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嘉兰中酪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酪氨酸脱羧酶(EC 4.1.1.28)是高等植物体中秋水仙碱合成的关键酶。为了探索嘉兰秋水仙碱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及其相关功能,本研究根据嘉兰转录组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克隆得到一个酪氨酸脱羧酶关键酶基因(GsTyDC1)的CDS序列,并使用RT-qPCR检测GsTyDC1在嘉兰植株中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通过烟草悬浮细胞对GsTyDC1进行稳定转化,并分析其亚细胞定位的结果。结果显示,GsTyDC1基因的CDS区全长为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56.3 k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sTyDC1与水仙、石蒜和芭蕉等百合科植物已报道的Ty DC基因聚在一类,具有类似于与其他已报道物种TyDC基因相似的保守结构区域,并且没有跨膜结构和信号肽。此外,GsTyDC1基因在嘉兰根中表达量最高,花和茎次之,在叶中表达量最低。亚细胞定位显示Gs TyDC1蛋白定位在细胞质中。本研究为下一步验证GsTyDC1基因的功能活性提供一定的基础,为阐明GsTyDC1基因在嘉兰秋水仙碱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嘉兰 酪氨酸脱羧酶 RT-qPCR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挖掘参与荔枝生长发育的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l-activated malate transporter,ALMT)基因家族成员,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荔枝基因组数据库,借助META SEARCH工具和NCBI的CDD数据库鉴定荔枝ALMTs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LcALMT基因家族成员的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系统发育、基因结构、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蛋白结构和表达模式等,通过qPCR方法分析荔枝LcALMTs的表达情况。【结果】荔枝LcALMT基因家族有16个成员,CDS长度为118~803 bp,等电点在5.16~9.07之间。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LcALMTs均定位于质膜上,根据系统进化树将该家族划分为5个亚族。荔枝LcALMTs外显子数目在3~10个,有4个LcALMTs基因均不含非编码区。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LcALMTs只定位在荔枝15条染色体中的6条上,且主要定位在13号染色体上。保守基序分析发现,荔枝ALMT家族成员含有ALMT和ALMT superfamily两个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中,光响应元件占比最多,其次是激素响应元件。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荔枝LcALMTs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其中LcALMT5和LcALMT15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较高,qPCR结果表明LcALMT5的表达水平与转录组结果较为一致。【结论】16个荔枝ALMTs具有保守的基因结构和蛋白结构域,组织表达存在差异。

关键词: 荔枝 ALMT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杏受精的形质变化及其种胚生长发育的候周期观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银杏种实受精时的内、外部形态变化;观察种胚发育的结构及数量变化规律.[方法]在7 月中旬银杏种实形态建成后,以 5 d为周期连续采样,观察其受精前、中、后期的外种皮颜色变化;制作系列石蜡切片,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种胚结构的内部变化.统计分析不同时期"圆球胚、小子叶胚、大子叶胚、近成熟胚、完全成熟胚"5 种类型种胚比例.[结果]五天一候的频度观察发现,银杏外种皮由绿转黄是受精的外部形质标志;外种皮由圆润变得缩皱,是胚胎开始发育的外部形态指标.8 月中旬完成受精,形成合子;9 月初,种胚肉眼可见,此时绝大多数为圆球胚和小子叶胚;9 月下旬,小子叶胚占比最多(85%);到10 月中旬,大子叶胚占比数量上升(63%);至 11 月上旬,近成熟胚占比为71%;到翌年1 月下旬,57%已达完全成熟胚阶段.[结论]采用气象候周期采样频度,辅以光镜、电镜显微技术,首次获得了银杏在受精以及种胚始育时段种实的外部形质变化高精图;以候周期统计了种胚发育过程中相应的各种胚类型的数量比例.在研究过程中,新发现银杏种胚的子叶表面已经具气孔,中部具螺纹管胞,胚轴具维管束;首次大数据统计获得约1.5%的银杏种实有双胚发育现象,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对银杏生殖发育的认识.

关键词: 形质变化 种胚发育 裸子植物受精 候周期 银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桂南’狗牙根的选育

草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野生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但育成品种较少。为选育更多优良狗牙根新品种以供草坪建植应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自2000年起开展了狗牙根新品种的选育研究,从国内外收集的狗牙根种质资源中筛选出坪用性状优良的种质,经过连续多次单株选择和扩繁、坪用价值系统评价、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性试验,选育出坪用性状优良的狗牙根新品种‘桂南’狗牙根,于2020年审定通过。‘桂南’狗牙根具有质地细腻、草坪密度大、均一性好、绿色期长、成坪速度快等特点。适于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作为景观绿化和水土保持草坪建植。本研究对‘桂南’狗牙根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总结,为‘桂南’狗牙根新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狗牙根 新品种 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品比试验 区域试验 生产性试验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功能解磷真菌的筛选与解磷活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在田间大多以无效的结合态磷存在,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无效态的磷转化为游离态的有效磷,充分提高磷的利用率.本研究采用平板溶磷圈法从玉米根围土壤中分离纯化出 1 株解磷真菌XZY3PSF,对该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分析该菌株在 1~25 d内溶解 2.5~20.0 g/L磷酸三钙的活性、10~105 个/mL孢子浓度下对磷酸三钙的解磷能力,及其在 0~35 d 内对 2.5、5.0 g/L 植酸钙的矿化能力,评价其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及香蕉枯萎病病原菌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基于形态特征结合 ITS 与 β-tubulin 基因序列,菌株 XZY3PSF 鉴定为Talaromyces purpureogenus;解磷菌在不同浓度的磷酸三钙下溶解出的有效磷含量均在 500~570 mg/L之间,培养基中的有效磷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第 13 天后高浓度磷酸三钙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含量降低幅度减弱,在第 25天时 15.0、20.0 g/L磷酸三钙培养基中的有效磷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浓度;随着培养基中孢子浓度的增加,培养液中有效磷含量高峰值出现的时间越快,且其降低幅度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而扩大;在供试时间段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株XZY3PSF对植酸钙的矿化能力越强;解磷菌XZY3PSF、芽孢杆菌菌株X5 均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株B2 具有拮抗作用,且解磷菌XZY3PSF与芽孢杆菌X5 之间亦相互拮抗.研究结果可为研发解磷菌与拮抗菌的复合微生物菌肥奠定基础,同时,解磷菌XZY3PSF对植酸钙的矿化作用为后续研究其是否具降解有机磷类农药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解磷真菌 产紫篮状菌 磷酸三钙 植酸钙 拮抗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方式和种植年限对五指毛桃植株生物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五指毛桃植株矿质营养构成,充分利用五指毛桃生产中的副产物,提高五指毛桃种植的经济效益,增加养殖业饲料来源,本研究对胶园林下间作和单作种植条件下一年生和两年生五指毛桃植株(叶片、茎秆和果实)的生物量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五指毛桃地上部分生物量范围在3.06~9.22 t/hm2之间,表现为单作>间作,两年生>一年生;间作条件下五指毛桃叶生物量占比增加,茎生物量占比降低,林下间作两年生五指毛桃植株以果实发育为主,果实生物量占比较一年生增加99.64%。(2)五指毛桃植株叶片中N、Ca、Mg、Mn含量较高,果实中P、K、Ca、Mg、Fe、Zn含量较高,茎秆中Zn、Cu含量较高;两年生五指毛桃植株N、P、K、Mg、Fe、Mn、Cu含量均显著高于一年生,但Zn含量显著下降,Ca含量一年生和两年生植株无显著差异;橡胶林下间作可增加五指毛桃植株中N、K、Mg、Mn、Cu、Zn含量,降低P、Ca、Fe含量。(3)五指毛桃植株矿质营养丰富,叶片和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高于茎秆,林下种植可以提高植株N、K、Mg、Cu和Zn总含量,降低Ca和Fe总含量;常量元素中钾含量最高,磷含量最低,五指毛桃叶片、茎秆和果实中钙磷比在1.52~4.84之间;微量元素中,Mn含量最高,Cu含量最低。本研究结果显示,五指毛桃植株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高于茎秆,两年生植株矿质营养优于一年生,林下间作会改变其植株矿质营养组成。从矿质营养组成看,五指毛桃植株不适合单独饲喂,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替代部分粗饲料,节约饲料成本。

关键词: 五指毛桃 生物量分配 矿质元素含量 间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琼中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影响因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橡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理化性状间的关系,为中国植胶区土壤质量和天然橡胶产业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琼中大丰农场5种林龄(2、9、12、27和31龄)橡胶林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用农化分析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组分含量。【结果】(1) 9龄橡胶林土壤pH最高,31龄橡胶林土壤含水量最高且容重最低,各林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低于、等于和高于全国水平。(2)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总有机碳含量为4.58~8.52 g/kg,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为1.72~4.66 g/kg,稳定态有机碳含量为2.05~3.27 g/kg,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为0.23~0.48 g/kg。(3)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稳定态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21和0.333。【结论】27和31龄橡胶林因林下积累有机物较多,其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高于低林龄橡胶林;2龄橡胶林因刚定植,林下植被裸露,12龄橡胶林因已开割,因此,有机物流失均较多。

关键词: 土壤总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稳定态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橡胶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原道路对狭颅田鼠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影响的初步调查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探究草原道路对狭颅田鼠种群密度、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的影响.方法 2006年7-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上,选择以狭颅田鼠为优势鼠种的草场,开展草原道路与狭颅田鼠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关系的研究.实验共分设2个实验样地,其中紧邻草原道路的为实验组路边样地,远离草原道路500 m为对照组草地样地,每个样地平均分为6个小样区.使用鼠夹基本捕尽各小样区内的狭颅田鼠,然后统计捕获数量,对捕获个体进行解剖.将感染肝毛细线虫情况由轻到重分为4个级别(0~3级),记录感染情况,统计感染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数据.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样区内狭颅田鼠肝毛细线虫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6.15±4.28)%和(16.23±3.3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8,P=0.002);2组间各样区感染个体的平均感染度实验组为1.55,对照组为1.15,二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3.908,P=0.003);而捕获的狭颅田鼠平均数量实验组为23.17只,对照组为21.33只,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3,P=0.339).结论 草原道路未对狭颅田鼠种群密度产生明显的影响,但紧邻草原道路的狭颅田鼠种群比远离草原道路的该鼠种群更易感染肝毛细线虫,且情况更严重.草原道路可能对肝毛细线虫传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应加以防范.

关键词: 草原道路 狭颅田鼠 肝毛细线虫 流行病学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产量对土壤pH的响应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土壤酸化是耕地质量退化的突出问题,研究主要农作物产量对土壤pH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别以玉米(maize)、水稻(rice)、小麦(wheat)、大豆(soybean)、土壤pH (soil pH)、作物产量(yield)为关键词,获取1980—2020年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基于国内外大田试验,分析了玉米、水稻、小麦、大豆产量与土壤pH的关系,运用Sigmoid函数计算作物酸害阈值,结合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与偏相关分析,明确作物酸害阈值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 4种作物产量伴随土壤pH降低均呈“S”型降低趋势;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产量95%的酸害阈值分别为pH 5.87、5.34、5.32和4.21。2)作物相对产量与交换性铝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H、交换性钙、钙铝比、有机质、有效磷、化学氮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当土壤pH大于酸害阈值时,作物产量与有机质、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当土壤pH小于酸害阈值时,作物产量与土壤pH、交换性钙、钙铝比呈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铝呈显著负相关。3)偏相关分析表明,剔除有机质影响后,相对产量与pH的相关系数升高0.207,交换性铝与相对产量的相关系数升高0.072;剔除有效磷影响后,相对产量与pH的相关系数升高0.085,交换性铝与相对产量的相关系数升高0.147;剔除施氮量影响后,相对产量与pH的相关系数升高0.026,交换性铝与相对产量的相关系数降低0.009。有效磷、有机质和化学氮肥施用量是影响作物产量对土壤pH响应的关键因素。【结论】当土壤pH低于酸害阈值时,较高的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可降低土壤pH对作物产量的不利影响,即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越高,作物酸害越轻。

关键词: 酸害阈值 作物产量 土壤pH 整合分析 有机质 有效磷 氮肥施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赵述岛岛礁植物害虫普查及风险评估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监控赵述岛岛礁害虫发生与危害,对赵述岛90种岛礁植物害虫进行系统性普查及外来危险性害虫风险评估.结果表明,8种野生盐生植物上共查获害虫17种、害螨2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7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29种园林绿化植物上共查获害虫22种、害螨2种,其中9种外来危险性害虫和6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31种耐盐果树和蔬菜上共查获害虫32种、害螨4种,其中7种外来入侵害虫和6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22种绿色固沙植物上共查获害虫14种、害螨2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2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和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的综合风险值(R)分别为2.12、2.12、2.09、2.02,在赵述岛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 neobrevipes)、波氏白背盾蚧(Diaspis boisduvalii)、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棕榈蓟马(Thrips palmi)、烟粉虱(Bemisia tabaci)、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和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ibitae)的R值分别为1.92、1.89、1.82、1.79、1.79、1.74和1.61,在赵述岛均属于中度危险有害生物.本研究结果为赵述岛岛礁植物害虫发生与危害情况首次报道,为有效保护赵述岛生物安全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支撑.

关键词: 赵述岛 害虫普查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