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人工繁殖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田间放蜂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丽蚜小蜂放蜂量和不同放蜂点对新疆地区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为今后利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不同放蜂量实验设置3个处理,依次为5 000、10 000、20 000头/棚;不同放蜂点实验设置3个处理,依次为4点、8点、12点;对照设置1个棚。【结果】在标准面积的温室中,放蜂点为10个点,随着放蜂量的增大,丽蚜小蜂对白粉虱的防治效果越好,20 000头蜂的处理虫口减退率最高,达48.31%。放蜂量为10 000头,不同放蜂点处理下,8个放蜂点的防治效果要好于其他处理,虫口减退率达41.84%。【结论】在标准面积的温室中,放蜂点设置为10个,放蜂量越大,防治温室白粉虱的效果越好;放蜂量设置为10 000头,8个放蜂点的处理对防治温室白粉虱有较好的效果。


苹果蠹蛾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集新疆阿拉尔地区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幼虫,对其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COⅠ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苹果蠹蛾DNA扩增出的COⅠ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为709bp,序列中A+T含量极高,占68.7%,而G+C的含量只有31.3%。经基因序列比对,与其它几种食心虫的同源性为85.4%~88.1%,遗传距离为0.130~0.162;采用NJ法构建了卷蛾科系统树,所得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为苹果蠹蛾快速鉴定的DNA条形码技术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杏树吐伦球坚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吐伦球坚蚧(Rhodococcus turanicus Arch)自然种群生命特征,为虫合理化控制该提供基础。【方法】田间定点系统调查。随机选取55枝1~2节生枝,每7 d调查1次,统计各因子致死数。【结果】吐伦球坚蚧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1~2年生枝条上越冬,4月中下旬雌虫开始产卵;在自然条件下吐伦球坚蚧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为4.70,世代总存活率为0.73%;对吐伦球坚蚧控制作用最大的因素是捕食及其它因素,其次是寄生性天敌因素,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分别为7.48和2.41。【结论】在自然状况下,下一代吐伦球坚蚧种群数量将是当前这一世代的4.70倍;若虫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关键词: 吐伦球坚蚧 生命表 种群增长趋势指数 排除作用控制指数


太阳能灭虫器对吐鲁番葡萄产区害虫的诱捕效果及对天敌安全性评价
《应用昆虫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FWS-DBL-1新型太阳能灭虫器在320~580、360、400、460和520 nm 5种不同波长下对吐鲁番葡萄产区害虫的诱捕效果及对天敌安全性。结果表明:在5种波长下,灭虫器诱捕昆虫的种类相似,以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等为主。诱捕的主要昆虫是蜉金龟Aphodius sp.、白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 alba vicaria Semenov、额喙丽金龟Adoretus nigriforns Steven、毛喙丽金龟Adoretus hirsutus Ohaus、绣罗夜蛾Leucanitis picta Christoph和淘赏夜蛾Catocala puerpera Giorna等。其中:灭虫器在400 nm波长下的诱捕量最多,其次是320~580 nm和360 nm波长。综合分析比较:400 nm波长对鞘翅目害虫的诱捕效果最好,360 nm波长对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的诱捕能力最强,520 nm波长对半翅目害虫的诱捕效果最好。对天敌的安全性研究表明:FWS-DBL-1太阳能灭虫器对天敌有一定的诱捕作用,益害比为1∶4~1∶5。诱捕量较多的是步甲科和草蛉科的天敌,占天敌总诱捕量的85.82%。在这5个波长中,360 nm波长下,灭虫器对天敌的诱捕作用最小,对天敌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关键词: FWS-DBL-1太阳能灭虫器 葡萄 害虫 诱捕效果 天敌 安全性评价


小麦Wcor719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转化烟草和棉花提高抗冷性研究
《核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Wcor719基因的抗寒功能,获得具有抗寒性的棉花新种质,构建小麦冷诱导基因原核表达载体Wcor719-pET28a进行蛋白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其诱导蛋白大小约为24.0kD,表达量在诱导4h时达到最大,且与IPTG诱导浓度无明显相关性。同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构建的Wcor719-pCambia1301植物表达载体转入烟草(Nicotiana tabacum)SR-1中,T1代转基因烟草植株经过抗生素筛选和PCR检测后进行低温胁迫,测定抗寒生理指标,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该基因经过功能验证后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入棉花(Gossypium hirsutum)新陆中49,T0代、T1代经过田间检测及PCR检测后研究T2代转基因棉花低温胁迫下的抗寒性,结果显示,转基因棉花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在第5天达到峰值,且明显高于对照;而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初步证明转基因烟草和棉花的抗寒性均有所提高,由此表明通过转冷调节基因来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Wcor719基因 蛋白表达 转基因烟草 转基因棉花 抗寒性


串联式5HT-2农副产品太阳能干燥装置性能研究
《食品与机械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单体5HT-2型农副产品太阳能干燥装置(简称SD装置)进行串联改造,每套装置占地5.3m2,场地利用率较单体提高29%。在杏干燥期间,串联SD装置的集热器出口温度平均为50℃,分别较单体和环境高出6,15℃。正午时较环境温度高20℃以上的温升保证率可达65%以上。串联SD装置的干燥室温度平均为36℃,分别较单体和环境高出2,5℃,正午时3℃以上的温升保证率可达99%以上。采用串联SD装置进行杏子的制干,水分含量日平均散失高于单体5%左右,说明串联SD装置有效提高了热空气的利用效率,不仅可缩短杏子的干燥时间,而且杏干品质与单体SD装置所生产的杏干品质相当,均显著优于传统摊晒杏干。


基于打瓜力学特性的破碎装置研究与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设计新型打瓜破碎装置,对其关键零件主轴进行强度校核。[方法]通过对打瓜进行压缩试验,研究打瓜的机械特性,得出打瓜的弹性模量,运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打瓜的力学特性有限元模型,并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破碎装置的关键零件进行模拟强度校核。[结果]通过试验,得出打瓜的强度极限为1 310N,平均弹性模量为5.05×10~6Pa,密度为910 kg/m~3,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建立的打瓜力学有限元模型可用于分析打瓜的破碎机理。[结论]新型打瓜破碎装置主轴经校核满足强度要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两色金鸡菊中的脂肪酸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两色金鸡菊中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两色金鸡菊样品中脂肪酸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提取物甲酯化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分析测定结果,两色金鸡菊中主要含有月桂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等16种脂肪酸。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脂肪酸相对含量,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与亚油酸含量超过70%。对两色金鸡菊脂肪酸化学成分的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支持能力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12
摘要:在收集整理2007—2009年农产品加工业课题数量、专利数、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有科技机构大中型加工企业所占比例等8项反映产业科技支持能力指标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新疆和其他地区工业企业、新疆大中型与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新疆和国内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支持能力平均水平的差异性,对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支持能力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依据比较分析结果,结合新疆产业现状,提出增强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支持能力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支持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企业 科技支持能力 现状分析 发展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