稳定性的选择。

关键词: 小麦 光合特性 荧光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旱水分高效表型指标分析与新种质筛选鉴定

山西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了筛选与建立适宜于山西省晋中麦区的简易抗旱水分高效(节水)小麦表型鉴选指标,培育抗旱和水分高效利用型小麦新品系,以1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干旱和灌溉2个处理,分析主要农艺性状与抗旱系数、抗旱指数、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的相关性,产量与抗旱系数、抗旱指数、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间的相关性。同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对筛选出的小麦-荆州黑麦抗旱节水新品系进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公顷穗数与抗旱系数、抗旱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6 4,0.859 8(干旱)和0.811 4,0.760 5(灌溉);千粒质量和抗旱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干旱和灌溉条件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 1和0.652 5,因此,公顷穗数、千粒质量可作为直接选择丰产、抗旱性的指标。产量和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可在高产品种(系)中筛选高水分利用率的品种。筛选鉴定出的SY03和SY08为六倍体普通小麦,是小麦抗旱、节水育种的新种质材料。

关键词: 小麦 抗旱 产量-水分高效利用 农艺性状 鉴定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露香梨’僵芽发生与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的关系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部分梨园中‘玉露香梨’出现的僵芽现象,以河北魏县发生僵芽的‘玉露香梨’短枝顶芽为试验材料,以与该梨园相邻的,以及山西太谷地区的正常梨园中的‘玉露香梨’短枝顶芽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法、间接酶联免疫测定法、蒽酮比色法和凯氏定氮法,分析僵芽的发生时间和短枝顶芽在花芽形态分化期间的内源激素、碳氮营养含量变化及其与僵芽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僵芽发生始于7月上中旬花萼分化期;僵芽内IAA含量在7月初—7月中上旬显著高于正常芽,ABA含量在6月中旬—8月上中旬显著低于正常芽,GA3含量在整个花芽形态分化期内显著高于正常芽,ZR含量在6月初显著高于正常芽,ZR/GA3、ABA/GA3、ABA/ZR显著低于正常芽;僵芽梨园(魏县)新梢年生长量极显著大于正常梨园,生长天数长于正常梨园,其芽内可溶性糖、淀粉等营养物质和碳氮比显著低于正常梨园。僵芽梨园(魏县)枝条旺长,芽内高含量的IAA和GA3,低含量的ABA和碳水化合物,阻断了花芽正常分化,导致僵芽的发生。

关键词: 花芽分化 僵芽 内源激素 碳氮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对高粱幼苗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探明高粱幼苗耐冷生理机制,以高粱耐冷和冷敏材料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智能光照培养箱设置低温条件,分析了低温和常温条件下高粱耐冷和冷敏材料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两类材料的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都出现了增高的趋势,耐冷材料MDA含量的增加幅度低于冷敏材料,耐冷材料的SOD活性、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则显著高于冷敏材料,说明材料的耐冷与否,与低温胁迫后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的增加量有关,MDA含量的增加幅度愈小材料愈耐冷,SOD活性、POD活性的增加幅度愈大材料愈耐冷。

关键词: 高粱幼苗 低温胁迫 MDA SOD PO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4种因子预测小地老虎的发生趋势

山西农业科学 2015

摘要:山西省忻定盆地的小地老虎一年发生3代,以第1代幼虫为害为主。第1代幼虫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当年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和4月份的降水、气温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的趋向是在成虫始见期早、成虫量大、4月份降水量多、气温高的情况下,小地老虎发生的几率较大。将利于小地老虎发生的影响因子与其为害程度一一对应,把1 a中具备3个以上有利因子的年份界定为偏重或大发生年,把具备2个有利因子的年份界定为中度发生年,把出现0~1个有利因子的年份界定为偏轻或轻度发生年,于5月上旬初即可做出比较准确的发生趋势预报。在实际操作中,以4个因子为基础,结合耕作环境等全面考虑,还可进一步提高小地老虎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关键词: 忻定盆地 小地老虎 影响因子 预测预报 发生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己唑醇悬浮剂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2015

摘要:进行了30%己唑醇悬浮剂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用药3次可有效控制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的发生与为害,推荐使用浓度5 000~7 000倍,使用剂量为42.8~60.0 mg/kg,防效可达80%以上。30%己唑醇悬浮剂是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较好的药剂之一,是高毒、高污染农药的替代品之一。

关键词: 苹果 己唑醇 苹果树斑点落叶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西北农业大户经营研究——以右玉县种养大户为例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摘要:农业大户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农业经营的方向。通过典型调查研究,探讨了贫困县农业大户在实践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是丰富的社会经历是农业大户的关键,青壮和健康是农业大户经营者的基础;二是种养结合是大户经营的方向,种植业难以专业化经营;三是夫妻是农业大户的主要劳动力。农业大户持续发展的方向,一要探索大户经营模式,二要规范大户经营管理方式,三要引导农业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四是农机、信贷、农田基本建设等是政策扶持的核心。

关键词: 农业大户 农民专业大户 新型经营主体 农业规模经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生产与群体光合性能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构建高产春玉米良好的群体结构,提高春玉米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春玉米的增产潜力,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从玉米品种、密度和肥料管理方面研究了3种模式(农户模式、优化模式、高产模式)对春玉米物质生产与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模式和高产模式较农户模式分别增产10.79%、27.62%,秃尖长度显著减少。3种模式的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势(LAD),干物质累积(DMA)以及生长率(CGR)规律依次为高产模式>优化模式>传统模式。由此证明,优化品种、合理增密以及加强养分资源管理是春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春玉米 高产高效 光合性能 产量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花粉管伸长的时空进程

玉米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花丝为材料,采用苯胺蓝染色法检测授粉后玉米花粉管的伸长进程。授粉0.5 h后开始每隔1 h对花丝取样,直至48 h;所取花丝经固定、软化和苯胺蓝染色后压片,在倒置荧光显微镜紫外光滤片下观测花粉管伸长情况。结果表明,花粉在授粉后0.5 h就开始萌发,随后花粉管开始伸长并逐渐加速,3 h后以较高速度0.8~0.9 cm/h伸长,维持17 h后速度开始下降,22 h后大部分进入子房,整个过程中花粉管的平均伸长速度为0.68 cm/h。玉米花粉离体自然条件下的生命时间为5 h,此后开始分解。在玉米花粉介导转基因时需对离体的花粉与外源基因进行处理,这个过程消耗花粉部分内容物和能量,且影响花粉的活力,是玉米花粉介导法转化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玉米 花粉管 荧光检测 移动进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制中药颗粒剂对腹泻仔猪小肠黏膜病理结构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养猪 2015

摘要:为了研究自制中药复方颗粒剂对腹泻仔猪小肠黏膜组织结构和营养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人工感染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的28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36头,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抗生素治疗组在饮水中添加盐酸林可霉素2.0 m L/头饮水,2次/d,连续5 d;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在饮水中添加2.0 g/头饮水,2次/d,连续5 d。分别于用药后14 d时,每组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头屠宰,无菌采集小肠黏膜,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观测小肠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其余仔猪继续饲养14 d,采用内源指示剂法进行消化试验。结果显示,小肠黏膜组织结构: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小肠黏膜除有少量出血外,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抗生素治疗组小肠黏膜脱落,有广泛充血、出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大量以淋巴细胞杯状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排列紊乱、脱落;细胞受损严重,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异常。养分消化率:对于有机物质、磷的消化率,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钙的消化率为57.10%,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56.10%),并与健康仔猪组(57.40%)差异不显著。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为79.30%,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78.50%),并与健康仔猪组(79.20%)差异不显著。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为48.30%,极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46.10%),并与健康仔猪组(48.20%)差异不显著。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粗脂肪的消化率为63.40%,极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62.10%),并与健康仔猪组(63.60%)差异不显著。结论:抗生素治疗仔猪腹泻造成小肠黏膜明显的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而中药治疗有利于仔猪小肠黏膜组织结构的修复,并能显著提高小肠的养分消化率。为防治仔猪腹泻、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药 仔猪 小肠黏膜 组织结构 养分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