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海南鲜食玉米对草地贪夜蛾危害的补偿效应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取食海南鲜食玉米对植物补偿生长的影响,为制定周年繁殖区草地贪夜蛾防控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笼罩接虫方式,测定草地贪夜蛾幼虫5个龄期及5种密度下对甜玉米补偿性生长的影响.[结果]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玉米后,随着虫口密度和龄期的不断增加,玉米受害程度呈现增加的趋势;笼罩内密度≤4头/10株时,2-3龄幼虫对鲜食玉米造成的受害程度均不超过10%;玉米苗期(4-6叶期)和小喇叭口期(7-9叶期),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密度为4头/10株时,取食玉米对产量没有影响,产量损失率分别为-3.32%和-4.00%;大喇叭口期(10-12叶期)和抽雄期(13-15叶期),密度为6头/10株时4-6龄幼虫为害后产量损失率显著高于2-3龄幼虫的(P<0.05).[结论]玉米在一定的受害程度下存在补偿生长,草地贪夜蛾低龄期低密度取食为害下鲜食玉米具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对产量具有补偿效果.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鲜食玉米 产量 补偿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翅绢丝野螟求偶及交配的行为节律

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黄翅绢丝野螟Glyphodes caesalis的求偶及交配行为节律,为该虫性信息素提取鉴定、两性通讯机制和群集诱杀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统计黄翅绢丝野螟的雌、雄蛹性比,测定成虫在光期和暗期的羽化率,观察其求偶和交配行为;利用等比配对试验测定寄主(菠萝蜜)、成虫日龄和暗期时段对交配率、交配时长和交配次数的影响.[结果]黄翅绢丝野螟雌、雄蛹平均性比为1.06:1,雌蛹占比显著大于雄蛹占比.黄翅绢丝野螟成虫羽化高峰期集中于光暗转换期的前、后2 h,交配仅发生于暗期,寄主(菠萝蜜)的存在对该虫交配有促进作用,有果组交配率为93.33%±2.89%,显著高于无果组(71.67%士14.43%);有果组和无果组交配日龄分别为3-5日龄和3-7日龄;有果组3日龄成虫的交配率为53.33%±11.55%,显著高于无果组(31.67%± 5.77%),两组交配率随日龄增加逐渐降低.有果组交配时段主要集中在进入暗期的0-2 h,其中暗期0-0.5 h为交配高峰期,较无果组提前,交配率为36.67%±17.56%;无果组交配时段主要集中在暗期的0-3.5 h,其中暗期1.0-1.5 h为交配高峰期,交配率为16.67%±11.55%.黄翅绢丝野螟雌成虫最多交配2次,雄成虫最多交配4次,但雌、雄成虫的交配比例随交配次数增加而递减;首次交配时间越早其多次交配概率越高,首次交配发生于3日龄的雌、雄成虫分别可进行2次和4次交配,首次交配发生于5日龄后的雌、雄成虫均无多次交配行为.[结论]黄翅绢丝野螟可进行多次交配,寄主菠萝蜜对其交配有促进作用,该虫交配行为具节律性,仅在暗期发生交配,交配高峰期为3-4日龄、大多发生在暗期的0-2 h内.

关键词: 黄翅绢丝野螟 性比 羽化 求偶行为 交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新记录植物及其香料价值和入侵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报道了1种可以做香料的海南菊科新记录植物——点叶菊(Porophyllum ruderale (Jacquin) Cassini),介绍其生物学性状、产地和分布等,评估其生态入侵风险,对其在作为香料植物的价值上进行分析,为海南省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控制及香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南 点叶菊 新记录 香料植物 入侵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砧穗组合的橡胶树插接苗生长参数及树皮结构特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橡胶树插接苗砧木与接穗间的生长特性和组织连接方式,为橡胶树种苗的砧穗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GT1种子实生苗和RY73397花药组培苗为砧木或接穗进行楔形插接,观测插接苗的生长参数与砧穗间的树皮结构特征,比较分析不同砧穗组合的插接苗生长差异.[结果]自接(ZH1和ZH4)的插接成活率高于他接(ZH2和ZH3);未插接苗(对照组,CK1和CK2)的生长参数(株高、叶蓬数及砧木和接穗的茎粗)高于插接组合苗(ZH1~ZH4),且参数间极显著相关.对照组与插接组合间砧木、接穗和砧穗结合部的树皮、木栓层、韧皮部和有效韧皮部厚度以及次生乳管列数均表现为差异显著.砧木的茎粗与树皮厚度、砧穗结合部的茎粗与次生乳管列数、接穗的茎粗与韧皮部厚度间显著相关,其余部位的茎粗与树皮结构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楔形插接严重阻碍了插接苗株高、叶蓬数及砧木和接穗茎粗的生长,显著减少了接穗树皮的次生乳管列数,砧穗结合部受插接的机械损伤或砧穗品种间的亲和性影响产生膨大凸起或缩小凹陷现象,砧木对接穗的乳管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关键词: 橡胶树 插接苗 砧木 接穗 生长参数 树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薏仁米糠膳食纤维酶法制备工艺优化及品质研究

食品与机械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选薏仁米糠制备膳食纤维工艺,并对其品质进行研究.方法:以薏仁米糠为原料,考察料液比、淀粉酶添加量和碱性蛋白酶添加量对薏仁米糠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最优制备条件下所得的膳食纤维进行化学组成和物化特性分析.结果:薏仁米糠膳食纤维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m薏 仁米糠∶V水)1∶10(g/mL),淀粉酶添加量 100 U/g,碱性蛋白酶添加量 100 U/g,此时薏仁米糠膳食纤维提取率为 84.39%.薏仁米糠膳食纤维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明显提高,达 64.49%;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 0%,水分、脂肪、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膨胀力、持水力和持油力随温度的增高相应增大,分别为 3.12 mL/g、4.02 g/g、4.29 g/g.结论:该方法可作为提取薏仁米糠膳食纤维的可靠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薏仁米糠 膳食纤维 物化特性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1种热带园林植物废弃物饲用价值评定

草地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评定热带园林植物废弃物的饲用价值。通过概略养分分析和体外产气试验,测定了热带地区常见的21种园林植物修剪废弃物的营养成分、体外产气量、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代谢能,再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对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1种园林植物废弃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差异显著,其中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 CP)含量以炮仗藤(Pyrostegia venusta)最高(19.84%),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以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最低(12.41%),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含量以朱槿最低(9.25%);单宁(Tannin, TT)含量以蓝花草(Ruellia simplex)最低(0.35%),体外产气(In vitro gas production, GP)产量以朱槿最高(55.40 mL),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IVDMD)以朱槿最高(67.90%)。饲用价值评价结果显示,营养价值以朱槿最高(56.97),饲用价值以朱槿最高(43.60)。综合来看,朱槿、蓝花草、炮仗藤、茉莉花(Jasminum sambac)、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基及树(Carmona microphylla)、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饲用价值高,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椰子(Cocos nucifera)、棕竹(Rhapis excelsa)、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龙船花(Ixora chinensis)的综合饲用价值较低,不适合作为饲料资源开发。

关键词: 园林植物废弃物 营养成分 体外产气法 饲用价值 层次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木薯病害研究进展与展望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是全球第六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相关产业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木薯种植中,田间各种频繁发生的病害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生产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木薯病害研究在建国后至 20 世纪 80 年代缓慢发展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 10 年代快速发展阶段,以及 21 世纪 10年代后高速发展阶段的进展情况,同时着重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当前,为害中国木薯的病害有 4 类 11 种,细菌性萎蔫病为害最为严重,褐斑病发生面积最大,而国际木薯第一大病害——花叶病(类)已入侵中国大陆地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已开展了木薯病害数据库建设和智能监测技术研究.在危险性病害预警方面,国内开展了 5 种病害风险评估,主要针对花叶病和褐条病的抗性评价、致害机理、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在细菌性萎蔫病方面,相关机构开展了监测技术、病原菌基因组序列测序和致病(及抗铜)机理、病原种群遗传变异、抗病种质鉴选及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也进行了有效药剂筛选和高效施药、生物防治及种茎消毒等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对于花叶病,国内已明确其发生范围、病毒种类、远距离扩散关键因子,并在病毒致害机理、田间传播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同时,本文还介绍了褐斑病等 7 种常见病害监控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木薯产业出现食用化、规模化等趋势,以及在参与机构数量及科研进展速度、多学科融合的助推作用,并对研发新热点等方面进行了展望.本文有助于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中国木薯病害发生现状及当前研究进展,也为热区其他作物病害监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国 木薯 病害 研究历史 监测技术 防控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蒟亭碱的除草作用机制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初步明确假蒟亭碱的除草作用机制,本研究以稗草为供试杂草,通过扫描电镜对叶片表皮细胞和气孔结构进行观察,测定假蒟亭碱对稗草叶片的叶绿素a/b、β-胡萝卜素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假蒟亭碱处理后稗草叶片表皮细胞皱褶严重,气孔器结构不明显;随着假蒟亭碱处理浓度的增加,稗草叶绿素a/b、β-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逐渐增加;光照条件下假蒟亭碱对稗草生理指标的影响大于黑暗条件下。表明假蒟亭碱可能是通过破坏稗草细胞膜结构、抑制光合色素及光合作用等方式抑制杂草生长。

关键词: 假蒟亭碱 稗草 除草作用机制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木香AsOMT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O-甲基转移酶(O-methyltransferase,OMT)是植物中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一类关键酶,主要功能是催化酚类物质发生氧甲基化反应.本研究在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转录组中筛选到一个OMT编码基因AsOMT1,该基因与2-(2-苯乙基)色酮合成关键酶基因(PECPS)表达高度正相关.AsOMT1基因全长1456 bp,包含一个1074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5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聚类分析发现该AsOMT1属于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亚家族.AsOMT1基因启动子区存在多个激素和胁迫应答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伤害处理和乙烯处理均能显著上调AsOMT1的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了沉香2-(2-苯乙基)色酮的生物合成.

关键词: 白木香 O-甲基转移酶 AsOMT1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韧皮部纤维形态、树皮抗拉伸性能的橡胶树耐寒性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不同品种橡胶树幼龄树耐寒性与成龄树枝条韧皮部纤维形态、树皮抗拉伸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品种橡胶树耐寒性与其相应生理、生物力学指标的相关性,从而比较不同品种橡胶树耐寒性的差异,以期建立不同品种橡胶树幼龄树茎段与成龄树枝条树皮相应指标之间的联系,并从细胞结构及树皮生物力学角度研究橡胶树耐寒性机理。以热研7-33-97、PB86、IAN873、大丰95、云研77-2等5个橡胶树品种1年生芽接苗茎段及相应品种成龄树2年生枝条树皮为材料,测定低温梯度下茎段韧皮部电导率及枝条韧皮部纤维形态、树皮抗拉伸性能指标,利用Logistic方程确定其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的大小,得出不同品种耐寒性,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得出LT50与韧皮部纤维形态指标、树皮抗拉伸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橡胶树品种韧皮部相对电导率呈“S”形曲线变化,相对电导率与胁迫温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5个品种LT50分别为-2.075℃、-2.240℃、-1.923℃、-1.900℃、-2.186℃;5个品种纤维长度在2 921.013~4 799.438μm,宽度在21.717~23.908μm,双壁厚度分别为11.504、10.271、10.873、12.715、10.401μm,腔直径分别为0.900、1.423、0.922、1.298、0.915μm, PB86的纤维双壁厚最小,腔直径最大;5个品种树皮厚度分别为0.709、0.564、0.886、0.935、0.774 mm, PB86的树皮厚度与其他品种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5个品种拉伸破坏荷载在4.935~11.064 N,PB86的抗拉伸强度与最大拉伸位移均为5个品种最大,分别为3.629 MPa、1.360 mm; 1年生茎段韧皮部LT50与成龄树2年生枝条韧皮部纤维双壁厚呈显著性正相关,与2年生树皮厚度、抗拉强度分别呈显著性正相关和显著性负相关。从细胞尺度与组织生物力学角度研究橡胶树耐寒性,以此搭建橡胶树幼龄树与成龄树联系的纽带,是橡胶树耐寒机理研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橡胶树 耐寒性 韧皮部纤维形态 树皮抗拉伸性能 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