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甲基环丙烯保鲜纸研制及应用
《食品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3种合成方法制备1-MCP包结物,采用气相色谱、红外和核磁共振化学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表征,设计制备出新型1-MCP保鲜纸并应用于香蕉和番茄的贮藏保鲜。分析1-MCP保鲜纸对香蕉、番茄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以及及对番茄色泽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保鲜纸处理对延缓香蕉和番茄的成熟衰老有明显效果,可显著降低香蕉和番茄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延缓番茄果皮转红,抑制番茄果实中可测定酸含量的下降,该种1-MCP保鲜纸是一种新型的保鲜产品。


共表达xyl1、xyl2和tal1重组酿酒酵母的构建及木糖发酵研究
《酿酒科技 》 2012
摘要:将来自树干毕赤酵母的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木糖醇脱氢酶基因(xyl2)和酿酒酵母自身的木糖转醛酶基因(tal1),通过串联共表达的方法构建到表达载体pAUR123上,构建了1株重组酿酒酵母。该菌在打通木糖向木酮糖转化通路基础上,超表达木糖转醛酶。该菌以木糖为唯一碳源进行限氧发酵,能初步利用木糖。结果表明,木糖的利用率为77.4%,但乙醇产率仅为0.04 mg/mL。同时探讨了3种酶共表达对酿酒酵母发酵木糖生成乙醇的影响,发现3种酶对木糖的利用起关键性的作用,其过量表达导致木糖醇大量积累,乙醇得率降低。


地下煤火不同燃烧阶段上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燃烧阶段地下煤火上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方法】利用BIOLOG指纹图谱方法,分析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不同燃烧阶段地下煤火风化期、氧化期、自燃期、全面燃烧期、硫磺析出期、芒硝析出期和熄灭期的上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地下煤火不同燃烧阶段上覆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自燃期硝态氮含量最高,熄灭期有机质含量最低;不同时期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及多样性均低于对照;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在31种碳源构建的二维体系分布差异明显,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地下煤火发生发展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pH是影响地下煤火上覆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差异的显著因素。【结论】地下煤火降低上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不同燃烧阶段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这对地下煤火区生态恢复具有一定参考利用价值。


棉铃虫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对新疆一枝蒿黄酮提取物和萜类提取物的响应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提取物黄酮及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探明外源有毒物质对该解毒酶表达规律的影响,阐明棉铃虫与植物次生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为发展新型无公害植物源农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提纯黄酮与萜类提取物,以室内饲养棉铃虫(3龄幼虫)为对象,利用生物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测定新疆一枝蒿中黄酮与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及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对GSr表达的影响。【结果】黄酮和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3龄幼虫在24 h时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是21.4和4.1 mg/100 g,在48 h时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是19.3和3.1 mg/100 g;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ST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受到诱导,时间效应为当黄酮和萜类提取物浓度分别为20和2 mg/100 g时,GsT在12 h时能够被两种物质显著诱导表达,而在24 h时表达受到抑制;浓度效应为在18 h时,黄酮和萜类提取物浓度分别为20和2 mg/100 g时显著诱导GST的表达,而在40和4 mg/100 g时抑制GST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表明,萜类和黄酮在时间和浓度效应上都能显著诱导GSI蛋白表达,并且蛋白水平在时间与浓度效应中的表达趋势与mRNA水平相类似。【结论】GST对外源物质新疆一枝蒿的黄酮提取物和萜类提取物存在积极响应,低浓度或短时间内黄酮和萜类均能诱导GSI的过表达,从而化解外源毒性,而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则抑制其表达。
关键词: 新疆一枝蒿 棉铃虫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生物测定 表达规律


甜高粱对土壤重金属Cd的吸收规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甜高粱对土壤重金属Cd的吸收规律,筛选对重金属Cd具有富集能力的品种,为重金属Cd污染地区的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甜1号和新高粱3号2种甜高粱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不同含量Cd(0,3,6,9,12mg/kg,以CdCl2.2.5H2O的形式外源加入)对甜高粱根、茎、叶等不同部位Cd含量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随着土壤中Cd含量的增加及Cd处理时间的延长,甜高粱根、茎、叶中的Cd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不同处理之间Cd含量差异明显。2个甜高粱品种不同部位Cd含量由大到小均表现为:根>茎>叶,且2个甜高粱品种不同部位Cd含量之间也有明显差异。当用0~12mg/kg Cd处理相同时间时,辽甜1号体内积累的Cd含量较新高粱3号高。【结论】2种甜高粱品种对Cd的吸收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辽甜1号对土壤重金属Cd的吸收能力较新高粱3号强。


氮肥运筹对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的影响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设计,对10个大麦品种分别设置氮肥用量和氮肥施用时期试验,收获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样品生育酚含量。[结果]氮肥用量、品种及其互作对籽粒α、β、γ,δ和总生育酚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品种对α、β、δ和总生育酚含量总变异所起的作用最大,氮肥用量次之,氮肥用量与品种互作最小;而氮肥用量对γ-生育酚含量的总变异的作用均小于品种和氮肥用量和品种互作。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品种及其对籽粒各生育酚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氮肥施用时期对α-生育酚含量的影响大于品种和氮肥施用时期与品种互作的影响;对γδ和总生育酚含量的影响位于品种和互作之间,对β-生育酚含量的影响最小。[结论]大麦拔节期施用氮肥与苗期和灌浆期施氮相比,会导致籽粒各生育酚含量的显著增加;氮肥运筹与品种的合理搭配对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改良具有积极意义。


新疆两典型微咸水湖水体免培养古菌多样性
《生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咸水湖是湖泊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状态,以新疆两典型微咸水湖-赛里木湖和柴窝堡湖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孔滤膜收集菌体,SDS-酚-氯仿抽提法直接提取湖水总DNA,利用古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分别构建两湖古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随机挑选的阳性克隆子进行酶切分型,分别得到7个和8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两文库覆盖率均大于98%。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赛里木湖全部克隆子归属于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97%的克隆子与不同环境免培养氨氧化泉古菌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97%)。柴窝堡湖水古菌归为3个门:Thaumarchaeota(81.2%)、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13%)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5.8%),81.2%的克隆子与具有氮代谢功能的氨氧化古菌纯培养物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97%—98%),13%的克隆子与已分离到的产甲烷古菌序列同源性大于97%。研究发现新疆微咸水湖可能存有大量新划分的古菌Thaumarchaeota门类群、可培养氨氧化及产甲烷古菌类群,两典型微咸水湖泊中古菌类群多样性较低且群落组成差异大。
关键词: 微咸水湖 古菌 16S rRNA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