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责任编辑编校质量把关应注意横向思维——浅谈《农村科技》编校方法
《科技信息 》 2012
摘要:为了避免在编校过程中出现差错,《农村科技》编辑部实行了编辑部内部交叉审读、责任编辑质量把关等制度。责任编辑既是稿件的主要责任人,也是每期杂志的主要编排设计者和质量把关者。虽然责任编辑已经对排好版的杂志仔细通读多遍,但在编辑部主任、总编辑最后把关时,往往仍能发现一些隐藏较深的"顺眼差错"。分析其原因发现,责任编辑往往是一篇文章接一篇文章地通读,采用的是一种纵向思维方式,因为每篇文章都涉及大量细节问题,责任编辑难免顾此失彼,对一些"顺眼差错"视而不见。根据我刊编校经验,责任编辑要想把好编校质量关,除了采用纵向思维,决不能忽视横向思维的作用。


新疆R&D投入与经济增长、专利产出关系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实证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 2012
摘要:文章依据新疆2000~2007年的GDP、R&D(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等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新疆R&D投入与经济增长、专利产出的关联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R&D经费支出和R&D活动人员投入与经济增长、专利产出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作用。其中,R&D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同专利产出的关系最密切;在不同活动类型的R&D经费支出中,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增长、专利产出的灰关联度最高,说明其与经济增长、专利产出的关系更紧密;在R&D活动的三大主要执行部门中,科研机构的R&D经费内部支出与经济增长、专利产出的灰关联度最高,说明其对于经济增长、专利产出的贡献最突出。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增加R&D经费的投入、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R&D投入 经济增长 专利产出 新疆


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扩散动态及与田间病情的相关性
《果树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原体的数量和密度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病害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葡萄霜霉病是新疆葡萄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有必要对其病菌的扩散动态进行研究,从而对病害进行预测。采取孢子捕捉和田间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葡萄霜霉菌孢子囊的时空扩散动态,并分析其与田间病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葡萄霜霉菌孢子囊一般在6月上中旬开始出现,7月下旬到9月上旬为高峰期,随后进入消退期。其孢子囊通常在葡萄冠层以下分布较多,一天24 h内都可捕到孢子囊,但一般8:00左右和20:00左右捕捉量最多。孢子囊的扩散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湿度和降雨量呈负相关。在P<0.01水平下,霜霉病菌孢子囊扩散动态与5 d后病害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葡萄霜霉菌 葡萄霜霉病 孢子囊扩散动态 孢子捕捉 与病情相关性


甬砧系列葫芦类型砧木品种分子指纹图谱构建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市售同类型砧木品种神通力和京欣砧1号为对照,对甬砧系列葫芦类型砧木品种甬砧1号、甬砧3号、甬砧4号和甬砧5号进行RAPD和SSR分子指纹图谱构建。在104个RAPD、240对甜瓜SSR和100对瓠瓜SSR中,共筛选到7个RAPD引物、2对甜瓜SSR引物和5对瓠瓜SSR引物,在6份砧木材料中稳定扩增出18个多态性位点。3种分子标记揭示供试砧木材料的多态性比例分别为0.98%、0.48%和1.54%。通过合并相同赋值的差异引物和位点,得到由9个差异引物产生的13个多态性位点构成的甬砧系列分子指纹图谱。该图谱出现概率为1/115736040000,能够有效区分甬砧系列及其对照,起到品种鉴定与保护作用。


浅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商情 》 2012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个企业为了自己的经济效益,都会采取适当的赊欠政策,这也就出现了应收帐的管理问题.它是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管理好的话,就会造成企业的资金流失危险,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这个企业的经济收入、资金使用率从而降低.所以.加强应收帐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能够减少损失、保证经营效果.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探讨.


棉花深棕色纤维基因Lc_1的遗传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棉花棕色纤维的遗传规律,寻找并定位与棕色纤维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在棉花基因组学水平上定位、克隆棕色纤维基因和棕色棉纤维品质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基于陆地棉显性多基因标记系T586(具有深棕色纤维基因Lc1)与海岛棉新海16配制的海岛棉×陆地棉杂交F2群体,结合色彩色差仪对棕色纤维色泽的分类进行分析,并充分利用棉花基因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信息、多态性分子标记筛选和图位克隆的方法,定位与棕色棉纤维基因Lc1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根据T586与新海16杂交后代F2群体(443个有效纤维单株)深棕色纤维、棕色(中间色)和洁白色纤维的分离比例,将Lc1定位于棉花基因组A亚组第7染色体微卫星标记NAU4030和CGR5119之间约8 cM的遗传距离内,其中,Lc1与标记CGR5119的遗传距离约为2.8 cM,与NAU4030之间的遗传交换距离约为5.1 cM,构建了Lc1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结论】棉花深棕色纤维性状由单基因控制并呈现半显性遗传方式,Lc1位点附近的分子标记信息可在棕色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得以利用。


阿月浑子快速建园技术研究初报
《西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阿月浑子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层积处理时间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探讨阿月浑子直播、小营养钵移栽、大营养袋移栽3种建园方式对苗木生长及嫁接成园的影响,提出适合于南疆地区的阿月浑子快速建园方式和技术操作要点。结果表明,阿月浑子种子层积40d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延长层积时间能够促进未开裂种子开裂发芽。3种建园方式中,直播建园具有操作简便、建园成本低等优点。同时直播建园和小营养钵移栽建园方式的苗木成活率、嫁接成苗率都较大营养袋移栽建园方式更高。以阿月浑子快速建园为目标,实际生产中以直播建园为主,配合小营养钵移栽补苗的方式为最佳建园方式。


多菌灵对灰漠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选择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代表性土壤灰漠土,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初步研究施用多菌灵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多菌灵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和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分别测定土壤微生物种群及生物量碳、生物量氮。【结果】在整个培养期间(47 d),施用多菌灵处理土壤的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显著降低,且抑制作用随着多菌灵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EC25分别为11.39和10.44 mg/kg。多菌灵对放线菌作用不明显,但促进了细菌数量的增加;抑制了真菌的数量,且抑制作用随着多菌灵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EC50为7.73 mg/kg。【结论】可以用土壤生物量碳和量氮来指示多菌灵在土壤中的残留状况,用真菌数量来指示多菌灵对土壤的作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