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常规施肥+优化灌溉提高棉花产量
《农家顾问 》 2013
摘要:测定了膜下滴灌棉花常规灌溉施肥、优化灌溉、优化施肥等不同水肥调控处理下棉花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等冠层特征,分析了棉花冠层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常规灌溉下氮磷配合的常规施肥可显著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极显著降低散射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结铃数和铃重,从而极显著提高子棉产量;只使用氮磷肥、不


新陆早50号机采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新疆2012年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近60%,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1/7。随着棉花单产水平大幅度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棉花采摘用工和费用也大幅度上升,采摘成本已占到棉花生产总成本的50%以上,棉花单产提高的效益基本被抵消。新疆棉花规模化种植程度比较高,具备机械化生产和采收的条件。机采棉采摘加工方式与传统


5HRT-8型果蔬全自动热泵太阳能组合干燥设备性能特点及试验分析
《新疆农机化 》 2013
摘要:针对新疆特色林果产业对干燥加工装备的需求,新疆农科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通过多学科交叉,经过3轮样机的试制,新研制的5HRT-8型果蔬全自动热泵太阳能组合干燥设备,该设备采用太阳能干燥和热泵干燥组合方式,过程自动智能控制,可以满足各种农产品干燥工艺要求。1结构和工作原理5HRT-8型全自动果蔬热泵太阳能组合干燥设


棉花纤维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3 CSCD
摘要:为了评价棉花资源的群体结构,利用65个SSR标记对81份栽培棉花材料进行扫描,分析了该资源的群体结构,并对8个棉纤维品质性状数据/基因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分为两个亚群。关联分析发现,以两年表型平均值检测到18个位点与棉纤维品质性状相关,其中5个位点与两个以上(含两个)性状相关。在这18个位点中Satt8、Satt12、Satt35、Satt105和Satt109这5个位点同时与两年表型值显著关联。明确了由81份材料组成的自然群体的群体结构,并获得了18个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SSR位点,其中5个位点同时与两年表型值显著相关,为纤维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拮抗链霉菌对棉花幼苗光合和生长的影响及其在棉花根内的定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棉花黄萎病生防链霉菌25、Z9、Z13、X4对棉花光合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及其在棉花根内的定殖情况。【方法】采用盆栽接种试验、根内微生物培养测数法,以不接链霉菌、大丽轮枝菌(VD)为空白对照,研究4株链霉菌活菌制剂单独接种及与VD混合接种后,链霉菌对棉花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及其在棉花根内的定殖量。【结果】①链霉菌25、Z9、Z13单独接种或与VD混合接种时,均能提高棉花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②4株链霉菌均能明显提高棉花幼苗整株和根系鲜质量,其中Z9促生作用最稳定,接种1次后,其单独接种或与VD混合接种处理棉花幼苗根系长度较空白对照、VD单独接种处理增加了56.6%~58.1%,根系鲜质量增加45.9%~54.0%(P<0.05)。③菌株Z13、25、X4单独接种及与VD混合接种时均可在棉花根内稳定定殖,在菌剂拌土接种后60d,在棉花根内的定殖量仍可达到(2.0~32.0)×102 cfu/g;Z9接种2次后也能在棉花根内定殖,但定殖量较少。【结论】供试链霉菌能明显提高棉花幼苗光合生理并促进棉花生长,2次接种能促进链霉菌在棉花根内定殖。
关键词: 生防链霉菌 大丽轮枝菌 定殖 光合生理特性 促生作用 棉花


南疆冬季不同条件下果园微环境的温度差异
《果树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果园冬季不同条件下微环境温度差异,为南疆地区果树防寒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南疆三县市2009—2012年冬季1月果园不同条件下微环境的温度监测数据,选择平均温度、夜间平均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指标比较果园不同条件下微环境温度差异。【结果】(1)冬季低温条件下,树体冠层距地面越高,温度越高,不同冠层高度间温差在0.4~1.0℃。(2)树干阴面平均温度比阳面低了0.6~1.5℃,但是阴面夜间平均温度比阳面高出0.4~0.7℃。(3)果树枝干覆盖果园可以提高果园温度,高郁闭度果园比低郁闭度果园夜间平均温度提高了0.8~1.5℃。(4)距离防护林100 m处、50 m处的旬夜间平均温度分别比距离防护林10 m处的温度降低了0.7~1.0℃和0.1~0.4℃。(5)冬灌果园夜间平均温度比未冬灌果园高了1.0~1.3℃。【结论】树体不同冠层、不同方位温度存在差异,提高果园郁闭度、进行冬灌、设置防护林均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果园温度。该研究结果可应用于预测不同立地条件下果园低温冻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为国内果树防寒措施的制定提供借鉴。


一株番茄枯萎病生防菌的鉴定、定殖与盆栽防效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多年种植的大田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拮抗番茄枯萎病菌的细菌S-13,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测定其定殖能力和防治效果。【方法】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菌株种属,利用该菌株的耐受300μg/mL抗利福平的突变菌株,采用盆栽试验和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方法,分别测定拮抗菌S-13突变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定殖能力以及对其根际土壤菌群的影响。【结果】S-13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U323369.1)的近似种。盆栽试验表明:灌根组和喷施组在45 d内对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达100%和93%。拮抗菌接种后7、25和45 d的分离培养表明:拮抗菌S-13能够在番茄根际土壤、根、茎、叶中定殖,土壤和根中的定殖数量较高,到第45 d达1.6×105cfu/g根际土壤和6.6×104cfu/g鲜根重,但在茎和叶中的定殖并不稳定,到45 d时只在灌根组的叶中检测到有生长为4×102cfu/g鲜叶重。同时DGGE分析表明S-13在分离土壤是优势菌之一,在接种的第25 d土壤中细菌多样性降低,但在45 d检测时对土壤中细菌的影响逐渐减小,逐步形成一个具有拮抗细菌存在的、稳定的细菌群落结构。【结论】番茄枯萎病菌拮抗菌S-13能够在番茄根际土壤、根、茎、叶中定殖,土壤和根中的定殖数量较高,能够抑制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及扩散,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


新形势下新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调查与建设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概述了新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分析了新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