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GPR54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睾丸中的定位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GPR54(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54)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4~6月龄公羔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及定位。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织GPR54mRNA表达规律,以及其在不同月龄公羔睾丸中的表达量,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睾丸中GPR54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GPR54在不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下丘脑、垂体和睾丸中大量表达;GPR54在4~6月龄绵羊公羔睾丸组织中呈阶段性表达,6月龄表达量显著高于4和5月龄(P<0.05);4月龄时,在精原细胞和极少数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检测到较弱的阳性信号;6月龄性成熟时,在睾丸中分裂早期的精子细胞检测到强阳性信号。综上表明,GPR54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在下丘脑-垂体-睾丸生殖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与动物的性成熟及雄性动物精子发生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GPR54基因 绵羊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化 睾丸


高粱幼苗耐盐指标筛选及耐盐性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以20份高粱品系为材料,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耐盐性分析,旨在对高粱品系苗期的耐盐指标进行筛选及评价,为选育耐盐高粱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0.6%Na Cl是进行高粱耐盐性鉴定的适宜盐浓度,高粱品系的耐盐指标变幅不同,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0.295~0.808。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与平均隶属函数值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20个高粱品系分成高度耐盐型、耐盐型、中等耐盐型、盐敏感型和高度盐敏感型品种5大类。相对芽长、相对植株鲜质量和相对植株干质量可以作为高粱苗期耐盐程度的鉴定指标。


全谷燕麦香酥饼加工工艺研究
《粮油加工(电子版) 》 2015
摘要:全谷燕麦香酥饼在保持山西民间莜面饼原有的风味和营养特性的基础上研制的高蛋白、高膳食纤维及低脂肪休闲小食品。以80目燕麦全粉为主要原料,其面团配方:燕麦全粉100、食用油10、泡打粉4、食盐1.5、白糖10和清水100。主要技术性能和参数:和面加水量(质量)为水:面粉=1.2:1,水温38~40℃;烘烤工艺为面火180℃±10℃、底火180℃±10℃和烘烤时间30~35min。常温下,普通包装保质期2~3个月,抽真空包装为保质期6个月以上,


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丰产性好、抗旱力强的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山西农家品种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为父本杂交衍生的447个RIL作为供试群体。将亲本及447个家系分别于2011、2012和2013年采用随机试验种植,按照标准测量叶长、叶宽和叶柄长3个性状,并于2012年8月1日和8月8日和2013年8月2日和8月9日各测量1次叶绿素含量。采用QTLNETwork 2.0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对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进行遗传分析和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叶长受2对加性-加性×加性上位性混合主基因控制,叶宽受3对等效主基因控制,叶柄长受4对加性-加性×加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叶绿素含量受4对加性主基因控制;检测到10个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和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A1、A2、C2、H_1、L和O染色体。其中2个叶长QTL分别位于C2和L染色体,是2对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QTL;3个叶宽加性与环境互作QTL分别位于A2、C2和O染色体;2个叶柄长QTL分别位于L和O染色体;3个叶绿素含量QTL分别位于A1、C2和H_1染色体。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的遗传机制较复杂,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是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的重要遗传基础。建议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一方面要考虑起主要作用的QTL,另一方面要注重上位性QTL的影响,这对于性状的遗传和稳定表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大豆 叶片性状 叶绿素含量 QTL与环境互作效应 上位互作效应


玉米低磷胁迫诱导的ZmABI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通过已建立的稳定、高效、低成本的转录组分析体系c DNA-SRAP获得一个与玉米低磷胁迫反应有关的转录因子Zm ABI5基因。该基因编码355个氨基酸,其蛋白具有明显的碱性亮氨酸拉链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Zm ABI5与高粱Sb ABI5进化关系最近。c DNA-SRAP表达分析显示,在磷饥饿第5天时,Zm ABI5表达量在叶中达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而在根中,Zm ABI5基因的表达在未经磷饥饿处理时表达量最高,随着低磷处理时间的延长,基因表达量下降。定量PCR结果进一步证实了c DNA-SRAP的表达模式。


不同施氮水平对晋单84不同叶位叶片含氮量及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由于不同叶位叶片含氮量存在较大差异,确定各生育期最能代表植株氮营养状况的叶位,是利用叶片反射光谱进行玉米氮营养状况精确诊断的前提。采用不同施氮处理对晋单84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不同叶位叶片含氮量、植株含氮量、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以第6叶位(最上部完全展开叶)以及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以第12叶位(穗位叶)叶片含氮量与植株含氮量的相关性最好,这3个叶位分别作为3个生育期的植株含氮营养指示叶位。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各生育期相同叶位叶片含氮量也相应增加,而且氮营养指示叶位叶片的含氮量受增施氮肥的影响较低叶位更大,增施氮肥能够增大指示叶位与其他叶位叶片的含氮量差异,即叶位差距越大,含氮量差异越大。


山西省玉米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性状差异化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较好地发展山西省的玉米生产,根据省内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气候,分为不同的种植区域。对参加区试的各区域中增产的品种或增产前5名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出籽率等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进行了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中玉米的特征特性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不同。只有针对不同区域玉米对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等特征特性要求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品种选育,才能有效提高本区域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玉米单位面积的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