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油研10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油研10号植株性状及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油研10号的产量产生显著影响。株高、根颈粗1、次分枝数、单株产量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2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含油率、亚油酸、亚麻酸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蛋白质和花生烯酸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芥酸、硫甙、油酸、不饱脂肪酸与复合肥施用量间呈不显著负相关;在复合肥施用量为1 200 kg/hm2时,可使油研10号获得较高产量并能保证其品质优良,但从高产高效角度出发,合肥的适宜施用量为900 kg/hm2。

关键词: 复合肥 油研10号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材料2188R的选育

种子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多个双低恢复系和双低品系与显性核不育株杂交、回交,结合室内品质分析,从中选择优良B株,再用套袋自交、扩繁增加群体选择及夏繁加代等方法选育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配合力强的隐性核不育恢复系2188 R。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育 恢复系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黄籽高油分隐性核不育两系8187AB的选育研究

种子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甘蓝型黑籽隐性核不育两系材料与其它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复试杂交,回交转育,通过对育性、经济性状、抗病性、结实性和耐脊性的选育和定向培育。于2003年育成植株综合性状好、不育株结实好、配合力高的黄籽高油分优良隐性核不育两系8187 AB。从8187 AB组配的杂交组合上看,该不育系的配合力较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隐性核不育 黄籽 成对测交 抗病性鉴定 杂交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黄壤持水性能的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贵州中部采取0~100cm土层的黄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贵州中部低山丘陵区黄壤粘粒含量高,<0.01 mm颗粒含量806.23~686.2 g/kg,<0.001 mm粒径颗粒含量651.05~263.57 g/kg,粘粒含量高,犁底层透水性差,不利于降雨入渗。黄壤的持水量高,有效水的范围极窄;0~100 cm土层总库容5 515.3 m3/hm2,贮水库容4 094.1 m3/hm2,有效水库容仅9.69%,其比例较广州赤红壤、华北潮土和东北黑土低35.65,43.17和41.19个百分点;黄壤的通透库容小,不利于水分的上、下运行。

关键词: 贵州中部 黄壤 物理性质 土壤水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合RAPD分析的三种玉米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比较

种子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对3种玉米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得出,DNA提取时采用一次氯仿/异戊醇抽提方法,得到的DNA质和量都较为理想,并且能够达到RAPD实验的要求。

关键词: 玉米 基因组DNA DNA提取 RAPD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喀斯特地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等侵蚀劣地草种筛选研究

公路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喀斯特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等侵蚀劣地立地条件和生物防护对草被植物生物、生态学特性及水土保持性能的需求,对搜集和引进的18份草被植物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采用模糊评分法对不同草被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了适宜于贵州喀斯特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等侵蚀劣地用的百喜草、苇状羊茅、百脉根、剪股颖、小冠花、扁穗牛鞭草、葛藤、白三叶、紫花苜蓿等优良护坡型草被植物,为贵州喀斯特山区高等级公路边坡等侵蚀劣地生物防护及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的草种选择依据。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公路边坡 侵蚀劣地 生物防护 草被植物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稻黔两优58高产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种子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2002~2005年黔两优58的高产示范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两优58单位面积肥有效穗(X1)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千粒重(X4)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小。对单位面积有效穗(X1)、穗实粒数(X2)、结实率(X3)、千粒重(X4)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排序,得出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穗实粒数是影响黔两优58产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黔两优58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通径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下胚轴体细胞胚发生的基因型效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向日葵不同基因型之间体细胞胚发生能力,采用来源于PAC-2和RHA-266的重组自交系(R ILs)、以及来源于LR35×C149和C149×C40杂交的2个F1杂交种、16个F3家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向日葵下胚轴体细胞胚发生率和每块胚数的基因型效应。结果表明,各基因型之间的胚发生率和每块胚数的差异均达0.1%极显著水平,胚发生率的变幅为0~93.77%,而每块胚数变幅在0~10.63之间;两个群体的杂种F1的胚发生率均显著地高于亲本平均值,表现出一定的优势;重组自交系和杂交F1的两个亲本的胚发生率和每块胚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 向日葵 体细胞胚 下胚轴 基因型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野生牧草“金荞麦”平衡施肥试验研究

土壤通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南方分布较广的野生金荞麦,作为中草药使用有悠久历史和较多的研究,但作为牧草资源人工栽培和研究报道极少。在调查贵州南部农民将其用于饲用和护坡的基础上,在贵州中部开展了引种栽培和肥料田间试验,研究金荞麦在栽培条件下,高产和高效需求的肥料配比,养分吸收,饲草的品质分析等。田间试验和其生长特点证明,金荞麦易繁殖移栽,抗劣性强,牧草品质较好,产量高,作为可供选择的栽培牧草品种,在南方适宜地区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金荞麦 平衡施肥 饲料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西南地区坡地钾素平衡及管理措施探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坡地钾素平衡及管理研究于2000年开始在贵州南部开展。试验分别设条带种植1、条带种植2、工程梯化、横坡种植四个水土保持农艺措施和农民习惯种植(对照)5个处理,探讨坡地钾素的平衡及其管理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坡地的钾素平衡除了与施肥和植物吸收有关,还与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简化了的坡地钾素循环中(不包括地下渗漏的钾素部分),肥料提供给土壤的钾素达89.66 kg/hm21~76.83 kg/hm2,对土壤钾素输入总量的贡献达96%以上。而9.80%2~6.26%来源于无机肥的钾素是通过作物吸收而带离土壤。地表径流和侵蚀泥砂中具有较高的有效钾含量,地表径流所含的有效钾是降水的4.286~.67倍;侵蚀泥砂所含的有效钾是侵蚀前土壤耕层的1.511~.92倍。它们不但带走降水中有效钾,而且还带走土壤中的有效钾,流失量每年分别达到14.822~3.10 kg/hm2和4.46~9.35 kg/hm2。每年通过作物吸收而造成土壤钾素损失为28.46~90.10kg/hm2。坡地农业活动造成土壤缓效钾水平急剧下降,缓效钾亏缺每年达175.343~06.04 kg/hm2。因此,在坡地钾素平衡中,应重视水土保持、秸秆还田及肥料的有效利用。条带种植措施可减少地表径流40.31%4~3.77%、泥砂53.60%6~5.63%、提高土壤有效钾12.62%3~3.69%,使得无机肥的利用率达到26%,是坡地钾素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钾素平衡 坡地 径流 土壤侵蚀 条带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