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糯玉米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北京农业 》 2015
摘要:以甜糯玉米为对象,围绕甜糯玉米的育种及栽培技术展开研究。首先,分别就甜玉米、糯玉米的育种优化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次,对甜糯玉米主要的3种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最后,就甜糯玉米的田间管理即播种期、施肥、种植密度要求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以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赖草染色体对小麦农艺性状和抗病、耐热性的效应研究
《农学学报 》 2015
摘要: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2n=4x=28,Ns Ns Xm Xm)具有大穗、多花、抗旱和抗多种病害等优良特性,是小麦改良的重要亲缘物种。前人已经通过染色体工程育成一批小麦-大赖草异染色体系,但是大赖草染色体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和耐热性的效应分析尚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或自然发病抗性鉴定,以分期播种模拟高温胁迫环境并通过千粒重变化评价耐热性,收获后调查主要农艺性状和再生习性,对10个小麦-大赖草异染色体系和小麦亲本‘中国春’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表明,10个异染色体系在苗期对白粉病均表现高感,成株期抗性较‘中国春’有所改善,但未发现高抗白粉病材料;对条锈病抗性均优于‘中国春’。研究还发现,大赖草H染色体有增加穗长、小穗数、提早抽穗期和增加黄矮病抗性的效应,H、A染色体具有增加耐热性的效应,J染色体对粒长、粒宽和粒厚均有正向效应,A、L染色体含有控制芒的基因,F染色体具有再生性和复小穗基因。综合上述研究表明,小麦-大赖草异附加系DALr#A、DALr#F、DALr#H、DALr#J可用于小麦农艺性状、黄矮病、条锈病和耐热性的抗性改良。
关键词: 小麦 大赖草 异染色体系 农艺性状 抗病性 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利用Biolog技术,以玉米—高粱轮作为对照,分别在播种施肥前、拔节期、穗花期及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研究连作4 a高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时期连作土壤微生物碳源整体代谢量(AWCD值)都高于玉米—高粱轮作,高粱连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培养96 h时,轮作与连作间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均达显著差异(P<0.05),连作在播种前、拔节期、穗花期、成熟期4个时期的AWCD值分别是轮作的1.82倍、1.27倍、1.23倍和1.85倍,显著高于轮作,并在96 h以后连作与轮作的AWCD值之间差异均显著。对分类碳源利用数据分析及碳源利用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引起分异的主要碳源是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在播种施肥前连作对羧酸类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轮作(P<0.05),是轮作的3.15倍;在拔节期与穗花期连作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代谢显著高于轮作(P<0.05),其中尤其以甘氨酰-L-谷氨酸最为显著(P<0.01);成熟期连作对除糖类外的5类碳源利用代谢能力都显著高于轮作,其对氨基酸类、羧酸类的利用能力分别是轮作的2.38倍和5.3倍。综合分析表明,高粱连作4 a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活性较轮作旺盛,尤其对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的代谢活性变强,土壤中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升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成穗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15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成穗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酿造高粱品种在旱地的合理种植密度,以酿造高粱‘晋杂23号’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6.00万株/hm2、8.25万株/hm2、10.50万株/hm2、12.75万株/hm2、15.00万株/hm2)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成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高粱株高、茎粗、穗长、最大叶面积、穗粒重、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在6.00万株/hm2~10.50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呈大幅度增加;当密度超过10.50万株/hm2时,籽粒产量趋于平稳。回归分析表明,高粱种植密度与成穗数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26866.222+0.555x。综合分析,酿造高粱‘晋杂23号’的种植密度以10.50万株/hm2为宜。该研究为酿造高粱在该地区种植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区梨园节水灌溉制度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摘要:梨树是需水较多的果树树种,灌溉是生产高产、优质梨果的必要措施。在论述果园节水灌溉理论体系和分析梨树需水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梨树灌溉时期为发芽前后到开花期、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果实迅速膨大期、采果后及封冻前;丘陵山地梨园宜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包括:微灌、膜上灌及倒虹吸引水;平原地区梨园常规节水灌溉方式有地面灌溉、喷灌、微灌、膜上灌溉,以及梨树调亏灌溉和分区交替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对今后我国果园的节水灌溉发展趋势做出分析,以期在目前水资源危机和干旱环境下,提高梨果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杂交种晋杂31号选育报告
《现代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高粱杂交种晋杂3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于2008年组配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的高粱杂交种,平均产量9 261.0kg/hm~2,同期比对照晋杂22号增产10.3%。生育期129.4 d。种子次生根健壮、发达,田间生长整齐一致,生长势很强,幼苗叶片呈绿色,株高169.0 cm,叶绿色,叶脉白色,穗长33.3 cm,穗形纺锤形,穗码松,紧度中紧,颖壳红色、卵圆形,穗粒重99.4 g,千粒重32.3 g,粒红色,粒形扁圆,粒质粉质。抗旱性、耐瘠薄性较强,高抗高粱丝黑穗病,适应性很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中南部地区适栽扁桃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 》 2015
摘要: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科研人员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山西省的气候条件,于20世纪90年代从意大利罗马果树所引进大果型扁桃进行实生选种。经过近20年的研究试验,从其后代中实生选育出适宜在山西省原平以南的晋中、晋东南、晋南及我国北方类似气候区栽植的新品种:晋扁1号、晋扁2号、晋扁3号、晋扁4号,统称为晋扁系列扁桃。分别于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通过省级品种审(认)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研究的探讨
《福建农业 》 2015
摘要:本文主要从选择基地;隔离;父母本播期;提高播种质量;间苗、定苗;肥水控制;花期预测;花期调节等方面,对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玉米杂交种子,促进玉米杂交制种产量的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