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4种杀虫剂对麦蚜天敌的安全性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试验,明确几种常用杀虫剂对麦蚜自然天敌的影响,筛选对小麦蚜虫高效且对自然天敌相对安全的化学药剂。【方法】麦田网捕收集自然天敌成虫或幼虫置于封闭的容器内,在室内采用喷雾的方法进行天敌的安全性试验。【结果】25%吡蚜酮悬浮剂62.25和125.25 g a.i/hm2处理对多异瓢虫成虫和叶色草蛉成虫微害,93.75 g a.i/hm2处理对多异瓢虫成虫微害、对叶色草蛉成虫中度有害,3种试验浓度处理对大灰食蚜蝇幼虫均无害;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处理和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在试验浓度下对大灰食蚜蝇幼虫微害,对多异瓢虫成虫和叶色草蛉成虫有害;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处理对供试的三种天敌均有害。【结论】在麦蚜防治中,可根据当地田间主要天敌种类与发生情况,选用吡蚜酮等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


不同处理对甜高梁秸秆贮藏效果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高粱3号和新高粱4号2种甜高粱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冷冻、冷藏、室温等不同处理下贮藏120d的秸秆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果糖含量.结果表明,温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大,冷冻贮藏不同贮藏期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冷藏和室温下不同贮藏期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极显著.各温度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也达到极显著.同一温度贮藏下不同品种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相似,3种不同温度贮藏至第30天时两品种甜高梁秸秆还原糖含量均升高到最高值.贮藏至第30天后3种贮藏方式还原糖含量总的变化呈降低的变化趋势,贮藏至120d时降到最低值.冷冻处理下糖分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可以保持秸秆糖分含量,保鲜效果比其他处理较好.


玉米ZmCIPK42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蛋白纯化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玉米ZmCIPK42序列,诱导蛋白表达,并获得纯化的蛋白。[方法]利用蛋白分析软件分析ZmCIPK42性质及磷酸化作用位点,构建ZmCIPK2-pET30a原核表达载体,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用NiNTA树脂纯化蛋白。[结果]ZmCIPK42具有典型的CIPK家族基因的N端激酶结构域和C端NAF调控域,激酶结构域内有较多磷酸化位点,原核表达的ZmCIPK42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Ni-NTA树脂可以纯化获得有活性的ZmCIPK42蛋白。[结论]28℃诱导后ZmCIPK42可以有活性的蛋白。用His作为标签纯化ZmCIPK42蛋白,可高效获得大量纯化蛋白。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糖分积累及SS、SPS活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个甜高粱品种XT-2、T601设置7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分析了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SS和SPS活性的变化。2个品种的总糖含量随生长进程均升高,成熟期达最高值。其还原糖的变化趋势不一致,XT-2呈升高-平缓-降低的趋势,T601呈升高-降低的趋势。2个品种在整个生育期蔗糖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成熟期达最高值。T601除密度处理B6(6170株hm–2)外其他处理SS活性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XT-2无明显规律。XT-2除密度处理B2(11 110株hm–2)、B4(7929株hm–2)外其他处理SPS活性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T601无明显规律。综上所述,甜高粱品种XT-2最适于糖分积累的密度为9250株hm–2,成熟期总糖含量达14.2%(鲜基),T601的最适密度为11 110株hm–2,成熟期总糖含量达14.31%(鲜基),作为积累糖的原料,后者为最佳选择。完熟期SS活性下降、SPS活性上升有利于糖的积累,为最佳收获时期。
关键词: 甜高粱 密度 糖类 蔗糖合成酶(SS)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


新疆机采棉品种存在问题及新品种选育对策
《农村科技 》 2013
摘要:自1996年起,兵团开始引进、推广机采棉,在机采棉品种、栽培、采收、农机和加工等诸多关键环节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机采棉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但还存在问题,严重制约了机采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机采棉品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机采棉新品种选育需注意的事项,为机采棉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一、机采棉品种存在的问题1.始果节位低


我国棉花机械化采摘技术的专利分析及探讨
《新疆农机化 》 2013
摘要:针对我国棉花机械化采摘技术的专利现状进行分析,利用网络资源,以主分类号与摘要作为检索依据,下载后剔除并整理数据对象,共检索出389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6件,实用新型273件,外观设计0件。通过对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各个方面做出综合评价,为棉花收获机械的研究及产业化提供技术参考,进而推动我国棉花收获机械化的研究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